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是啥意思(欲擒故纵是啥意思是什么生肖)

2022-12-12 13:39: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47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 “穷寇勿追”,亦即此意。 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 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 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 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逼迫敌人过于猛烈,就会遭到反扑,让其逃跑,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 紧紧跟随而不要逼迫敌人,以消耗敌人的体力,消弱敌人的斗志,等敌人兵力分散时再去擒拿他们,这样不用经过血战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就是《周易·需》卦中“有孚,光”所说的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光明,也会给我方带来胜利的光明。

所谓“纵”,并不是说要将敌人放走,而是要跟随其后,只是稍微放松一点而已。 “穷寇勿追”,就是这个意思。 所谓“不追”,并不是说不去跟踪,只是不紧逼而已。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采用了放了又追的计策,从而辗转推进,直到将其部队推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诸葛亮七次放了孟获,目的在于扩展土地,是要利用孟获使南方蛮族全部臣服,这不属于兵法的范畴。 如果从战争角度来讲,擒获的敌人是不能再放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暂且放松一步。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 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 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诸葛亮七擒七纵,决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 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 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 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 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 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也是军事史上“欲擒故纵”的一个绝妙例子。

春秋时,郑国郑武公是个足智多谋的侯君,他想吞并邻邦:胡国。 胡国虽是个小诸侯国,但他兵强马壮,国人英勇善战,郑国若是贸然出战,未必能获胜。 于是,郑武公想出一个欲擒故纵的计策:他首先假意与胡国通好,把自己美丽的公主下嫁给胡国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国国君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国公主肩负重任,她一方面引诱胡君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中,松怠国政;一方面,为郑武公打探胡国的政治和军事情报。 郑武公又假意召开如何攻打小国、拓展国土的秘密会议。 大夫关其思不知情,大胆进谏说:“目前来看,攻打胡国最容易,一来灭胡后可得利,二来又替周朝廷征伐了外族,巩固了周邦。 ”。 郑武公大怒道:“我与胡国最近才缔结友邦,更何况我的公主在那边,如果把胡侯杀死了,我女儿岂不成了寡妇了?大胆狂徒!”,郑武公说完,下令立刻斩杀了关其思。 其他大臣都不敢再言。 消息马上传到了胡国,胡君就更加相信郑国了,而完全放松了警惕,也更加放纵自流。 郑武公见时机成熟,大举进攻胡国。 不久,就攻克了胡国,胡君被杀,胡国疆域全归郑国。

下一篇:海藻算是海鲜吗?(海藻算是海鲜吗)
上一篇:炸鸡块的制作方法及步骤(炸鸡腿的制作方法及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