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小知识50字(宇宙小知识摘抄50字)

2023-03-05 11:06: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陨石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上的石体,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

据加拿大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 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新石器时代,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世纪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陨石按组成成分一般分为3大类,即铁陨石,也叫陨铁。 一般铁镍含量在95以上,其中含铁80至95,含镍5至20。

密度为8至8.5。 其他成分可有硫化物,金刚石,稀土化元素及硅酸盐等。

铁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3。 世界3号铁陨石于19世纪末发现于我国新疆青河县,大小为2.42*1.85*1.37,重约30吨。

该陨铁含铁88.67,含镍9.27。 其中含有多种地球上没有矿物,如锥纹石、镍纹石等宇宙矿物。

超新星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

在古代又被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

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 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

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

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 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哪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一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

它是老年恒星辉煌的葬礼,同时又是新生恒星的推动者。 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

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 比如说,今天我们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太阳 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

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 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 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

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

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 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 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

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 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

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你嫌太长可以把中间去掉一点呢。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飞向浩瀚的宇宙。

2030年的一天,我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名宇航员,坐上飞船开始了我的宇宙之旅。 伴着巨大的轰鸣声和耀眼的火焰,飞船冲向了我朝思暮想的宇宙。

宇宙里星光灿烂,点点的繁星点缀在乌黑的天空上,就像黑色的天鹅绒上点缀着洁白的珍珠。 我穿好宇航服,飞出了飞船,飞向了宇宙。

我先飞到了水星上。 水星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一滴水。

我可没有马上开始欣赏风景,而是采集了水星尘土,准备回去做研究。 采集时,我突然发现了脚印。

我想:水星上没有水,不会有生命,可为什么水星上发现了脚印?带着这个疑问,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水星一番。 果然,我发现了更多的脚印,还发现这里有生物生存过的痕迹,甚至用显微镜发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基因。

这难道就是水星人的基因?我兴奋不已,赶紧采集了一些这种基因。 我带着水星尘土和基因满载而归地回到了飞船上。

接着我来到了火星,准备采集一些火星尘土。 火星上红彤彤的,像燃烧着熊熊大火。

天空黑沉沉的,但表面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正在我欣赏风景的时候,满天黄沙滚滚而来。

火星上竟有沙尘暴!我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逃离了这个“黄沙翩翩飞”的地方。 不过,我身上沾了许多火星尘土,最终还是采集到了。

最后,我带着两种尘土和奇怪的基因回到了地球。 这些采集物品我大部分送到了科学实验室,自己留下了一点点。

因为,这是我来到宇宙的见证,也是浩瀚的宇宙送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百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合。 宇宙大约是由4%的普通物质,23%的暗物质和度73%的暗能量构成。

宇宙有始而无终,这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宇宙的起问源和归宿问题提出的最新答解释。

目前普遍认可的宇宙诞生学说是所谓的"大爆炸"理论,它认为宇宙专发端于属距今约120亿年之前的大爆炸,大爆炸形成了时间、空间和物质。 但大爆炸之前宇宙的图景如何,天文学家们至今莫衷一是。

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 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

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 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 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

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 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

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

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 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 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 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

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 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

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1几乎所有植物的种子在泥土中萌芽时,根总是向地下长。 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人们以为,植物的根是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才向地下长的。 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根的顶端像戴了一顶“帽子”,叫做根冠。 根冠的细胞里,积累了大量的钙,正是这些钙,控制着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长。

水的吸引力

地下水也是吸引根向地下生长的原因。 而且,比较潮湿的地方,根往往长得比较密。 不说不知道

有些长在沼泽地里的树木,根会向上伸出淤泥。 这是一种特别的呼吸根,它能适应淤泥里缺少氧气的环境条件。

2□立交桥旁的房子

传统环境心理学解释:影响财运

科学解释:交通不便,同时高速通行的车辆会造成噪音和螺旋气流,对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 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对某些敏感的人来说,住在这样的地方容易得神经衰弱。

3□高压电塔和电视塔旁的房子

科学解释:电视塔的发射功率很强,电磁波会造成人的免疫机能下降。 离电塔300米以外的房子一般来说要好一些。

4□加油站旁的房子

科学解释:因为油里面含有大量铅等有害物体,并且加油站旁边的车辆停泊和启动噪音非常大,也不具有安全性。

5□玻璃幕墙对面的房子。

科学解释:玻璃幕墙反光形成光污染,不利眼睛健康,容易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

6□正对大马路的房子

传统环境心理学解释:房子正对大路,“煞气”倒入,使人易患感冒。

科学解释:私密性欠佳,噪音、灰尘污染比较大。

下一篇:生活小知识600字(生活小知识300字)
上一篇:准生证要办多久(准生证要办多久才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