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赫鲁晓夫(中国的赫鲁晓夫楼结构图)

2022-12-11 22:19: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邓小平的大名,就算放在整个世界上,那也能够留下极深的烙印。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能够将占据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带入世界经济体系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贡献,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也将中国重新拉回了正确的道路上。

人们时常都会怀念起两位伟人:一位是毛主席,他让全体人民站了起来;另一位就是邓小平,他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再也不用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邓小平能下定决心搞改革开放,就代表着在这么多年的革命历程中,他的思想始终都是紧跟时代的,这才能在复出以后,把过去的很多障碍抹平,带领中国走向了新的奋斗之路。

所以,不少外国国家的记者都喜欢采访这位伟人,这些记者当中,当然少不了一些敌视我们国家的人。

如果他们没有要刻意抹黑中国的意思,邓小平在回答的过程中也会以诚相待,认真回答记者的提问;如果这些记者有意想要针对中国,那么邓小平的回答也绝对会让对方瞠目结舌。

曾有一位西方记者刁难邓小平,称其为中国赫鲁晓夫,邓小平笑着说了什么?

邓小平留下的宝贵“外交遗产”

这位伟大的领导人,曾经有8次都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且成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为数不多的“年度风云人物”。

你或许要说哪个小国的总统上位过程有多么惊心动魄,又或许是哪个大国的领导人拥有多大的权力,但这些在这个世界上都不缺,这个世界上最能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人物应该是:处于转折点上的人。

更何况,这次改革,背后站着是十亿人民,对于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来说,一个小小的政策都有可能让国家发生巨大变化,更不要说这种关系到所有人未来的大改革了。

所以,《时代》周刊曾经解释了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走进了中国。

那么改革开放,就不能早几年?或者晚几年?

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可是在那个节骨眼上,中国正好走到那一步了,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国成功和美国实现了初步交流,1979年中美就正式建交了,邓小平也在这个关键节点亲自访美。

此举已经在向世界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世界的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为什么?

因为冷战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未来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力发展经济不是不可以,一旦爆发战争,经济是最容易被摧毁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在为战争作准备。

到了邓小平的时代,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如果未来有战争发生,只会是局部的摩擦,大规模的战争似乎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大希望了,能够把整个世界搅乱的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这种两败俱伤没有赢家的战争,又有谁愿意打呢?

此前中国的外交,是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站稳脚跟,找到朋友,新生的中国需要大家的认可。 那么邓小平接手后的中国,需要的是发展的空间,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当然,邓小平也在多次会议中强调:“在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问题上,要寸步不让。 ”

特别是访美的几天,几乎全球都在关注着邓小平的动向。

事实也在一点点地证明当初选择的正确性,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常年跃居为经济总量的世界第二,也在国际社会上承担起了越来越大的责任。

现在看上去,似乎一切都是顺风顺水,我们国家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某些发达国家上百年来取得的成就,不过真要回到那个年代去看,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不知道石头会不会松,也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所以在八十年代后的那些年里,邓小平不仅仅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看看发展的路究竟该怎么继续走下去,还要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目标与各种各样的国家元首或者记者见面,邓小平的生平实在是太过于传奇了。

因此一些媒体不单单会问到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还会问到一些关于邓小平个人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某些事情的分寸把握还是有区别的,就有这么一次,记者问的话让全场都鸦雀无声,没想到还是让邓小平巧妙的化解了。

机智幽默的外交瞬间,是智慧的沉淀

邓小平在与卡特总统见面的时候,便表现出了坦率的性格,卡特曾多次表达出了对于这位领导人的喜爱,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邓小平,说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话还算数,不用担心彼此之间产生误会。 ”

特别是访美的几天,几乎全球都在关注着邓小平的动向。

那段时期,也被誉为是中美两国的蜜月期,当时一位美国记者向邓小平发出了提问:“中美两国这种蜜月期会有什么危险呢?”

这位记者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运用的本来就是不同的制度,这个提问角度也是相当的刁钻,想看看邓小平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真正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后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能回升到正常交流的程度,那么和美国之间会不会再次破裂呢?

但是邓小平在第一时间就诙谐的回答说:“我看不到危险。 ”

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是邓小平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究竟能不能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在那个时候,我们只是勇敢地往前迈了一步。

在那几天的访美进程中,邓小平同样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和美国在那个时候相处还是在世界的关注下,而且那一阵中国正准备对越自卫反击,而邓小平却能在短短的几天内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的游刃有余。

当然,大部分的记者的问题还不至于过于刁钻,让人下不来台,接下来这位记者,经常让各国政要都下不来台,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

法拉奇

1929年出生的她,从小就有着叛逆的性格,曾经盟军轰炸佛罗伦萨的时候,只有十几岁的法拉奇躲在一个箱子里失声痛哭,父亲看到后,将她揪了出来,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从这件事以后,她再也没有哭过。

后来,她成功成为了一名的记者,并且凭借着自己犀利的语言和文笔脱颖而出,采访过世界上很多政要,经常保持着一种咄咄逼人的状态,很多想看别国领导人笑话的人都说:“去喊法拉奇采访。 ”

该来的,总归要来的。

在1980年的时候,法拉奇成功得到了人民大会堂的入场券,并且能够提问邓小平几个问题,这也是刚从美国回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所以邓小平在美国留下的形象,还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中。

没想到法拉奇的第一个问题并没有问邓小平的事,反而问邓小平关于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的事情,邓小平抿了一口茶,非常严肃的回答:“从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来说,我们想永远把他当做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法拉奇没有做好功课,中国的国情和西方完全不一样,西方总统下任或者新总统上台,几乎都会相互指责。 而我国能正视上个领导人的功绩与不足,并作出妥善的评价。

没想到,在法拉奇第二次对邓小平进行访谈的过程中,问出了一个让整个会客厅都凝固的问题:“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

能产生这样的对比,是西方人典型的偏见,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邓小平听到了这个问题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开怀大笑,慢慢说道:“你们说我像谁都行,不过我和赫鲁晓夫倒是很熟,认识了有十来年年了吧,但把我比作他显然是愚蠢的。 ”

这种回答,不仅正面解决了问题,还从侧面说明:中国永远不会出现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这次长达四个小时的访谈,让参会的不少人都捏了一把汗,法拉奇问了这么多的问题,回到酒店后马上就开始忙了起来看,整理采访的稿件,她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还说:“邓小平没有丝毫的回避,他身上始终都保持着一种亲切感和幽默感。 ”

当时,美国著名的《华盛顿邮报》还报道了双方的访谈部分内容,美国这么一报道,邓小平再一次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对于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想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国家,就先从领导人开始吧!

正是有了智慧的邓小平,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才能走得如此顺利,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且成功让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下一篇:女士墨绿色卫衣配什么颜色好看
上一篇:胖妈妈要穿什么衣服好看(胖妈妈要穿什么衣服好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