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含义介绍(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022-12-08 09:57: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4

夏至是芒种之后的节气,在夏至这天由于太阳直射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所以这天白昼最长,那么夏至节气的含义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含义_夏至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来阅读。

夏至节气的含义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2]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 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一些习俗,不过不同地区的习俗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也就是说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夏天来临。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夏至”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 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 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吃狗肉: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 在民间俗语有云: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 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节气的含义介绍

下一篇:夏至节气的来历及习俗活动
上一篇:端午节包粽子有什么寓意(端午节自己包粽子寓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