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呼喊你回来全集」大声呼喊你回来电视剧全集的主题曲

2022-11-04 01:54: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104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声呼喊你回来全集,以下6个关于大声呼喊你回来全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樱桃19集 樱桃19集20集21集 樱桃电视剧19集在线全集
  • 一首男声粤语歌,开头是:我还记得。。。我还记得。。。这样的1!_百度...
  • 鲁迅先生的1585ZI资料
  • 一起又看流星雨第二部全集剧情介绍
  • 关于鲁迅的文章-的资料。我需要讲解的课件
  • 轩辕剑之天之痕大结局谁能告下 谢谢啦!
  • 樱桃19集 樱桃19集20集21集 樱桃电视剧19集在线全集

      夕阳下,樱桃拿着从山上采来的野樱桃给玩耍的孩子们,孩子们喊着“傻子”四散奔逃,大声嘲笑,樱桃举着拿着樱桃的手,眼神有些失望,但是嘴角向上咧着。跟着孩子们在河边泼水玩着,玩着玩着,樱桃就消失了。孩子们慌忙找着这个傻女人。  葛家千叮咛万嘱咐叫葛望一定要好好相亲,葛母感叹家境眼泪落下,葛望慌忙安慰,并承诺一定会领个媳妇回来,除非是傻子。葛顺背着媳妇山菊从袜子里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交给葛望,盼着葛望相亲能成功。  葛望相亲路上遇到呼喊着的孩子们,慌忙去救女人。湿漉漉的葛望相亲遇到一个不停吃东西的极其丰满的女人,葛望想想自己贫穷的家,又看看女人身上的肉,扭头走了。出门,刚才所救的女人却在门口等着。葛望看樱桃可怜,决心帮助她,把她领村里叫村长老钟叔安排一下。不料却遭到所有人的误会,以为这个就是葛望领回来的新媳妇,大家热热闹闹的来葛家看热闹,而孩子们却揭发了樱桃的“真面目。”山菊得知后,感到颜面无存,怒斥葛望,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樱桃留在家里,哪怕一夜都不可。葛望心冷,被樱桃拉走,树林里,樱桃陪伴安慰着葛望,却听到了婴儿的哭声。第二天,葛望不仅又领回了樱桃,连孩子也带了回来。本来就不平静的一家又炸了锅。  山菊说什么都不同意收留这个婴孩和樱桃,回到娘家跟母亲抱怨,隔壁的二狗子听到,便想要樱桃做媳妇,可是却不要孩子,山菊不答应。二狗子只好同意找人收养弃婴,山菊这才同意。不料二狗子找来的却是人贩子,不仅抱走了弃婴,连山菊的亲生儿子东东也给偷走了,山菊顿时痛心疾首。樱桃为了寻找婴儿,一个人来到了县城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着,饿了就不顾被打的去吃饭馆的剩饭、困了就蜷缩而睡,被狗追被雨淋吃尽苦头。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并与人贩子争抢,最后在**的帮助下,解救了东东,可是红红却被抱走。葛望陪着樱桃去寻找红红,终于把红红带了回来。  山菊为了争房子,对葛母虚情假意献殷勤,却偷听到葛母要把房子给葛望和樱桃,大发雷霆,对葛母破口大骂,把葛母活活气死。葛母死后,葛望和樱桃把房子留给了葛顺和山菊,两个人带着红红住进了大仓房。  樱桃为孩子取名为葛红,精心的照顾着她,红红生病,樱桃始终也不离不弃,甚至不顾自己的劳累。一晃五年过去,红红可以跟着樱桃上山采樱桃了,母女两相偎相依,即使受了欺负,也互相安慰,幸福不已,只是旁人叫的“傻子”二字总是漂浮在幼小红红的心里。  转眼间,红红已经13岁了,是学习尖子生。这天早上,班里转来一个叫李岩的男生,长得很帅气,仗着家庭条件好,财大气粗。这天,樱桃来到学校,正赶上同学在上音乐课,樱桃一时兴起,大声的唱了起来。同学们哈哈大笑,红红觉得丢尽了脸,就生气拒绝樱桃到学校来。可是樱桃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让红红感到难堪。红红在同学面前越来越自卑,心里怨恨自己摊上了个傻妈,当怨气越积越深,已经让红红迷失了心灵。红红想樱桃永远消失,竟把樱桃扔进了山里,在众人的痛骂下,红红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可就在红红打算痛改前非好好对待母亲的时候,那个埋藏已久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红红决定,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  葛望和樱桃心疼红红,决定帮着女儿寻找她真正的父母,终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曲总—红红的亲生父亲。曲总开了家家具厂,生意红火,家里也很有钱。曲总多次表示希望红红跟着自己,葛望看着现实,为了红红的前途,忍痛把红红留给曲总,樱桃伤心不已。  曲总与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娇娇很不喜欢红红,联合小舅经常虐待红红,红红一直忍着,她不想让葛望和樱桃失望,却不想小舅越来越变本加厉,非要把她赶出家门。这天,樱桃来城里看红红,却看到小舅找的人在拉着红红,樱桃奋不顾身的跑了上去,刀子插在了樱桃怀里。  红红将樱桃送入医院的车上时,红红怕樱桃睡过去就会死去,便叫樱桃跟她唱那支儿歌,她哭着唱着……

