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主要发现、理论观点、生平故事、成长经历、成就贡献

2022-12-02 23:15:3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4

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上,宋元时代是科学技术最为繁荣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重要时期。 天文学、数学、医学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郭守敬就是在当时创新思想影响下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是13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对天文研究和天文仪器创制方面贡献巨大。

郭守敬从小喜欢动脑筋,对各种自然现象很感兴趣。 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位精通数学和水利的学者,对少年时代的郭守敬影响很大。 祖父认为他有培养前途,就送他到邢台西面的紫金山去求学。 那时,一些有学问的人,像邢台人刘秉忠及沙河人张文谦等,都住在紫金山研究学问。 郭守敬读书刻苦认真,特别爱好天文学,利用课余时间制造了一些天文仪器的模型,得到张文谦等人的赞赏。

郭守敬青年时代就不怕困难,敢想敢做。 离家乡邢台城外五里多地,有一支泉水,经过一座石桥流进城里。 年代久了,淤泥湮没了石桥,泉水涨起时,附近的庄稼和交通都受影响。 于是县里人决定建造一座新石桥。 20岁的郭守敬,被指定为工程的负责人。 他年纪虽轻,劲头却很大,先到现场仔细观察了地形,决定建桥地址,还开凿了沟渠,使泉水能够畅通无阻,把被淤泥湮没了的石桥也掘了出来,全部工程,只用了40天。 当地百姓都赞扬他“巧思绝人”。

当时中都(现在的北京)附近的河道,由于战争的影响破坏得很厉害,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负责治理这些河道。 他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知道,现在的大运河是从浙江杭州起,往北直通到北京的。 可是当时,大运河只通到通州。 从通州到北京的运输,要靠陆路。 每逢秋雨连绵之日,运输就很难进行。 郭守敬建议在北京和通州之间开凿一条河流,跟大运河连接起来。 建议被采纳后,他立刻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决定把昌平县北山的泉水导入瓮山泊(现在的昆明湖),再引进城里的什刹海,然后流入新运河。 他还在这条河上修筑堤坝,设置闸门,用来调节水量,使大船也能通行。 这就是有名的通惠运河。

元代以前的历法,虽经多次修改,但仍然墨守陈规。 郭守敬认为只有根据对天象的周密观测,才能定出比较准确的历法。 于是,他打破陈规,自制了一套天文仪器,计有13种之多,很有创见。 其中的“简仪”,可以用来清晰地观测天空的日、月、星宿。 仪器制成后,郭守敬提议在全国各地进行观测。 元朝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派官员协助他在各地建立观测站。 东到高丽(现在的朝鲜),西到滇地(今云南昆明市)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北到铁勒(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到琼州(今海南岛),共建立了27个观测站,可以同时对天象进行观测,规模之大,当时是举世无双的。 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再加以精密计算,经过4年时间,到公元1280年,制成了一种新历法,取古语“敬授民时”之意,命为《授时历》。 《授时历》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跟地球环绕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和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的一周期一样,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年。

对于郭守敬的才华,外国人也很钦佩。 清朝初年,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看了郭守敬制造的天文仪器后,称他为“中国的第谷”。 第谷是丹麦的天文学家,制造过多种天文仪器,不过,他比郭守敬晚了300多年。

郭守敬在数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创造了一种算法,能计算球面三角形,他的“平立定三差法”,是一种高等级数的运算方法。 这种方法,在欧洲又过了4年,才由著名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兹研究出来。

郭守敬活了86岁,一生从事科研活动,对我国古代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下一篇:漫画到底是什么意思?(漫画父与子最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浦江县安有余烧烤店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