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2022-12-06 05:57: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1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民族禁忌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蒙古族的习俗和禁忌。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基本习俗一、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蒙古族基本习俗二、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蒙古族基本习俗三、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蒙古族基本习俗四、敬神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 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蒙古族基本习俗五、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蒙古族基本习俗六、尊老爱幼

  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 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蒙古族基本习俗七、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 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蒙古族基本习俗八、婚礼

  婚礼是蒙古族为孩子成家立业而操办的一项重大礼仪活动。 婚礼(蒙语称“好力牧”)是由喇嘛或长辈选定良辰吉日,隆重举行的结婚庆典。 牧区婚礼一般持续三四天。 到了娶亲这天,男方家要举行一个宴会,送娶亲队伍上路,娶亲队伍一般都是夜间或天亮前出发,也有白天出发的,根据新娘家的路途远近而定。 草原的夜晚总是宁静的、空旷的,本来就稀少的村落显得更为分散和遥远。 为了驱散沿途的寂寞,又不至互相走失,便放开嗓门,一路奔驰,一路高歌……

  新娘上接亲车之前,要举行告别仪式。 新郎新娘首先跪拜火神。 跪拜结束后,新娘不能主动上车,而是哭着和父母依依不舍。 此时,祝颂人前来用诗歌的形式劝告新娘。

  母亲端过一碗鲜奶,一边安慰一边让她喝,但姑娘不能全喝,只喝一点儿,表示姑娘给娘家留口福。 随后母亲把剩下的奶子往上洒向四边八方。 这时新郎过来把新娘推进大蓬车里,接送新娘的队伍离新郎家不远时,便要停要下来休息。 这时新郎和伴郎先回去报信,然后新郎换骑快马,领着迎亲人马前来迎接。

  蒙古族婚礼是诗歌更是戏剧。 参演的不仅是新娘新郎、伴娘婚亲,而是整个民族。 我们可以透过热闹有趣、异彩纷呈的一幕幕情节仪式,感知一个富于游戏精神的民族灵魂。 与各民族婚礼比,蒙古族婚礼所不同的是重礼不重财。 礼是礼路、规矩,用的象征物和道具很多,充满戏剧性和虚拟的问答,洋溢着种种诗意和浪漫气息。 精神生活绝对大于物质生活,或者说把生活艺术化了。 似乎整个民族还停留在可爱的童年。 在举行婚礼时又拟乎回到古代,把这个民族的传说、历史,一些稀奇古怪、鲜为人知的习俗又重演了一遍。 许多民族昨天已消失的淳朴古俗,这个民族今天还完整保留着。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牧区的婚俗更有特色,娶亲回到男方家,新郎新娘不下马车,先绕蒙古包转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真、坚贞不渝和新生活的兴旺。 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首先拜祭佛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再梳头改装。 婚宴上摆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 献哈达、敬酒、唱歌、跳舞,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蒙古族八大禁忌

  1、火

  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病 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4、产

  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 各地习俗大同小异。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 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 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 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5、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 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 忌。 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 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6、忌摸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 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7、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 千万不能打狗、骂狗,在蒙古族中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

  8、作客忌讳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 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 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 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下一篇: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上一篇:改编和重述民间故事使其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