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及注意事项

2022-12-07 00:46: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冬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及注意事项,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节气的民俗活动

祭天

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 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 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过去人家过冬至,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 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 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 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 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 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 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冬至注意事项

1、冬至注意事项之起居有常

到了冬天的时候,人们应该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起居上,人们要追到早睡晚起,大家应该在阳光出现的时候才能够出外活动。 出去的时候人们需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冬令时节人们如果能够安排好自己的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能够帮助人们滋养肾精。 此时人们应该要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到了冬至的时候睡“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冬至注意事项之审慎调食

都知道药补不如食补。 大家在冬至可以恰当的选择既美味,并且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的食物,这一点大家都能接受。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主要分为几大类。 天寒地冻,人们首先应该要选择温补类食物。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

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3、冬至注意事项之运动保健

冬至前后的天气都是非常冷的,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比较懒,很多人都会在房间里面不出门,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很多疾病,所以在阳光大好的时候还是应该出去多走走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吃的东西给充分吸收了,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是离不开运动的,在小区的楼下锻炼锻炼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并且很多人在雾霾这么多的城市中生活,找到好天气更应该多运动运动了。

4、冬至注意事项之充足睡眠

养生中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冬季天气很冷也很干燥,新陈代谢也变的缓慢了很多。 这个时候大家早点休息,对新陈代谢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保证足够的睡眠可以在第二天有充足的精力完成要做的工作,让大家不感到这么累,对身体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冬至养生常识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 肾脏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体的“先天之本”。 要知道冬季因为人体阳气内敛,人们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 人们的肾脏既要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还需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此时人们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应该要多热量的补充,还可以常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这样能够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狗肉、羊肉、鹅肉等肉类食物,和大豆、核桃、栗子、木耳等素类食物,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养心。 养生应该要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 做好养生,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在平时要做到不为琐事劳神,还有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这样能够避免长时间“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冬至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4、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 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 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5、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6、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7、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 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 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8、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 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节气的民俗活动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立冬节气的风俗活动及禁忌
上一篇:大雪节气的农事活动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