    鲁迅先生的1585ZI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编辑本段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青年鲁迅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欲县知事,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

    母亲鲁瑞(1858一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家庭: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quot;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率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 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率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傅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一起又看流星雨第二部全集剧情介绍

    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00.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07.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09.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22.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48.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80.shtmlhttp://yule.sohu.com/20100729/n273858294.shtml全都在这,慢慢看35集,每个链接都不一样http://yule.sohu.com/s2010/yqyklxy/这个网址可以了解一起又看流星雨的信息

    关于鲁迅的文章-的资料。我需要讲解的课件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原祖籍河南,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编辑本段]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原则。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其中《故乡》、《风筝》、《孔已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1918年起,先后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鲁迅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家庭: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 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在《朝花夕拾》的

    轩辕剑之天之痕大结局谁能告下 谢谢啦!

    这里从小雪和宇文拓共同练成万血灵珠之后魔君和宁珂都死了,宁珂和宇文拓生了孩纸,玉儿乜如预告片一样粉身碎骨了的剧情哦!大家看了一定要评一下哦…

    一声清啸,就看见一只黑鹰划过天际,不知坠落在何处的山崖上。

    鬼谷村。

    靖仇和小雪同坐在一块石头上,只是靖仇今天话很少,因为——他根本记不起从前。

    “小雪。”靖仇满脸的迷茫,轻轻叫了一声小雪的名字。

    “嗯?靖仇,你是不是想起什么了?”小雪脸上突然有了惊喜的神色。

    靖仇神色黯然,默默摇头:“不,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不过,你能把以前,我大地皇者的事情告诉我吗?”

    小雪笑了,只是笑容中略含苦涩:“好啊。”手一挥,一面玄光幻境展露在两人眼前,小雪闭眼,默默将自己的记忆结合灵力输入到幻境中去。

    “靖仇,你十八岁那年,就是在这里,鬼谷村碰到了拿着河洛石刻前来寻找昆仑镜的玉儿姐姐。”幻镜上开始播放,果然,出现了从前的一幕——

    “哪里来的虫子这么恶心!”

    “说我的蛊蛊恶心,信不信我喂你吃啊!”

    “见到本皇子,还不下跪?”

    “就这个地方?你休想!还皇子,狗皇子吧!”

    靖仇紧紧盯住幻影中的玉儿,喃喃道:“这个人,好熟悉,我……她叫什么?”脑海中掠过一丝灵光:“拖把?!”

    小雪惊喜道:“靖仇,你终于认得玉儿姐姐了!”

