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sen(郭森)

2022-12-12 20:10: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文 | 姜弋

编 | 孙明

民营体检巨头美年大健康连日股价下跌后,一份分析大跌的研报为何引起美年健康竞争对手爱康国宾的愤怒?已纠葛十余年的两家体检龙头,在分别获阿里巴巴加持后又是否迎来变局?

因股价大跌而起的研报

此次争议需追溯至美年大健康近日的二级市场走势。

10月30日起,美年大健康股价一反此前连续攀升的势头,从17.43元/股的高位直线跳水,并连续数日下跌。

11月6日,国信证券分析师谢长雁、朱寒青发布题为“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寻阿里战略 (重大事件快评)”的研究报告,提出“近期美年健康的剧烈回调估计与关键股东的减持有密切关系”的观点。

“关键股东”指的是阿里巴巴。 11月4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3日,股东阿里巴巴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合计5399.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8%。

国信证券在研报内对阿里减持原因的分析提及美年大健康竞对爱康国宾,引起后者不满。

国信证券在研报内投资建议一项中表示,“虽然公司并未披露阿里网络减持原因,但是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猜测潜在原因可能在于阿里系规避成为控股股东并被迫启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和注入爱康国宾的过程。 ”

对于“注入爱康国宾”,国信证券在观点一项内表示,“由于公司并未披露原因,我们在此通过公开资料进行推演”,分析称“爱康国宾预计同受疫情冲击,短期内并非资产注入良机。 ”

此外,国信证券在这份报告中也借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对爱康国宾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 研报称,“爱康国宾预计同受疫情冲击,资产注入价格预计仍将受制于净利润情况,因此今明两年未必是良好时机。 今年尤其是上半年是所有连锁医疗业态的重大冲击之年,可以预见爱康国宾虽然此前经营情况不错,但是仍将同受行业冲击。 ”

“考虑到A股监管对于股东关联方资产注入一直是从严执行,假设未来发生资产注入的场景,那么我们预期仍将考核爱康国宾的利润情况并作为主要估值依据。 ”国信证券称。 此外,研报还对民营体检市场作出分析,认为“美年把握时机‘跑马圈地’已成行业龙头,与爱康合计占到民营市场半壁江山。 ”

研报惹怒爱康国宾

国信证券的研报内容惹怒了爱康国宾,后者两度公开发文,先斥前述分析系误导性陈述,后向证监会、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业协会三家机构实名举报投诉。

11月10日,爱康国宾在题为“爱康国宾针对‘GuosenHealthcare’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国信医药’不实报告的官方声明”中表示,“国信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报告过程中,从未向爱康国宾求证或进行咨询,且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并或重组意向,该等误导性陈述会对爱康国宾的正常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

值得一提的是,爱康国宾强调,其已于11月8日向国信证券方面发去了律师函,并称将根据国信证券的回复决定是否向证监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该函提出主张称,请国信证券“查明其消息的来源以及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合规”,还要求美年健康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江维娜与国信证券的雇佣历史是否会对研报的独立客观性构成影响。

AI财经社未能获悉国信证券是否就该律师函回复爱康国宾。 公开资料显示,江维娜曾任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今年6月起至美年健康任职。

本周四,爱康国宾在其官方公众号实名举报国信证券分析师谢长雁、朱寒青,列出三点原因,包括:“报告内容已构成误导性陈述,违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未能审慎核实信息和数据来源,涉嫌传播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分析师所发布之研究报告存在受利益相关者干涉和影响之可能”。

爱康国宾认为,该报告本系美年健康的研报,但却在报告正文处对爱康国宾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进行了误导性的分析评论,并未经证实主观臆测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存在资产重组的可能性,严重悖离事实,误导广大投资者,影响美年健康的二级市场股价,并对爱康国宾的正常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年大健康暂未就此事公开发表说明;截至11月13日收盘,美年健康股价报收11.92元/股,较前一日跌2.05%。

国信证券方面则在13日回应称,正积极与爱康国宾联系,争取消除相关误会。 据《财经》报道,国信证券方面表示,报告本身的逻辑并非讨论相关公司间存在合作等的可能性。

截至发稿时,“GuosenHealthcare”公众号未删除该研报。 该号在文末法律声明中提到,“本订阅号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医药行业小组)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

纠葛已久的两巨头,未来将走向何方?

爱康国宾集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爱康网和更早成立的健康体检机构上海国宾。 美年大健康则始创于2004年,并在2016年、2017年先后收购“美兆健康医疗”、 “慈铭体检”以扩大规模。

两家企业发展至今,均已成为国内健康体检业的龙头。 美年健康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布局703家体检中心,在营632家,其中包括美年499家。 爱康国宾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初,爱康集团(包括并购基金)设有143家体检与医疗中心,同时与7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网络。

梳理美年大健康和爱康国宾的发展历程可见,扎根于体检市场的两家公司,纠葛由来已久。 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和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也颇有渊源。

公开信息显示,俞熔在1998年成立天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者在2006年自上海市卫生局获得国宾体检20%的股权。 时值医疗投资热潮,市场对健康体检机构的了解增多。 据报道,国宾首家体检中心当时的年营业额可达4000万元,利润超1000万元。

2007年,张黎刚旗下的爱康网收购国宾医疗,形成爱康国宾集团。 在退出国宾医疗后,俞熔开始着力发展美年品牌。

资本市场方面,2014年4月,爱康国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于2019年完成私有化退市;2015年10月,美年健康作价55亿元借壳江苏三友登陆A股。

值得一提的是,爱康国宾的退市之路颇为漫长,耗时近三年半,其过程中亦有美年健康参与的身影。

因美股不能给出合理估值,爱康国宾在2015年宣布拟私有化退市,张黎刚等人宣布股票回购计划。 同年11月,江苏三友与平安、红杉等方面组成的财团向爱康国宾递出私有化要约。 双方开始竞争。

据报道,美年方面当时给出的报价较张黎刚的收购价高出约23%,因此被爱康国宾认为是“恶意收购”。 此后,爱康国宾曾启动了“毒丸计划”,向不包括恶意收购方在内的现有股东发行优先股。 该计划的意义是,若公司被收购,这部分优先股可转换成收购方股票,通过股本结构重组降低收购方的持股比例等,达到反“恶意收购”的目的。

双方胶着之时,由马云等人发起的云锋基金入局,爱康国宾的私有化得以进展。 2018年,云锋基金和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的财团拟收购爱康国宾所有A类普通股、C类普通股和美国存托股份。 2019年1月,爱康国宾私有化完成,阿里系间接持有爱康国宾不超过23.8%的股权。

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并非仅入股一个头部玩家。 2019年,阿里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出资48.64亿元受让美年健康约10.82%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美年健康曾表示,阿里战略入股体现了合作方对中国预防医学龙头企业产业平台价值的认可。

这也是阿里此次减持美年健康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营收缩水一半,由去年同期盈利转为亏损7.8亿元的美年健康,能否挺过资金流难关?

同时,外界也猜想,阿里同时持股两家体检巨头后,是否会促其进一步融合?不过,爱康国宾此番激烈表态,其认为国信证券未经证实主观臆测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存在资产重组的可能性属严重悖离事实。 如此看来,两方的未来前景仍待考。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 违者必究。

下一篇:包含张文宏:这波奥密克戎袭击很快很猛的词条
上一篇:虾尾的家常做法简单(虾尾的家常做法简单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