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7篇(论语读后感800字作文五年级)

2022-12-07 21:07:5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1

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 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悟,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围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 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 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毁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赫,以成一己之私。 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反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 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 诚然,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后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 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 而这些大智慧远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所能领悟和躬身践行的。 成业与成人,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两种修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让二者齐头并进,让人生创造辉煌。

现代社会错综复杂,品质问题丑闻迭起,而其实刨根问祖、追溯回两千多年前,先贤智慧早已向我们阐述过这所有问题的答案。 现在社会的一切尴尬局面,也都可从先秦经典寻觅到答复。

所以说,就如“读史使人明智”那句话一样,我认为传统巨著就是历史遗馈的财富,而读传统名著无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尴尬的局面,请学会思考,请学会请教,或许《论语》中那份为你保留的答复,就将赫然呈现于眼前。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2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行。 此书也蕴含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他认为只要自己感兴趣,把所学得当作一种爱好,一种快乐,就一定能学好它。 有了学习的兴趣还不能够走向成功,还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对待知识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可事实上,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或者说人们很多时候不愿承认自己不知道,认为这样很丢脸,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理。 我们应该保持谦卑的学习态度,切不可不懂装懂。 在有了良好学习态度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结合起来,不能只顾一边。 现在社会,中国学习就是属于理论方面十分优秀,但是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就比较弱了。 在这点上,我们应逐步提高学习中探究的能力。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这点还不够,有些人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样的学习也是不好的。 所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孔子提出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温故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对此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可能发现一些新的知识。

有了这些,还需要一个“领导者”--梦想。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这是孔子在步入迟暮之年还未实现梦想时发出的感叹,但他并没就此放弃,而是心怀梦想,对生活充满希望。 梦想就像太阳,没有梦想的人,生活中就如同失去了阳光,整日在黑暗中度过,怎么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呢?

梦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但也有人心怀梦想,却止步不前。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许许多多的人同这位游子一样,虽然心怀梦想,但是觉得梦想太遥远而放弃,但你有为此努力过吗?还有一种人,他们为梦想努力过、奋斗过,但在面对众多困难时,他们被压倒了,而他们对自己说:“我努力过了。 ”但你们为什么不问问自己:“我拼尽全力了吗?”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这本著作中所蕴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3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 明朝确定以《论语》作为教辅书,也奠定了《论语》在中国文人心中的低位。 《论语》对于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教会人的德行的养成,还告诉人们怎么看待功名,怎么做好教育等,对人们的各方各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质朴凝练是《论语》的一大特点,用一些简单的例子去说明深刻的道理,让人回味无穷,百读而不厌其烦。

提到《论语》,我们不得不先说了一下,什么是“仁德”?这是春秋和平时期备受君主们所喜爱的,他们主张以孔子的仁德治理国家。 这是一部告诉如何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怎么去提高道德修养,“仁”是施政的根本宗旨。 “仁政”是什么?仁政就执政者应该关心民生,善待自己的百姓,真正做民为根本,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不仁”,对百姓苛捐杂税,人民名不聊生。 这些不懂得仁政对于统治的重要性的统治者当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无可争辩。 做人,做事,执政不仅仅需要“仁”之外,你还得“忠”“孝”“义”“信”,历史上但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必被人唾弃,遗臭万年。 所有《论语》对人们的启发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是具有深邃的影响力。

不得不说的是,对于教育,孔子可谓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摒弃了贵族才有权利去学习的这种陋习,而是宣扬人人都可学习,都可成才,所谓有教无类。 他一生弟子3000人,足以看出他对于教育有教无类身体力行,并且各行各业都有出色弟子。 孔子先进的教育理念一直沿用到今日,对于学习习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无处不体现出了孔子对学习的的理解,做学问不仅仅要温习,还要学会独立思考。

孔子被美国作家爱慕生誉为“哲学上的华盛顿”,历经几千年仍旧,足以可见这部东方的“圣经”的魅力,也可以看出《论语》对于世界的影响力。 熟读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并且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 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 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 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 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 “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 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 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 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 “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 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 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5

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地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 掸掸灰尘,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 一面面,洗涤着我心中的浮躁与狂妄……

有人从《论语》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 有人却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 而我读了《论语》仿佛看到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同我畅谈人生,让我懂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风和日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 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这君子的节操。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 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我熟记于心中的语句,出现在我眼帘。 不禁让我想起平时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会,而请别的同学送本子。 有时候更甚至编些小理由,偷懒或找人代劳!想着想着……我的脸好烫呀,不知不觉竟红了大半。 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破坏了同学间的关系,也伤害了朋友间的友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谆谆教导我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于是,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面无惧色,慷慨赴死。 赵一曼面对敌军的酷刑逼供宁死不惧,大义凛然;孔子曾循循善诱我们:“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于是,杨震面对十斤令人眼馋的金子毫不动心,坚守道德。 关羽为了盟誓毅然放弃曹操的厚待,执意回蜀;孔子曾指点迷津我们:“见义不为,无用也。 ”于是,普通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段天强为了救出落水儿童,奋不顾身,跳入冰河……这不正是《论语》带给我们的启迪吗?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有意义。 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 《论语》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触即醉,却令人回味无穷。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6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 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 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 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 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 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7

作为儒家的代表作,论语,在中国文化中占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理念是中国人处事的指导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它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精神土壤,古时候便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论语提倡积极入世,以克己复礼的思想给众人约束自我智慧于他人的治理理念,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创造一个有人心的社会,在于天下他汇集了天下,人在于个人,他指导人们实现自我价值,这份传承至今的思想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甚至给海外也带来了思想的碰撞。

论语让我直面自己,摒弃坏习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会遇到一知半解或者一点也不懂的状况。 可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聪明的,或至少不太愚笨,就假装自己已经很懂了,可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愚笨,想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并不耻下问,或恭敬地向老师询问才是智慧的体现呀,所以在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遵循孔夫子的话才能有所提高,做到能够举一而反三。

论语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件事,论语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更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得到益处,把学习当做爱好去做,学习的效率更能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多学学着,专心多问多思考,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学习,更能沉浸在其中。

当然论语最重要的还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其中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淡薄思想有攻自后而博泽于人的宽容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也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进取态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昂扬志气,在今天的中国这些品质都被我们的追求,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品质,营造出一个大同的社会,论语无疑是一个权威的指导。

后世的许许多多的思想都源自于论语文人墨客们需要他给予治国的指导,武将们也需要他洗涤内心的力气,而我们更需要将他细细研读,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它会给予我们最积极的建议,让我们在社会中有所一代论语之光将第三10而至,万事生生不息,论语是我国文化历史遗产的一个瑰宝,也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值得品鉴的一本书。 论语影响了我,我从以前的,不懂装懂,到不懂就问,我认为我已经明白了这道理,自身的聪明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实质上的。


论语读后感高一作文800字

下一篇:论语读后感初一作文600字7篇(论语12章读后感600字作文)
上一篇:论语读后感初中800字(论语读后感800字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