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脸识别技术(1)(猪脸识别技术意义)

2022-12-05 02:46:3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0

  早在2018年,阿里云就宣布利用ET大脑来实现AI养猪。 阿里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为每头生猪提供身份档案,可以记录其进食情况、运动轨迹和防疫情况等,甚至还有一套母猪怀孕的“诊断算法”来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

  2019年5月,京东宣布战略投资山黑猪养殖商 “精气神”,正式进入“养猪”领域,通过京东数字科技旗下京东农牧研发出的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和饲喂机器人等物联网设备,以及 “猪脸识别” 技术,辅助山黑猪养殖。

  初创企业英姿科技也是首批推出猪脸识别技术系统的公司之一。 该系统通过手机连续扫描每只猪的脸,记录每只猪的区别特征。 然后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并将其上传到在线数据库。 公司声称系统仅需几秒钟就能够匹配更新单个猪的资料,并记录详细信息,比如ID号,品种,出生日期,体重,性别和遗传组成。 识别准确率98%,即便畜群移动,依然有效。 但是由于政府抗击猪瘟的规则阻挡,目前无法参观验证该技术!

  英国《卫报》2020年12月10,它是在帮助中国猪农还是在伤害最贫困群体?像人类一样,猪也拥有各不相同的脸部。 随着中国养猪场不断扩大规模,更多饲养商开始使用面部识别技术(FRT)等人工智能系统养猪,持续监控、识别甚至喂食(如下图)。 这种饲养更安全、成本更低且更高效。 试用的中国养猪场发现,该技术还能减少养殖时间并改善猪自身“福利”。

  在这个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生猪的国家,FRT饲养已成为一棵摇钱树。 影子(科技)就是正令中国700亿美元猪肉行业发生巨大变革的初创企业之一。 去年,该公司的相关系统推广到整个西南地区,使养猪场降低30%至50%的饲养成本。 通过跟踪从出生到屠宰,企业能打造每头猪生长的数据库,减少20%的饲料浪费。 这种精准畜牧业正帮助提升中国各地养殖场的利润率,甚至改善猪肉质量。

  英国专家马克·汉森教授说,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新型饲养模式也“更人性化”。 FRT使养猪场不必再往猪耳朵上安装铸铁识别芯片。 这还标志着养殖业正发生一种从被动式向主动式卫生保健的转变。 这也是企业与猪农的“双赢”。

  但FRT带来的好处,不会令每个猪农都获益。 业内人士估计,监控猪脸的人工成本在每头猪7美元左右,而传统的猪耳标签仅需约0.3美元。 此外,中心数据库、云基础设施等设备成本可高达数十万美元。 若此类技术对小规模养猪场过于昂贵,或将进一步把农业资本集中于少数企业手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约80%的猪肉是从小型后院养猪场进入中国人餐盘的。 但到2018年,80%来自存栏量500头或以上的(大型)养猪场。 疫情期间,许多大规模的工业化猪肉生产商公布创纪录的利润。 在对进军农业感兴趣的投资企业支持下,大型养殖场或将继续受益于此类新技术,导致小型养殖场更难以参与竞争。 如一名广西猪农所言,FRT并非许多猪农的选项,“饲养量不足百头的养猪场用不起”。

  所有的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是不好的一面,权衡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的平衡就算是不错了!

下一篇:深市上市公司公告(2001年5月16日)
上一篇:买了科勒卫浴的闹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