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风俗活动及养生攻略

2022-12-07 13:47: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小雪时节,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此时日照减少,气温降至0度,天气阴冷晦暗,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雪节气的风俗活动及养生攻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雪节气风俗活动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腌制腊肉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小雪过后,香喷喷的腊肉腊肠成了餐桌上受欢迎的美味。 怎样让炒出来的腊肉腊肠美味鲜嫩呢?诀窍很简单:首先,要把腊肉腊肠用水先煮一遍。 其次,一定要用冷水下锅煮。 这样才能让水分缓慢地渗入肉的组织中,让本来干瘪的腊肉腊肠变得更加滋润。

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在秋冬寒冷的天气里,打开盛满腊肉、腊肠的煲仔饭,饭香与肉香扑面而来,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温暖香糯的煲仔饭就是最适合冬天的美味了。 食用腊肉等腌制食品时可适当配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橙子等,既降低了亚硝酸盐的危害,又增加了菜的营养。

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养生食用。

杀年猪开宰年猪的嚎叫声一出,客人们立刻放下自家的农活,陆陆续续赶来。 男客人帮助屠夫把一头肥猪剥得白白净净,女客人帮厨,一时间农舍炊烟缭绕,喜气盈门。

屠夫刚把年猪剥净“净边”往案板上一搁,好客的主人就吩咐屠夫,砍下一块足足5kg多的刀头好肉做“刨汤肉”。 转眼功夫,排骨萝卜、回锅肉、肠肝肚肺、猪血旺,油亮香浓的“刨汤肉”菜肴摆满了桌面。 一顿丰盛幽趣的“刨汤肉”酒席,满桌的酒席,清香四溢。

酿酒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 到了商代,农业逐渐发达,酿酒的原料更加丰富,饮酒的风气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辈、基、壶、I&等等,都是酒器。 《尚书·微子篇》记载:“殷邦方兴,沉酗于酒”“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 ”及至周朝,周公将卫地封给殷朝的遗民康叔,特地作《酒浩》一文作为劝勉.可见殷人嗜酒之深。 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 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 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礼记·月令)曾列举酿酒要点:“孟冬乃命大酋,林稻必齐,曲萦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酒官监之,毋有差贰。 ”所谓林,就是现在的高粱。 饎,就是黍与有粘性的稻子。 湛饎,是指煮稻黍为粥,等凉后再加酒曲,然后盛在瓦器里酝酿。 由文中可见,当时酿造白酒、黄酒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还注意到火候、水质和盛酒器物对酒质的影响。

有种舌用酉叫作酸,人们把它当做日常饮料,卖酒的人大多悬旗兜售,量酒的器皿则用干概(即有横木的升,酒超过升口,就知道酒已经打满)).酿酒的季节,可从《诗经·国风》中推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可见酿酒多在冬季,因农事已毕,谷物收获,而岁末祭祀报赛,酒的用途也就比较广了。

近代各地民间酿酒大多仍按照这个时间。 浙江安吉人冬后,家家酿制林酒,称之为过年酒。 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贮存,称之为十月白,用纯白面做酒曲,并用白米、泉水来酿酒的,叫作三白酒。 到春月在其中加人少许桃花瓣,又称之为桃花酒。 江山一带在冬季汲取井华水酿酒,藏到来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饮,称之为桃花酒。 杭州冬月有民谚道:“遍地徽州,钻天龙游,绍兴人赶在前头。 ”就是说徽州人做爆竹,龙游人做纸马,而绍兴人则以酿酒闻名。 孝丰在立冬酿酒,长兴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 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 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 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这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 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小雪节气养生攻略

一、饮食:温润益肾、清火滋润、减咸增苦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 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的节气,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纷纷登场。 但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甘蔗、豆腐等。 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 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新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 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莲子心,味甘而凉,有清泄之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情绪易抑郁者平时一定要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红心萝卜、黑木耳等,同时也要适当吃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强体质、益气补血的食物。

小雪养生应少吃寒凉食物,少喝咖啡、烈酒,少抽烟、少吃大鱼大肉,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 同时大热、滋腻的进补品也尽量避免。 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二、运动:动静结合、微微出汗、根据体质选择项目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 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 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 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室内锻炼时应保持空气流通。 不少人习惯在冬天选择室内锻炼,并把门窗紧闭,以防止寒冷空气的入侵。 实际上,这样很容易因缺氧而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 因此,在室内锻炼时切记保持空气的流通。

三、起居:及时穿衣戴帽、早睡晚起、通风保湿

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专家建议,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很多人认为,衣服裹得越紧越暖和,其实不然。 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 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 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 专家强调,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 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 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四、情志:重视“志藏”、多晒太阳

由于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故冬天里不可像春天一般精神外露,或者豪情满怀,或者意气昂扬,而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过于外达。 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引起情志不舒,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注意保持冷静,以避免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在北纬地区,不要怕冷而不外出,要适当出去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 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 冬季要防止恐惧心理,因为恐伤肾。 要保持乐观,正面对待一切事物。

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

北方地区

小雪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开始跌到零点,华北地区,开始降雪;东北地区初现冻土现象,应了“小雪地封严”的场景。

南方地区

小雪节气后,除了岭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其他城市都开始进入冬季,出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 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 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 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大范围迎来一次明显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是否会下雪呢?气象专家介绍说,对我国北方而言,小雪时节基本已进入冬天,下雪很平常。 而处于南方地区,小雪时节正是秋冬交替之际,想要见到雪还早了点。


小雪节气的风俗活动及养生攻略

下一篇:立秋节气的来历及民间习俗
上一篇:小雪节气的传统活动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