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烧饼(兰州烧饼什么梗)

2022-12-12 10:06: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2


“一带一路”上的传奇故事

两千多年前,

西域“胡饼”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两千多年后,

兰州“丁娃烧饼”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

日前,第十六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在阿拉木图市举行,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丁娃烧饼”随甘肃经贸代表团参展,一经亮相,便受到了中亚人民的热捧。

“中国北方烧饼的制作方法源于西域,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 到了唐代,人们以听胡乐、看胡旋舞、穿胡服、吃胡饼为时髦。 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对长安的胡饼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

烧饼为行军作战随身携带食品

酥饼

永登县文史工作者、“丁娃烧饼”非遗项目申报者祁重泰说,“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东西文化的交汇点,永登当时是汉朝的军事重镇,烧饼则作为行军作战、屯田出行时随身携带的食品。 ”

汉化了的“胡饼”

玉米烧锅

综观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烧饼,相比中国其他地区的烧饼有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个头、形态、制作工艺等方面。 胡饼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到了河西走廊甘肃地区后,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又与当地物产风物相结合,加入了更多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美食。 永登烧饼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汉化了的“胡饼”。

玫瑰饼

而“丁娃烧饼”作为永登烧饼的代表,既传承古老的烧饼文化,又注入当地饮食文化元素,比如加入苦水玫瑰,制作成了玫瑰饼,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特殊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烧饼

黑胡麻千层饼

“丁娃烧饼”已有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发展,声名不断远扬,2015年被兰州市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上的

“丁娃烧饼”

列巴

日前,第十六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上中国有十几个省区市的220余家企业参展,展品涵盖消费多个领域。 我省组织了农产品、食品、中药材、新材料、高新技术、生物科技、建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生产及进出口贸易企业参加了本届展览会。 兰州“丁娃烧饼”作为特色食品随团参展,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饼为媒传播中国文化、谋求合作发展。

甜面豆

玫瑰小烧锅

红玫瑰千层饼

“因为考虑到运输、食品保质期等因素,我们带了30多种以玫瑰饼为主的高端产品。 ”甘肃丁娃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海燕说,产品一亮相,当地人很惊奇,拿起来尝一尝,赞不绝口。 五天的展览,许多人特意跑来买玫瑰饼,还坚起了大拇指。 不仅老外着迷,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见到玫瑰饼更是喜爱有加。 哈萨克中国银行行长助理贾天飞买了好几盒,表示要拿去送给当地朋友:“这是来自祖国的美味,我要把玫瑰饼送给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们,让他们分享,通过美食了解中国、认识兰州。 ”

“丁娃烧饼”的发展之路

红玫瑰小千层

在采访时记者获悉,“丁娃烧饼”今年取得了国际质量认证,对外贸易相关手续已办理齐备,下一步要将产品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 “我们要把‘丁娃烧饼’做成甘肃旅游商品,打造成继兰州牛肉面之后的第二张饮食名片,为甘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贡献。 ”甘肃丁娃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明峰介绍,“丁娃烧饼”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要在保护传承方面做更多工作,尤其要开展烧饼文化、玫瑰文化为主的技术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技术支撑能力,提高创造力、表现力和传播力。 要深入挖掘饼食历史文化,打造专题非遗博物馆,建设文化长廊,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原生态绿色产品展销、观摩、体验活动,形成完备的文化产业链。 同时,要以“丁娃烧饼”为龙头,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让烧饼历史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延续。

往期精选回顾

新闻来源:兰州晚报/郭兰英 高宏梅/

下一篇:布偶猫价位(布偶猫市场价多少钱一只)
上一篇:8朵玫瑰(8朵玫瑰花代表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