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7篇

2022-12-06 12:26: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9

《猫城记》并不是独立的作品,他依然是一个始终关注着文化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之一,深藏在老舍内心的还是他那惯常的、深深的文化伤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1

我之前从没看过老舍的书,也不喜欢这个作家,原因说起来也蛮好笑的:因为我不喜欢北京口音,也就是所谓的京腔,很多读者都觉得口语化语言是一种写作的优点,然而个人觉得带有强烈地域性的语言是有两面性的,本地人看来当然亲切,比如我看沈从文,然而外地人看起来,其实是非常有陌生感和隔阂感的,比如我看老舍。 我当年看《骆驼祥子》的时候,打开看到第一句就被吓得关上书了。 所以,看《猫城记》这本书纯粹是个偶然,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题目有意思,并且发现好像是老舍的“冷门”作品,所以产生了兴趣。

一开始,我的阅读体验非常好,没有了那些典型的口语体,文字看起来干净了很多,甚至连他最爱的北平都没出现,是他所有书里风格最独特的一部——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贯穿整书。

“我”因为飞船出了故障流落到火星的猫国,这个猫国上的人不种地不工作也不吃饭,整天只做一件事——吃从外国来的迷叶,看到这里我大概能明白这本书想说什么了,迷叶_猫国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在猫国,“我”有一个还算得上朋友的人,小蝎。 作者借小蝎之口,写出了猫国种种荒诞可笑的现象,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蝎说的一句话:“人没有人格,政治家不懂政治,学校里没有教育”,猫国基本上是烂到根上了,从上到下全都无药可救。 可能因为作者本身是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对猫国教育的描写和批判是最狠的,看得我一个师范生确实是非常心痛,不仅是为曾经的历史心痛,还有对未来的担忧,从我看到的各种新闻和现实情况来说,现在的教师都是弱势群体,学生才是大爷。 虽然我一直都对传统文化持反对态度,但是“尊师重道”这一条我却是非常同意的,我愿意把这里的“道”看作“知识”,如果一个国家连老师和知识都不尊重,那么离覆灭也不远了。

对教育的另一批判便是我们教育的本质:老师只想赚钱,学生只想拿证。 教育只是一种形式,教育的内容没有实际用途。 这样的描写让我很难不联想到现实,别的专业我不太清楚,但中文这个专业,有多少东西能用于现实呢?除非当语文老师,继续教以前学过的东西,或许自己的学生以后也会再教下一批,一直这样进行知识循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然后呢?这样的意义在哪里呢?

还看到一句书评:“大家都在等老舍全集,但是看到‘大家夫斯基’这几个字,基本上可以确定只要这本书里这几个字还存在,老舍全集就不可能出了。 ”所以我想了很久这个每个人张嘴必说的“大家夫斯基”到底指的是什么?革命?自由?共和?虽然依然不确定,但我觉得它其实是一切,是革命,是自由,是共和,是_,但它同时什么也不是,因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大家夫斯基赶走了皇上,后来却自己当了皇上”这句话正好验证了我的猜想。

猫国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而在最后一刻国民还在内斗,还在怪小蝎不让他们投降。 而“我”在见证了猫国的灭亡后不久就被法国发射到火星的飞船接回地球了,书里的他只是一场悲剧的旁观者,而现实中最终却没逃脱掉另一场悲剧。

