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5篇(论语读书心得1500字大学篇)

2022-12-07 03:36:3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7

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 因为它博大精深,我们能从中悟出很多知识、启迪,一点一滴的通透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芳香馥郁。 下面给您带来论语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论语读书心得1

《论语》一部充满深刻哲理的著作,但又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每周五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开展一节阅读课,专门讲解并诵读《论语》,一则一则耐心地教我们,告诉我们背后的故事。 渐渐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重合,老师和孔子一样因材施教,不因为某某学习不好就对他态度不好,一视同仁。 因为老师我第一次走进《论语》,《论语》从而成了我现在最爱读的一本书。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仁和礼”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 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仁”的看法,但都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广博而深刻的内涵。 《论语》赋予了“仁”新的内涵,但在书中,孔子给“仁”下来太多丰富而又模糊的意义,所以试图用一两则语录来诠释“仁”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纵观全书,才能对“仁”有些许皮毛的领悟。

老师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有一次监考,我坐在第二排,她没带表,于是问第一排一个同学:“同学,请问现在几点了?”同学漫不经心地回答之后,她依然说:“好的,谢谢。 ”感觉老师对《论语》很感兴趣。 我们经常能看见她在早读课上和我们一起大声诵读《论语》,她对《论语》理解很透彻,总能结合实际生活解析,让我们感觉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话依然那么和蔼可亲、那么明晰深刻,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老师每上一则就要求背诵,这段时间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对孔子各个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 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 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工作中很多人不懂装懂导致了多少失误甚至惨剧。

读完《论语》让我豁然开朗,有如明媚的阳光照进橱窗,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 我们要把这些道理铭记在心,时刻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仁”是一种品德,首先是内在,是以感知而得到的,它是有实践性的,能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我们能随时随地的行善,又何乐而不为?

论语读书心得2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 这些经典诗文,寄托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 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狂妄……今天,人类社会正处着急剧变化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 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发展壮大!后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有更有意义。 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 现在,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论语读书心得3

看完了《诗经》再看《老子》,一部部几千年前的不朽经书让我获益,并让我不禁迷惑;几千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这些道理的呢?但是这些字字珠矶的作品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太深奥了,咬牙读了几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论语》上了。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片酬,后来就成了《论语》。 中国历史上从汉武帝开始,尊儒学为统治思想,《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实不然。 在我看来,《论语》更像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喝下去后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不,应该用一次升华。 孔子的《论语》很少由长篇大论,每一则都很简练。 因为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这句短语就是最好的叙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伤痕闯过来的。 全世界都惊叹于我们,因为我们的一种信念,孔夫子就是一个很叫信念的人。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是啊!兵、食物都是护生的,人都有一死,还不如信念重要了。 对待生活,孔子最爱颜回,他曾夸奖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像一位智慧老人,给我指引人生。 在处世方面,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优何惧。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交友需要谨慎。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让我明白志向重要。

《论语》的真谛就是教我们过上心灵的那种生活。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想用它来洗涤心灵,修身养性跟更好罢了。

论语读书心得4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书籍是文化的记载,在我看来,《论语》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君子品德之书。 数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备受诗人推崇,而孔子也被历代帝王尊为衍圣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喜爱《论语》,孔子言简意赅,却蕴含了许多君子品质与精神。

诚实守信是君子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可以说,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我们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决不能欺瞒他人,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满是谎言,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起初有心与你交友,真心对你,而你却谎言相待,到了最后,那人也会鄙夷于你,不屑于你,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诚实守信,会有更多人愿交好于你,于人于己皆利。

谨言慎行是君子之行。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 ”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 ”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遗憾,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个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这同时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谦逊好学是君子之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为人若是能够谦逊好学,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仅要从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以人为鉴,我们应当学习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喜爱《论语》,其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 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感慨而发。 可以说,《论语》一书便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做人,当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风”。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论语读书心得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智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历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劳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天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渐渐喜欢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智慧。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诉我们“学了的知识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可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有声有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欢“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阔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烦恼缠身。 它告诉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难道有人想做每日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历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小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我心中的怒火越烧越猛,真想发泄一下。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了目标——邱同学!我想要好好“教训”他,于是,气势汹汹地向他走去,正要向他开启“唠叨”模式时,心中却蹦出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不行,我要做君子,我要包容他,不然《论语》就白读了。 我慢慢压下心头怒火,回到了座位上。

如今,《唐诗》、《论语》、《大学》等这些中国经典著作已经流传到了国外,外国人很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有些国家甚至建起了孔子学院。 外国小孩都背起了中国古代文学著作,那我们身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是否更应该捧起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阅读《论语》,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阅读《论语》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论语读书心得5篇

下一篇:论语的读后感5篇(论语读后感500字)
上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六年级范文(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