    “不,我只是想到她好像是和我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叫出来了。小雪,你继续说。”靖仇大脑深处开始隐隐有了波动。

    “后来,你们结成了同心结,结果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小雪忍不住抿嘴一笑,指的是靖仇和玉儿两人在岔路口因为要走不同的一边而……(你懂的!)“后来,你们成功解救了鬼谷村民,靖仇你也有点像大地皇者了!”

    小雪继续诉说着,两人在月河城、如烟制造的玉儿梦境里,靖仇即使对假玉儿也难下杀手;月河城门外,玉儿不惜以身为靖仇过毒;挞拔中,玉儿招人诬陷,靖仇依然相信她;挞拔冰渊里,靖仇笑着对玉儿说“就算全天下没人娶你,那我娶你行不行?”;即将离开,两人在大漠上的深情拥抱;靖仇一路上对玉儿的念念不舍;巨海肚子里两人在鲸水帘洞里看见对方,才知最爱何人;玉儿为救靖仇不惜毁容……

    靖仇听着,听着,双眼蒙上泪水。他看着幻影里的玉儿,那个红衣飘飘的倩影,那个吹着小笛的挞拔少女。就在小雪叙述到最后的炼造万灵血珠、玉儿将唯一的护魂丹交给了靖仇,自己化为风沙远去时,靖仇眼中的迷茫一扫而空,接着站起,仰天大喝:“上天下地唯我独尊的大地皇者陈靖仇,回——来——了!!!”

    靖仇再次看向幻影,就看到玉儿最后灰飞烟灭。靖仇双眼突然通红,手身不由己地探出想去抓住玉儿:“拖把……玉儿……”猛然怒吼着:“玉儿!玉儿!玉儿!!!啊——”

    小雪看到靖仇发狂,不由心惊:“靖仇,你,你别这样……”虽然知道靖仇已经重新变成了之前的大地皇者陈靖仇,可是心中没有任何高兴的感觉,只因为另一个男人,宇文拓。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连玉儿也离开我了。”靖仇颓废地坐下,双手抱住头,轻轻颤抖,一滴混沌的眼泪从脸颊滑落,掉在地上碎裂开来。

    “靖仇……”小雪看着满脸眼泪的靖仇,很是不忍,但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他。

    鬼谷村大门,一个白袍身影慢慢走来,身边有个更小的身影,肩膀上停息着一只黑鹰。他脸上有着胡渣,头发略显散乱,眼神温柔没有任何的杀意和邪恶。他一边走,一边看,手中牵着一只更小的手。

    他走着,就看到了哭成一团的靖仇,和不知所措的小雪。

    他露出一个非常熟悉的微笑:“靖仇兄弟,小雪姑娘。”

    两人听见这个熟悉的嗓音,身体都是一颤,难以置信地回头:“剑痴大哥?哦,不,是……宇文拓?”

    来人,正是宇文拓!

    他微微一笑,笑得沧桑,悲凉,再无往日的阴冷和潇洒,宛若当年的剑痴,只是更加地成熟。

    靖仇看着宇文拓,一时间,默默无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对眼前的这个人,他,曾经是他最信赖的大哥,三番五次救过自己的命。他,又是自己最恨的人,灭我陈国,炼造万灵血珠从而杀害了玉儿。他,当时一狠心,终究阻止魔君的侵入,保卫了这个家园。对于宇文拓?靖仇或恨,或尊敬,或喜悦,或感动,或不屑,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

    就在靖仇胡思乱想的时候,小雪开口了:“宇文大哥,剑霜姐姐呢?”

    宇文拓听她叫自己“宇文大哥”,心中微微一疼:“你还叫她剑霜?不,她不是剑霜,是宁珂,独孤宁珂。”那只黑鹰听到自己的名字,叫了一声,看宇文拓的目光更加温柔。

    “这是我和宁珂的孩子,宁儿。”宇文拓身边的小男孩笑嘻嘻地道:“小雪姐姐,靖仇哥哥,你们好!”

