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

2022-12-08 23:22: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4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北斗指壬位,太阳到达黄经330°处,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时令。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雨水时节的民间习俗

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保保是干爹,找干爹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气,让儿女健康地成长。

回娘家

川西地区有雨水节气回娘家的风俗,到了雨水节气这个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女婿送节

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称为“接寿”,岳父岳母则要回赠雨伞。

撞拜寄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气这天,年轻妇女手牵儿女,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给对方做干儿女,被称作“撞拜寄”。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

雨水节气养生常识

起居养生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 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饮食养生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 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应注意补脾。 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 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 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亥时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其含义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间。 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体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 具体做法是:

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 上体向左转,脖颈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雨水三候分别是哪三候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

雨水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候,獭祭鱼

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 祭鱼,即川鱼祭天。 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 每到这个时候。 水獭都会把自己从水里面捕到的鱼摆放在树木之上,围着自己摆成一圈,而自己就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像祷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样,在圈里面转上一圈。

二候,鸿雁来

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 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民间习俗及养生知识

下一篇:惊蛰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注意事项
上一篇:雨水节气的饮食习俗及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