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2021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2022-12-07 16:49:5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1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

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2

西周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 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 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 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 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3

夏朝和商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的地位。 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2.能力: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剪辑传说中夏朝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兴趣。

2.浏览全文,教给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精讲课文内容,以学生的讨论、回答、自主、合作式学习贯穿全文,引导生归纳王朝的建立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4.制表:简单制一个夏、商朝大事年表。

5.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活动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后期都城

教学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

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课堂讨论法、提问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夏桀、商纣暴政的故事收集《封神榜》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映剪辑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旁白: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将学到这些内容。

看影片、听师讲、读课题、步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

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谈谈本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阅读教材,回忆老师教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①夏朝建立的时间

(让生写写,特别注意“约公元前2070年”的“约”和“前”不能省)。

②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

③都城(中心区域)

演示课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让生对夏朝都城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直观的认识。

④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

⑤夏朝的历史地位

⑥设问: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每个朝代应掌握的基本要素?

⑦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

⑧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 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讨论、整理知识要点并记住老师所归纳的要素、并能把知识延伸到以后的的学习中

生讨论,并讲述启继位的故事,区别比较。

写出桀,并根据小说内容说出他的暴行。

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

⑨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灭亡夏朝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二、成汤灭夏——鸣条之战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地图上找到鸣条结合地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精彩地再现鸣条之战,说给同学们听。 (注意要素: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 )

生爱憎分明地回答:“-他。 ”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1.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让学生根据朝代建立要素归纳:

①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②商朝的重大事件——盘庚迁殷。 在地图册上找出迁都的时间、地方,并说说在今天的什么地方(河南安阳)写写、记记,并说明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名列古都之首。

生回忆、归纳,动手写,动口说。

2.商朝的盛衰。

师引导生看目录:商朝的盛衰分别指什么?(强盛、衰亡)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生共同学习;师肯定生的回答并引导其完善答案。

①势力范围:让生用坐标将商朝的势力范围画在草稿本上。 使生确立商朝的势力范围大。

②经济:以提炼知识的方式让生在书中找出商朝经济比夏朝进步的表现。 (提示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比较、思考)同时结合图片演示课件: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等手工业在商朝时已形成了。

3.引导学生分析完后,教给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

4.请说出商朝的暴君,你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吗?向学生介绍神话传说《封神榜》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在师的引导下动手画。

生按老师要求积极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以多种方式呈现答案。

生踊跃说。

本课小结:

新课介绍完了,请同学和老师一起看着板书复述一遍课文。

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4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学习本课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出示两组数据:

(1)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是少见的。

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有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小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

2021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

下一篇:2021年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2021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上一篇: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