    靖仇被小雪拽了一把,尴尬地抹去脸上的泪痕,逼着自己笑了一个很难看的笑容:“啊……你好。”

    宇文拓看着靖仇,声音中再次有了之前的命令语气:“靖仇兄弟,你,难道就这样颓废下去了?玉儿呢?你不应该重新振作,把她找回来吗?”

    靖仇仰望蓝天,心中暗道:“找回来?把玉儿找回来?找的回来吗?”天空里,玉儿似乎出现,对着靖仇露出了微笑。

    宇文拓走到靖仇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靖仇兄弟,你说过的,希望在人间嘛!你大哥都没有忘记,你怎么能忘了啊?”

    “可是……”靖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拖把她都没了,连个躯体都没有留下啊,我,我怎么找回来?”

    宇文拓淡然道:“一定有办法的,靖仇兄弟,玉儿可是你的……”他微微停了一停,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汇,“你怎么可以随便放弃了呢?好歹魂魄被万灵血珠收走,躯体还是在的,你只要找到躯体,然后进入玉儿内心,这一点小雪姑娘是可以帮助你的,就可以暂时和玉儿团聚了。然后,我们一定会把玉儿的灵魂也找回来,一定!”宇文拓两眼发光,精神抖擞,浑身都是自信的气息。

    “哦……我一定会把你找回来!拖把!!!你就是转世投胎成了母猪!我也会把你找回来!我陈靖仇一生一世,不,只要我活着,我就会找到你!你别想逃!!!拖把!我来了!!!”靖仇双拳紧握,对着天空大声呼喝,这才是真正的陈靖仇!

    在一边的小雪看着靖仇,真心微笑了:“好,那宇文大哥,我们现在去哪里呢?”

    宇文拓长袍一挥,因为他没有了右臂,指出一个方向:“天外村,古月仙人!”

    靖仇满怀希望地掏出当年玉儿在大沙漠上丢给他的召唤白龙香车的手链,轻轻摸着,道:“不知道还有没有用了……”在取崆峒印的时候,白龙香车已经被毁。“拖把,如果你希望我来找你,就让白龙香车出现吧!”说着,吹了一个口哨。

    就听见有动物的叫声,三人转头看去,一辆迷蒙的白色马车出现在鬼谷村的门口,这,正是玉儿的白龙香车。

    靖仇这下才真正有了信心:“拖把,你放心,我一定会来找你的,等我!”手抚摸上白龙香车,似乎触摸到了玉儿一般。

    三人迅速上车,白龙一声长啸,腾空跃起,离开了鬼谷村。

    ……

    天外村。

    一人手持棋子坐在弈亭中,看着身前的棋盘,发了良久的呆。他身穿蓝色道袍,两鬓白发夹在而上,神色自若,波澜不惊。天外村仙人,古月!

    古月突然抬头看看天,哈哈一笑:“这个小子,果真又来找我了。老朋友啊,然翁,你这次真的说对了,可惜可惜,你不在了,不然,我真的要拽着你去尝尝爱情,让你老是在我面前得瑟,什么都不懂!”对面空空如也的座椅上,仿佛真有然翁在似的。

    古月走出弈亭,白龙香车已经落地,靖仇头一个跑出来跪在地上:“古月仙人,求求你,救救我朋友!”

    古月轻轻一托,靖仇就站起来,古月笑道:“什么事,进来说吧,我可是又等了你十年!”说罢转身进入弈亭,盘膝坐下。

    靖仇面色诚恳,进入弈亭又是再次跪下,道:“古月仙人,我朋友,我朋友……”

    古月微笑道:“又是为了那个叫玉儿的姑娘吧?可惜,可惜,我也不知道怎么找回来了。”

    宇文拓、小雪对视一眼,两人目光中皆有惊恐,也跪下道:“古月仙人,我求求你,救救玉儿!我们,万死不辞!求你,救她!”

