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的力量的简单介绍

2022-12-12 10:23:5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4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人性的优点》,本书共25万字。 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4期。

上期我们讲述了若要培养幸福安宁的心境,永远不要报复敌人,因为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忧虑支配。

本期我们将讲述祈祷的力量以及如何面对批评。 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有宗教信仰的人会选择祈祷。 因为祈祷可以把焦虑、恐惧和担心转变成勇气、希望和成功的信念。

那么,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遇到困境该怎么办呢?

01

祈祷的力量

1888年11月,戴尔·卡耐基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市的一家农场里,并在农场长大。 他的父母像大多数农民一样,艰难地养家糊口。

曾经连续七年,洪水冲毁了他家田里的农作物。 有一年,洪水终于放过了他们,精心养育的玉米迎来了丰收。

有了点收入后,卡耐基家买了家畜,用玉米把它们养得肥肥壮壮。 然而,整个芝加哥市场的家畜价格却遭遇大幅下跌。 他们家辛辛苦苦喂养了一年的牲口,却只挣了三十美元。

损失更大的是他们家喂养的几匹小骡子,花了三年喂大后,拉到市场上去卖时,价格竟然比买的时候还低。

十几年的辛苦劳作,家里却仍旧一贫如洗。 当时,卡耐基家的农场是按揭买的,可不管卡耐基的父母如何努力,连贷款的利息都还不起。 银行辱骂他父亲,威胁着要收回农场。

当时,卡耐基的父亲已经四十七岁了,整日劳作换来的只有债务和羞辱。 他撑不下去了,整日忧心忡忡,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尽管一整天还要在田里干重体力活,他却没有胃口,瘦得脱了形。

医生说他顶多只有六个月的时间了。

债务缠身,又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卡耐基的父亲有了轻生的想法。 一天,他望着桥下滚滚的河水,内心挣扎着是不是应该跳下去一了百了。 最终他没有做傻事,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始终心怀坚定的信心。

当时,卡耐基的母亲每天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对家人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果然,一切逐渐好了起来。 卡耐基的父亲又度过了四十二年的光阴,在八十九岁高寿时去世。

卡耐基想起一家人挣扎求生的那些年里,母亲从不担忧,每天祈祷,把烦恼和忧虑都交给了上帝,使自己的心得到了安宁。

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治愈忧虑的最佳疗法是宗教信仰。 ”

印度圣雄甘地是伟大的领袖,他也承认是宗教鼓舞了他,他说:“若不是祈祷的力量,我早就疯了。 ”

成千上万受折磨的灵魂在精神病院中尖叫,假如他们有宗教信仰,在生活的战场上不再单打独斗,或许能够早些获得救赎。

美国有一句格言:“战壕里没有无神论者。 ”一个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祈祷,可以把焦虑、恐惧和担忧转变成勇气、希望和成功的信念。

那么,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遇到困境怎么办呢?

卡耐基为我们支招:就算你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或是彻头彻尾的怀疑论者,祈祷对你的帮助也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因为无论有没有信仰,祈祷都能够满足人们这三个基本心理需求:

一,祈祷可以让我们把内心的忧虑用语言表达出来,这能帮助我们看清面临的问题。

二,祈祷能让我们感觉身上的重负有人分担,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在紧张压抑、痛苦不堪的时候,把问题说出来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大效果。

三,祈祷产生能量。

既然冥冥之中有股神秘的力量指引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运用呢?不管它是叫“上帝”,还是叫“圣灵”,只要能卸去心灵的重负就可以了。 在祈祷时,称谓没有任何意义。

02

不被批评困扰

卡耐基曾采访过美国海军将领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将。 巴勒特少将告诉卡耐基,他在年轻时,曾极度渴望成为受欢迎的人,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 那时候,只要有一点小批评都会刺痛他的心。

但三十年的海军生涯,让他变得皮糙肉厚。 即使被诬陷成卑鄙阴险的讨厌鬼,即使所有侮辱人的脏话都用到他身上,他也懒得理睬。

或许有人认为巴特勒对别人的非议不太敏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分人都把嘲讽和攻击看得太重。

纽约《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在参加了卡耐基的一堂示范课后,对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大加讽刺。 卡耐基看到报纸上对他的攻击后很生气,他直接致电《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要求他们停止对他的嘲讽,并公开发文章澄清事实。