还有一部分值得说一下的就是这本书的序,为什么要把序放在最后说呢?因为还未读正文时看序只觉得有趣幽默,我还大呼是看过最有个性的序,看完全书再看序,更像是一种绝望的苦笑和痛咥。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2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 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 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 可以说整篇小说使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 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 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 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 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写的真好啊!悲凉啊!虽然写的是外太空的猫人,但是可以叫一本丑陋的中国人。 影射的还是我们中国人人性的悲哀。 在这本书里,这个温暖的人也终于是绝望了。 猫人灭绝。 不战而败。 其中有解放前中国的影子,有的影子。 有日本人打中国的影子。 那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 老师和校长没有薪水。 被批斗,学生和老师是敌对的,互杀。 学生没有知识,抵御不了外敌,就会窝里斗。 听主人公讲人类穿高跟鞋的美妙,猫女也扶着墙学习踩砖头用脚尖走路。 猫男则试着穿裤子。 迷叶,猫人的生活离不开迷叶。 和以前民国的大烟差不多。 吃迷叶才可活的感觉好。 猫兵遇到攻城的人,一概后退,给钱就投降。 皇宫的墙上是堆烂泥,墙下沟填满臭水。 因为攻城的矮人怕脏。 这样可笑的抵御。 (矮人们是我所知道的人们中最残忍的。 猫国的灭亡是整个的,连他们的苍蝇都不剩几个。 )老舍的原话。 主人公最后搭法国到火星的探险飞机,才回到伟大光明的中国。 最后一句结尾是整篇文字有一点光的地方。 其余就是灰暗。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3

相比《骆驼祥子》而言,老舍的《猫城记》更不为人所知,然而此书在国外却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奉新书友会第六期共读的就是这本《猫城记》,它是老舍先生于1932年创作的一篇科幻类讽刺小说,讲述的是“我”乘坐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时发生意外,误入“猫城”,开始一段匪夷所思的外星生活……小说通篇以辛辣讽刺的笔墨描写了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及国人的生活、心理状态。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点看不太懂。 但越往后读,便越能觉出书中的韵味来。 老舍在书中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猫城人形象。 比如“大蝎”,他是猫国的重要人物,大地主兼政客,诗人与军官,他种了一大片“迷林”,而“迷叶”其实是猫国的“国食”,这也就意味着大蝎除了是个商人,读后感其实也是个把控权利与武装力量的军阀政客,他通过种植坑害百姓的东西来赚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正是映射了当时官商一体的社会弊病。 “大蝎”的儿子“小蝎”是个出过洋的新派人物,有知识并且也认识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各种弊端却无力也无心去改变,受外来文化影响讲究“自由联合”与“迷”嬉笑怒骂,却又抛不开传统家庭的经济支撑只能听从安排娶妻生子,于是就成了“坏事不屑做,好事做不了”的“敷衍之人”;带着8个小妾在家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只为了一块“贞节牌坊”的公使太太;入学第一天就毕业、人人都是第一的大学生;被欠薪几十年、不被学生尊重反而被杀害的老师校长……

一个个看似荒诞不经不可思议的人物和故事冲击着我的脑海,透过一段段的文字描写,我能清晰地看见那个贪婪、懒惰、古老、腐败、愚蠢的国度,也能对那些麻木不仁的国民的劣根性知晓一二,政府的昏庸无能,官员的腐败堕落、民众的愚昧盲从,社会道德的缺失、教育的形同虚设、年轻人的迷茫与麻木……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猫国的灰飞烟灭。

老舍先生写这部作品,我想他的初衷也是揭示旧社会的种种陋习,唤醒民众的自我觉醒,渴望国民引以为戒,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前行之路。 这部作品的写作时间虽然距今已过去几十年,但如今读来,仍感颇为深刻,我想,它能够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的人生百态,更能给现世之人敲响警钟。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4

如果让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让王小波在前排就座,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 追捧王小波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儿啊!可是我没留神,就让小波先生给影响了。 往后排,免不了还要庸俗:郑渊洁。 第三排并排坐着老少二位:老舍和王朔,鲁迅先生落后半个身位。 几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帮我提升了一点品味!我也想说列夫·托尔斯泰,我也想说马尔克斯,我也想说卡尔维诺,我也想说米兰·昆德拉,但是拿望远镜看看这几块料,都排到门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们来装点门面。

我一点都不为我的趣味而自豪!

