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习俗及传统美食

2022-12-08 03:15: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 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习俗及传统美食,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春的习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在以前需要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也被人们称为演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天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一直以来都有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是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在之前每年的皇历上大家都会看到芒神、春牛图,并且在清末《点石斋画报》上还有“龟子报春”、“铜鼓驱疫”,这也说明了这些都是立春的重要货送,并且也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不过现在基本很少会看到人们举行这些活动了。

游春、报春

迎春报喜之后就可以开始游春了,在以前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都要走在前面,然后需要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 一边走需要毅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以前也是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的。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 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 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

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 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 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 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 焚,故谓之打春。 ”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从乡村抬进 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 示春雨少。 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 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塑制春牛 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 龟子报春活动。 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 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 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 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 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 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 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 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 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 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 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 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更有利。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 “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 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 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 “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 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祭拜太岁

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 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 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 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 ”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 又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 神之领袖。 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 ”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 在江南也有安奉 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 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 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 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

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 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 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春日拜太岁,每年媒体多有报道。 当然,民间也会在正月 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

立春吃什么传统美食

1.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 《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这一习俗传到唐、宋、金、元。 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2.春饼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本来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3.萝卜

所谓的“咬春”重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

4.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 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 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 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 春卷古代悠久,由古时候的春饼演化而来。

5.和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 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 和菜的种类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蔬菜,还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肉类,这样营养也就更加全面了。

立春吃什么食物

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 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 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 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 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 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 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 《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 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春饼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 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 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 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 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 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时令食物。 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春季很多水果蔬菜都大量上市,养生人群,可以多吃些应季果蔬,来调理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红枣

立春养生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立春养生少食酸味食品。 所以立春养生少食酸味食品。 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 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 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春笋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 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

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立春节气的习俗及传统美食

下一篇:生物教学教师年终总结(初中生物教师年终总结)
上一篇:立春节气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