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中学生读书笔记(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

2022-12-05 19:10: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看完《苏东坡传》,你会感觉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苏东坡传中学生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作者林语堂,群言出版社出版。

  林语堂写苏东坡,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

  看完此书,你会感觉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书写了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 苏东坡多次被贬谪流放,大半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多次遭遇不公,但他却没有抱怨和颓废。 他总是那样豁达随遇而安,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这正是苏东坡快乐人生哲学的体现。

  苏东坡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关注民生,这才是苏东坡快乐哲学的源泉。 文章中,他对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真是一语悟透人生真谛。

  《苏东坡传》笔记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 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 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 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 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 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 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 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 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 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 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 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900字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 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 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 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 ”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 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 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 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一篇:水浒传的读书笔记中学生笔记(水浒传笔记摘抄大全读书笔记)
上一篇:端午节作文500字五年级范文10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左右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