当时,卡耐基一心想要讨回公道,让报社付出应有的代价。

多年后,卡耐基想起当年的行为,不由得感到羞愧。 他已经知道,50%的报纸读者并不会读那篇嘲讽他的文章,而读到那篇文章的人中,也有50%的人会一笑而过。 那些真正读了文章,并幸灾乐祸的人,几周后,大多数也就遗忘了此事。

卡耐基知道,人们对他并不关心。 比起别人的死活,很多人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头疼脑热要关心得多。

即使遭遇欺骗、嘲讽、被人背后插刀或被亲密的朋友出卖,也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自怜中。

何不提醒自己,就连耶稣也遭遇过欺骗和背叛。 耶稣最亲密的十二门徒中,有一个人为了区区十九美元的贿赂就变成了叛徒,还有一位在耶稣身陷囹圄的时候,与他撇清干系,三次发誓称自己不认识耶稣。

就连耶稣都有如此遭遇,我们又何必为这样的事陷入自怜呢?

林肯说过:“倾听责难已经是浪费时间,做出回应更会令我一事无成。 ”

不被批评困扰的最佳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面对不公正的批评时,无论风吹雨打都置之不理。

03

学会自我批评

在卡耐基的私人档案里,有一份“自己所干的愚蠢事”的记录。 在这份以“蠢事录”命名的档案袋里,记录着他做过的所有“蠢事”。 卡耐基经常会把里面的记录拿出来看看,进行一番自我批评和反省。

他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将相同的错误再次重犯,并从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以前,卡耐基也曾把自己所干蠢事的责任推卸到别人的头上,随着心态逐渐成熟,他认识到应该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也就有了这份“蠢事录”的诞生。

美国财经界的精英豪威尔去世时,曾经震惊美国,并对美国华尔街的股市造成很大的影响。

豪威尔不只兼任着几家大公司的董事,还曾出任美国商业信托银行的董事长,没有受过很多教育的他,曾经做过售货员,后来从一家国有钢铁公司的基层做起,经过多次升迁,才有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卡耐基曾经向豪威尔请教成功经验,豪威尔告诉卡耐基,多年以来,他一直坚持,在周末的晚上花时间对自己一周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并认真评估这一周的工作。 对于一周来自己做的那些不到位的有缺陷的事情,豪威尔会认真记录在日记中。

在最初几次的反省中,豪威尔甚至不敢相信有些蠢事是自己干的。 开始的反省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望。 但反省了一些蠢事后,他就能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了。 因此这种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行为,成为豪威尔不断前行的基石。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过:“每个人每天至少有五分钟是蠢蛋。 不超过这个界限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

小人听到一点儿温和的批评就会怒火中烧,而君子却善于向责备他、非难他的人学习。

卡耐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侮辱你是蠢货,你会作何反应?”

我们来看看林肯是如何应对的。

为了讨好一位自私的政客,林肯总统下达了一项调动军队的命令,干涉了战争部长爱德华·斯坦顿的军权。

斯坦顿不仅不执行命令,还骂林肯是个无药可救的傻瓜。

林肯得知斯坦顿的反应后平静地说:“如果斯坦顿说我是傻瓜,那我一定是,因为他几乎从不出错。 我会亲自去见他。 ”

林肯真的去见了斯坦顿,并听取了斯坦顿的意见,收回了调动军队的命令。

作为身居要职的领袖,林肯没有考虑有人不听从他的命令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却先从自身找问题,并接受那些对自己有益的建议。 所以林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重的一位总统。

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 ”

虽然很多人认同这句话,但是一旦受到别人的批评与指责时,却往往条件反射的采取抵制和防卫的态度,不能接受尖锐的批评。

遇到批评容易情绪化的人,脆弱得像暴风雨中的小树苗一样不堪一击。

当他人给我们指出不足与错误时,首先做到不急于辩解,而是先虚心地接受,并心存感激。 就连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都承认自己所做的一些科学结论99%都是错的,我们又怎么能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不可能错”?

能不能接受别人的逆耳忠言,可以看出一个人格局的大小。 别人提出我们的错误,可以使我们今后不至于再犯相同的错误,那是对自己的一种帮助,至少也是一种提醒。 如此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内心应该窃喜才对。

因此卡耐基提议:“若想不为批评烦心,把自己做过的蠢事写下来,时常自我批评。 ”

心理医生指出,疲劳会降低我们对恐惧和忧虑等负面情绪的抵抗力。 因此,预防疲劳有助于预防忧虑。

那么,在工作身不由己时,该如何预防疲劳呢?

请继续关注下期内容。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下一篇:什么是根目录(文档怎么做目录)
上一篇:猪皮冻的做法大全(做猪皮冻的制作方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