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能吃什么传统食物(夏至节气能吃什么传统食物云南)

2022-12-09 19:30: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5

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0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能吃什么传统食物,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夏至节气一般吃什么传统食物

1、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2、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3、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4、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5、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 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 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 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

7、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8、狗肉

夏至吃狗肉主要是流行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夏至狗,没路走”,说的就是夏至吃狗肉的风俗。 值得注意的是,狗肉性热,夏至吃狗肉应该适可而止,不要食用过多,以免引起上火等身体不适。

9、圆糊醮

所谓的“圆糊醮”就是用新收的麦子制成祭品,设醮祭奠上天。 早年间的浙江农户会把做好的圆糊醮或是面糊团子挡在水田田埂的缺口上,插着香祈求丰收。 一边拜祭一边还要念念有词“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10、馄饨

南北方的夏至和冬至习俗就不太一样。 南边人冬至会吃汤圆,但愿来年家人能依然团团聚圆;夏至则爱吃南边少有的几种面食之一,馄饨。

11、过水面

山东人吃的“过水面”,就是把面条煮熟后过三遍凉水和一遍饮用水制成的。 倒上炸酱、卤子和蔬菜,这就是一碗夏日消暑开胃的美食。

12、荔枝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 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解暑的功效。

13、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 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14、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15、粽子

很多地区到了夏至之后都是有吃粽子的习惯的,并不是说只有端午才吃粽子。 粽子所用的糯米和红枣其实都是比较阳性一点的食物,在夏至吃粽子,对人体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16、麦饺筒

夏至节气迎来,宁波各式的粉食也纷纷出炉。 宁波桑洲镇村民熟练地把和好的面粉往平底锅上一糊,软软的面糊饼就成型了。 然后把各种炒制好的食材混起来,用饼一裹就可以吃了,土话叫麦饺筒。 宁波桑洲镇村里的老人介绍说,每年这个时节,新麦收获,各家各户都要吃些粉食来庆祝丰收。 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夏至养生注意三忌三宜

夏至养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 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 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 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贪凉: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长寿,特来请教养生大师彭祖。 彭祖随此人到其家中细细查寻,发现这家卧室中的墙壁上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正对着睡觉之人的头部,彭祖就让人把那个孔堵上,自此以后,那家人果然长寿了。 原来,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 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 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夏至养生三宜

一、饮食宜多吃“苦”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1、芹菜:性味甘苦。 微寒。 具备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 时常食用。 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备较好的匡助疗效。 芹菜还具备减低胆固纯和血压的作用。

2、丝瓜络:性味甘苦。 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 丝瓜络清冷微寒。 瓜肉鲜嫩。 做汤或者炒肉均可。 具备清热化痰的作用。

3、莴笋:具备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 对幼童来讲,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二、宜晚睡早起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是很有讲究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三、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各大中医院里排队贴“三伏贴”的患者人山人海。 不过,中医专家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 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 而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夏至养生注意

养生重点:“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

夏至宜吃食物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适量补充蛋白质。 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多吃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 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

夏至忌吃食物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 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 还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精神调摄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切忌暴喜伤心。

防病保健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运动锻炼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参加晨练,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


夏至节气能吃什么传统食物

下一篇:夏至节气的养生食物有哪些
上一篇:夏至节气的禁忌活动及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