鲁郭茅,巴老曹,六大腕里面鲁、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欢。 单论现代作家这一块,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老舍。 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老舍,别跟我谈老舍,我看过很多老舍!忘了谁说的.,说钱锺书是学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赵树理是农民的幽默。 学者的幽默领教了一点,也不过是耍嘴皮子掉书袋,我喜欢;市民的幽默更贫,幽默地彻底,就是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还叫什么幽默!农民的幽默我体会的比较差,还是短练呵。

老舍兹一打算幽默,就不带点别的,也不专为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先幽一默再说。 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赐传》,从头贫到尾,一点正经没有。 如果老舍只会幽默,那他不能在六大腕里面有一席之地,老舍也沉重,沉重也是幽默着沉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够沉重,也不是从头到尾的沉重。 鲁迅先生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性子太烈,自己幽默可以,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不干。 一门心思幽默的人,先得把自尊放下,先踩自己,才能踩别人。 老舍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没想救他们于水火,而是想让他们在水火里面含着眼泪笑一笑,这就是老舍跟鲁迅策略的不同。 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话没有影射鲁迅的意思,我同样赞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倘换作我,我做老舍,在旁边给鲁迅鼓掌叫好,唉,就是这么没责任感这么麻木不仁啊我,没治;鲁迅先生,您批评我吧。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 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 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 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 《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 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 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 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 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 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5

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并驾齐驱的。 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很不国际化的奖,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评奖的大师们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说被翻译到外国而又翻译的很好的少之又少,《猫城记》却是一个例外。 《猫城记》被广泛的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并且在各国都很受欢迎,被认为是讽刺小说中的精品。 前苏联的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新世纪》发行了老舍的《猫城记》,连载后又出版了单行本,发行了70万册。

《猫城记》是以一个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讲我一个中国人坐航天飞机到了火星。 于是,我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一个国家的人——猫城人。 这个国家的人贪婪、懒惰、古老、腐败、混乱、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用在这个国家上都不为过。 他们不劳动,不讲卫生,怕水不洗澡,最惧怕的就是外国人,他们不吃饭只吃一种叫做“迷叶”毒品。

这个国家上的人以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得到“迷叶”和“国魂”,为此不惜随意杀人。 这个国家的人曾经产生过各种政党——哄,但是都以皇帝给“哄”们“迷叶”而不了了之。 这个国家的人喜欢看热闹,而且不遵守规矩,有点钱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 连年轻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学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变卖给外国人来换取外国人的东西和“迷叶”。 只要与外国人打起仗来就作鸟兽散。

听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个时候的中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中国人许多最根本的劣根性。 《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

当然,老舍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对马列主义和红军是有误解的,他把红军的长征描写成是逃跑和向外国人投降,这是不对的。 这也是直接导致老舍先生自杀的原因,因为江青看了这本书很不满意。 江青看了这本书后,大怒:这简直是在污蔑中国,批判!

于是,懦弱的老舍先生投河自杀了。 这时,老舍先生并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拍板定了他,他选择了与世诀别的道路。 诺贝尔文学奖从不给死去的人,无论他多么好的著作,多么名声显著。 于是老舍先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被取消,这样,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第二名,1968年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

由于种种原因,《猫城记》后来没有出过单行本,收在《老舍文集》中。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6

《猫城记》是老舍比较冷门的一本书,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我也是机缘巧合在张伟杰家看到这本书。 反正闲来无事,以为是本奇遇小说的我就借来一阅。

一开始我有些失望,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想到都看了几章,也没什么别的书可以读了,我也就勉强继续,但没想到,越读越迷茫,但又更想读。 读完之后,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 形容词也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风格到底是什么。 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评论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

《猫城记》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 通过“我”来到火星,写下“我”的一系列猫国奇遇。 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 写“我”坐着飞机,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这在20世纪30年代还只是科学幻想。 如今,随着航天飞机的发明,人类坐着“飞机”飞向太空以变为现实。 至于何日踏上火星,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猫城记》着力对当时中国的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批判,通篇过于悲观。 诚如作者所言:“到处是黑暗,黑暗,一百分的黑暗。 ”

