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来历和意义

2022-12-07 08:44: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节气的来历和意义,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的意义

寒冷将至,冬季正式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按公历,冬至交节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今年是22日12时19分),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 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 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 从冬至开始,白天会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 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阴的六根阴爻的最下面一根已变成阳爻,所以冬至又称作“一阳生”。

冬至时节最忌讳的三件事

忌讳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 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 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忌讳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 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忌讳出门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 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 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


冬至节气的来历和意义

下一篇:冬至节气的来历及传统美食
上一篇:冬至节气的来历及养生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