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和张良谁厉害(项羽帐下谋士范增的能力与刘邦帐下张良不分上下吗)

2022-03-16 19:03: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6

张良、范增同为楚汉相争时两个对立阵营的主要谋士,代表了当时谋略家的最高水平,辅佐着自己的主公争创霸业!



但论两人能力对比,纵观整个楚汉争霸,张良是个优秀的战略家,而范增更多的是个战术家!



首先,从整个大局考虑,张良也是强于范增,张良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而范增被刘邦离间计所害,离开项羽,郁郁而死。张良所献计,几乎都被刘邦所采纳,并效果显著,而范增所献计,常与项羽意愿相反,未充分施展开。

其次,在楚汉相争中,有几个关键性节点影响着整个局势的发展,一是拥立楚怀王;二是著名的鸿门宴;三是灭秦后项羽的分封天下诸王;四是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时期;

一、在陈胜率先拉起灭秦的大旗后,其余各类反秦势力闻风而动,而项羽,在其叔父项梁的带领下,扯起楚国的大旗,开启了灭秦之路,各路楚国旧族也是附庸而上,很快,项羽身边便聚集了季布、钟离昧以及虞子期等一大批得力干将,并迅速壮大为反秦第一大势力。本可一枝独秀,灭秦得天下的项羽突然拥立出楚王后代楚怀王为主,短期来看,这一可以师出有名,凝聚人心。二可以聚拢原楚国的势力;短期效果很明显,但对于长远来看,对项羽不利,一是削弱了项羽一统中国,成就帝业的决心,不然的得背负弑君罪名,名不正言不顺,从后期项羽甘愿当霸王也可以看出;二是对项羽有诸多掣肘,毕竟一个王一个臣,比如宋义,常给项羽找麻烦。而建议项羽拥立楚怀王的正是范增,对比,他说到“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建议项羽依靠楚王的旗帜扛起灭秦的重任,不得不说,这个主意缺乏长远战略眼光!



而反观刘邦,在刘邦创业初期,帮助刘邦一路克宛城,破峣关,进咸阳,成为第一个进入关内的势力,在楚怀王约定的“先入关中者为王”下,刘邦首先就占领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而当刘邦沉迷于咸阳的富贵繁华中时,张良用计成功规劝刘邦封存府库,还军霸上,这卓有远见的规劝成功使刘邦脱离险境,走上正途!

二、鸿门宴斗智斗法,拯救孤悬一线之刘邦。在鸿门宴中,范增是铁定要杀刘邦,并与项羽约定暗号。而张良成功使刘邦转危为安,先是拉拢项伯,为刘邦说话,而这在鸿门宴当天也确是关键一招,而后在最紧张时刻,推出樊哙,使刘邦脱险而出,樊哙在鸿门宴中有如此表现,必定是张良提前与之密谋,以作后备计划。而范增在计划失败后,没能设想出预备方案,致使错失杀刘备最好时机。而张良不仅助刘邦脱险,还使项羽内部埋下君臣相隙的祸根!



三、灭秦后,分封诸王。这是最令人对项羽感觉无解的地方,在灭秦后,项羽无论是军力还是声望都是绝对第一,本最有可能统一中国,成就帝业!最后仅给自己封了霸王,但也只是个王,不知是项羽没有雄心壮志还是安图富贵!而作为谋士范增,对此毫无作为,未能以长远眼光规劝项羽,一统天下,甚至项羽将都城设在彭城,都没有劝阻成功,这么一个地方怎么能够控制西面广阔的中原大地,这两点不得不得范增作为一个谋士是比较失败的。



四、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分封诸王领地时,范增建议项羽故意把刘邦分到偏僻荒凉的巴蜀,并在其周围分封三位秦国降将,以此困住刘邦。老实说,觉得刘邦是威胁,直接灭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道义都是无用的,但可以,范增并没有这样做。为了进一步打消项羽对刘邦的怀疑,张良再次建议刘邦,将通往巴蜀栈道烧毁,等待时机,再展宏图,后在韩信的配合下,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创造出了战略奇迹,一下使刘邦扭转局势。



从一开始,范增就将刘邦视为项羽头号对手,欲除之而后快,但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屡屡脱险,并一举击败项羽!这也正反映出范增不如张良!并且,作为谋士,应该为主公做好长远规划,而范增始终未能辅佐项羽向帝业前进,不得不说战略眼光短浅!

最后,范增被刘邦采用离间计间隙他和项羽,最终被项羽驱赶,而张良始终深的刘邦信任,充分说明,范增不善于为人臣,就是情商不高,不能充分掌握项羽的习性,并正确引导!

由此,范增虽为大才,终究比不过张良!

相关关键词:范增和张良谁厉害
下一篇:丽江12月份下雪了吗
上一篇:十全十美的近义词(十全十美差一点的成语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