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故事-圆明园的故事(中国近代史圆明园观后感)

2022-12-01 01:14:0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7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近代史故事-圆明园的故事。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就举行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的一路一直打到天津,孤军浴血奋战,坚持了两年多。 西征军则转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控制了长江的中游地区。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军起义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又在寻找机会,用各种方式威胁清政府,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中国船“亚罗”号上拘捕了十二名海盗及嫌疑犯,英国驻广州代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在香港领过英籍登记证,对广东水师检查船只横加干涉。 他还伪造情节,诬陷中国官员在“亚罗”号上撕毁英国国旗。 英国政府就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后,糊涂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居然“不战、不和、不守”,使得广州城很快落入敌人手中。 英法侵略者为了迫使清政府乖乖就范,就在公元1858年5月进犯大沽口,形成了对天津的攻势。 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忙派人求和,分别与英、法、俄、美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 沙皇俄国乘火打劫,又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

  条约签订以后,事情并没有完结。 英法政府对条约的内容并不满足,得寸进尺,准备趁到北京换约的机会,重新组织英法联军,再次挑起战争。

  公元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口和天津城,并扬言要北上,兵锋直逼北京。 咸丰皇帝吓破了胆,赶紧带着一大帮官僚大臣逃往热河避难。 一个月后,英法联军杀气腾腾开进了北京城。 这伙强盗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干尽了坏事。 闻名中外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候惨遭浩劫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所以也称“圆明三园”。 这一皇家园林在明朝时就开始建造了,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断扩建,成了世界上一座最宏伟的皇家大花园。 园林里面有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又有非常壮观的西洋式石建筑,布局和谐,景色优美,美不胜收。 三园共有一百多处著名风景点,一百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亭台碑刻、桥廊水榭、古木荷池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风景如画,而且还收藏有无数的金银珠宝,精巧绝伦的美术工艺品,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数不清的稀世珍贵文物,像商周青铜器、元明清书画等,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可是,这座经营几百年的圆明园,却遭到号称“西方文明人”的英法联军的野蛮破坏。

  10月6日傍晚,法国侵略军首先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眼前这座巨大的宝库惊呆了,顿起歹念,当晚就实施抢劫。 凡是贵重物品,士兵们统统装进口袋,背回自己居住的营地。 圆明园总管文丰无法阻止这帮强盗,悲愤交加,跳进园中的湖里自杀。

  第二天一清早,英军跟着到来。 一个正从园内往外走的法国军官,兴高采烈地对站在门口的英国军官说:“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进来?这里并不禁止入内,你们瞧!”他伸手从外衣宽大的口袋里拿出一根金灿灿的金条来,“这就是金子,真正的金子啊!”

  于是,英军头目格兰特公开下令,军官们可以分批进园去抢劫,接着又下令全军可以自由劫掠。 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你争我夺,丑态百出,整个圆明园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也许因为园内的文物珍宝实在太多了,强盗们不知道拿什么才好。 他们一会儿抢金子、银子,一会儿又抢珠玉、宝石。 抢夺的东西实在太多,一时装不下,往往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掉;为了拿珠宝,又把金子扔掉。 由于抢劫时间太短促,许多文物来不及仔细辨认,像金质的东西被误认为是黄铜而毁掉。 更有甚者,有些价值连城的手抄本被当作废纸用来点燃烟斗,白白地烧掉了。

  英法联军把凡是能搬动的东西,几乎全都抢走。 凡是拿不动或者来不及拿走的文物,就用棍棒敲碎或打坏。 强盗们抢来的大量赃物,有的现场拍卖,把拍卖得来的钱按级别发给军官和士兵;有的被运回本国;也有的则被作为礼品献给英国女王和法国皇帝。 直到现在,英国和法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藏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圆明园。

  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之后,为了掩盖丑行,更是为了逼迫清政府答应他们所开的投降条件,英法联军决定将圆明园统统焚毁。

  10月18日清晨,三千五百名英国骑兵开始实施有计划的焚园行动。 他们一齐出动,闯入圆明园四处放火。 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一下子成了一片火海,黑色的浓烟从树木中升腾上来,结成烟团,笼罩着北京的西北上空,然后,慢慢向东南方向随风飘去,绵延长达五十多公里,连天日也暗淡无光。 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

  就这样,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园,被英法联军毁之一炬。 留下的只是一堆堆瓦砾,一处处废墟。

  圆明园被烧三天之后,腐败的清政府完全屈服了,又同英法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除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把赔偿英法的军费分别增加到八百万两,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准许法国传教士到各省传教。

  中国进一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评价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 但是,就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 可以说,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 总之,圆明园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故事-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的故事
上一篇:中国近代战争故事-义和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