乌鱼(乌鱼图片)

2022-12-13 13:05:4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5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 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乌鳢 [lǐ](Channa argus),又叫乌鱼、俗称黑鱼,蛇头鱼,财鱼,孝鱼。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广东人则习惯叫它“生鱼”,作为中国最常见的食用鱼之一。

1,头似蟒蛇,身披迷彩

乌鳢属鳢科鳢属,原产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半岛。 成年乌鳢体长一般在40~80厘米之间,身体呈圆筒形雄性大于雌性,不过有些大型乌鳢的体长长达80厘米以上,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乌鳢有接近1.5米之长,重达7公斤左右;体色多为黑灰色、棕黄色,背部和头顶颜色较深,腹部为淡白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两侧各有两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尾鳍呈圆扇形;头尖而扁,口宽大,和蟒蛇有几分相似,因此唤作蛇头鱼。 全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并且有大量人工养殖。 雄性大于雌性。

乌鳢

我国长江以南水系还分布着一种与乌鳢同属不同种的斑鳢(Channa maculata),俗称豺鱼。 两者外形相似,所以经常混淆。 主要区别有:乌鳢体形更修长,体色较暗,斑块大且轮廓清晰;而斑鳢体形较短,斑块小而杂乱。 但最大的区别在头部,乌鳢的头顶有七星状斑块,而斑鳢的头顶为汉字“一八八”形条纹,并且尾鳍有两道弧形斑纹。

2,水中霸王,打不死的小强

乌鳢栖息于湖泊、河流及沟渠中以及常潜伏在水草茂盛处,喜好生存于底部为泥土、有水生植物与水流缓慢平静的湖泊、河川、池塘、水库以及运河等水域。 乌鳢是肉食性动物,并且食量非常大,食物种类有蜻蜓幼虫、蟑螂、甲虫、小龙虾(螯虾)、蛙类、鲂、鲤鱼以及其他淡水鱼等等。 可吃下体型一半的鱼。 尤其喜欢在水面捕食。

乌鳢对水质、水温和水溶氧量的适应力极强。 它们不仅可以在0~35℃水温下存活,而且与大多数鱼类不同的是,乌鳢的鳃具有小囊(腮上器),起着类似肺的作用。 乌鳢能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下时吸收小囊空气中的氧。 这种空气囊使乌鳢能够在氧含量很低的水体中存活,而体表覆盖着一层粘液,只要保持湿润,自带“氧气瓶”的乌鳢甚至能离开水在空气中存活长达4天。

乌鳢凭借超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北美著名的入侵物种。 图片:USGS

乌鳢曾在美国的纽约、休士顿、奥兰多、圣路易等城市有大量贩卖,但因有部分乌鳢逃跑,在野外大量繁衍,成为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2007年7月29日,美国当局禁止了乌鳢的进口。

3,古称孝鱼,实则护仔

乌鳢又俗称孝鱼,因为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黑鱼产卵后便会失明,无法自己觅食,幼鱼则会成群结队争相游进雌鱼嘴里,以身饲母,所以把黑鱼又称为孝鱼”。 事实恰恰相反,其实这是鳢科鱼特有的护幼行为。

每当繁殖季节,乌鳢和斑鳢将产卵地点选择在水草丛中的浅滩或岸边。 亲鱼共同衔取水草和植物碎片构筑环状鱼巢。 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其它生物靠近。 刚孵出的仔鱼,卵黄囊仍有残留,通常浮于水面,亲鱼则守护在仔鱼下方。 随着卵黄囊消退,仔鱼争相游向亲鱼寻求庇护,所以“以身饲母”只是一种错觉,而且乌鳢没有口孵的习性。

乌鳢的护幼行为会十分猛烈,在野外遇见可别轻易招惹它们。 孵出的仔鱼会在亲鱼的庇护下生长,直至长到4~5厘米,体色由黄绿转成墨绿,各鳍出现鳍条,有较强游泳能力后,才开始分散、独立生活。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本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鱼类##品种##土著鱼##原生鱼##淡水鱼#

下一篇:南方种扁豆的季节分别在哪一个时候
上一篇:荔枝里面红色的是什么(荔枝里面红色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