而这本书的幽默,着实别具一格,是真正的黑幽默,无处不充实着讽刺,嘲笑,影射。

不过,《猫城记》并不是老舍很满意的作品。 在网上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上我看到老舍先生这么说:“在《猫城记》中,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军阀政客与统治者,也讽刺了前进中的人物,说他们只讲空话而不办真事。 这是因为我未能参加革命,所以只觉得那些革命者未免偏激空洞,而不明白他们的热诚与理想。 我很后悔,我曾写过那样的讽刺……”

无论主题立意是否有失偏驳,但这本书的语言也配得上诺比尔文学奖。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7

不久前,和朋友在书店选书,看到这本老舍的《猫城记》,通过封面简介,知道这是一个发生在火星上的故事,当时觉得很惊奇,赶紧百度,这个老舍竟然就是我知道的那个老舍,老舍竟然还会写科幻题材的小说,那就一定不能错过了。

《猫城记》通篇充满黑色幽默的味道,借火星上一座荒诞的猫城,一群可恨可悲可怜的猫人,剖析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真相。 在猫人社会里,最高的追求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意味着自私、背叛、狭隘、懒惰等一切贬义词的集合。 唯有的两个清醒人,大鹰和小蝎,大鹰是积极的行动者可是却被排斥和驱逐,小蝎是睿智的明白人可是却冷眼旁观事事敷衍,在外国人入侵猫国时两人均以身殉国,因为他们相信“良心是大于生命的”。 可是,其他猫国人早已不相信,所以他们能发明自欺欺人的教育制度、能接受外国人杀人不犯法的强盗逻辑、能滋生欺骗民众的无能政党、最终国难当头还能恬不知耻的去抢着投降,显然,猫国的覆灭是必然的。

老舍先生说“人类的进步是极慢的,可是退步却极快,一时没人格,人变立刻返归野蛮”,所以“良心大于生命”,我十分认同。 良心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类社会存续千万年以来的优秀品质和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 可是,有时候我也感到困惑和迷茫,是不是如今人们也并不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良心”这回事了。 点开新闻,发现对相濡以沫的爱情那么失望;发现老奶奶不能轻易去扶了,助人为乐要谨慎了;发现不敢让孩子去读幼儿园了,不敢打疫苗了,不敢不让座了;网络上都是负能量。 而日常生活也让人感到沮丧,小到收到假币、买东西缺斤少两,大到租房子被房东坑一把、好心把手机借给别人结果手机被偷了。 每当遭遇这些,周围的人都会安慰你,告诉你社会就是这样,毕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那么,在强大的世俗之下,要不要选择顺从呢?在这个世界上,随波逐流和放纵堕落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一个人如果总是以狭隘的视角去度量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愤怜悯,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生是草率而又空洞的。 老舍先生有一段论述说的很深刻,他说“办教育的人只怨社会黑暗,而不记得他们的责任是使社会变白,不记得他们的人格是黑夜的星光,还有什么希望?我知道我是太理想,但是办教育的人是否应当有点理想。 我知道社会太不帮忙他们了,但是谁愿意帮助与政府社会中一样坏的人呢”。 是的,相信并坚持内心的善良、正义和悲悯才是最难的,在这个过程中,世俗的利益会诱惑你,外界的恶意会攻击你,内心的斗争会折磨你,可是只要你相信“良心大于生命”,你就会拥有勇气与智慧。

我们无法假设未来的际遇,也无法预判各种情境下会做出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我们的人格就是黑夜里的星光,那么当我们老了,就不会觉得虚度此生。


猫城记读书心得800字

下一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心得初二优秀作文800字
上一篇:数学的阅读心得体会(数学阅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