    古月有些动容,长叹一口气道:“你们,起来吧。我只能找到她的躯体,其他,你们就不要勉强我了。”

    靖仇大喜,连连磕头道:“可以,找到躯体也可以!魂魄我们再想办法!”

    古月手一挥,袖子在靖仇头上打了一下:“我一说可以找回玉儿的躯体,看你乐成什么样子!若我说我可以将玉儿的魂魄收回到她体内,你还不是高兴疯了!”

    小雪在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这么说,古月仙人你,是可以将玉儿姐姐的魂魄收到玉儿姐姐的躯体里面了?”

    “啊?!”古月有些惊,“没有,没有,我没有这么说过……”

    “真的吗?”三人起身,用狐疑的眼光看着古月,古月心中暗叫不妙,只有道:“是,我是可以,但是我要花去千年的修为,何况我还不知道魂魄在哪里……”

    靖仇可怜巴巴地看着古月:“仙人,你难道还想在我身上,发生你和氐人族女皇的悲剧吗?你忍心吗?”

    说到氐人族女皇,古月明显有些失色,沉吟良久,微微点头:“好吧,真拿你没法子。记住,这不是我帮你,是我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古月缓缓拿出一个炼妖壶。

    靖仇看着炼妖壶,愣道:“仙人,你要干什么?”

    古月道:“你这臭小子,只知道伤心,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你没有发现,玉儿灰飞烟的时候,烟都是朝着一个方向飘散吗?当然是我在帮你。如果我没有那么快将玉儿的躯体收起来,你想见到她,做梦!”古月说着把炼妖壶放在桌子上。

    靖仇惊喜道:“仙人,你……你……”

    古月向着小雪伸出手:“给我。”

    小雪一怔,旋即明白古月要什么,就将崆峒印放在古月手上。

    古月看了一眼靖仇,笑了笑:“马上回来。”就化作一缕青烟,钻到炼妖壶里面。

    靖仇盯着炼妖壶,一眼都不眨。片刻,炼妖壶动了动,一缕烟再次飘出来,到了地上,形成古月。古月把崆峒印还给小雪,对着靖仇一笑:“好了,你进去吧,小雪姑娘,请你也进去,帮助靖仇进入到玉儿的内心。”

    靖仇看着含笑的三人,忍不住又哭了,但是很快一抹泪水,钻进了炼妖壶。

    炼妖壶里,玉儿安静地坐着,眼睛紧紧闭住。

    靖仇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心中激动,快步走上前,握住玉儿的手:“拖把?拖把?”见玉儿没有反应,才想起她现在没有魂魄,不由又松开了手。

    小雪跑过来,盘膝而坐,见靖仇还在对着玉儿的面容发呆,提醒道:“靖仇?”

    靖仇猛地回神,不好意思地笑笑,也坐下了。

    小雪握住玉儿的手,又握住靖仇的手,坐在两人中间,作为桥梁,缓缓闭上眼睛。靖仇同时也闭眼。

    一片黑暗中,猛地一亮,靖仇就觉得阳光刺眼,转头四看,发现自己正是坐在挞拔的大沙漠上。

    “玉儿的内心,是挞拔?”靖仇不由一怔,“那我的内心,岂不是鬼谷村?”

    “大黄!”这是一句熟悉的呼喊,也是靖仇最想听到的声音。

    靖仇猛地转身,双目有了泪水,朦胧中看见一个红衣少女在对自己招手微笑:“拖把?拖把!”向着玉儿跑过去,突然一个趔趄,摔在软软的黄沙上。就觉得自己的一只手被拽起来,抬头就看见玉儿微笑的脸。

    “拖把……”靖仇终于忍不住,紧紧抱住玉儿,嚎啕大哭,“拖把,你怎么能就那么走了啊……”

    玉儿依偎在靖仇的怀里,也是紧紧抱住他,眼泪什么时候滑落都不知道:“靖仇……”

    过了好一会,靖仇伸出手擦眼泪,发现玉儿也是满脸的泪水,便伸出手将玉儿的泪轻轻抹去,就听玉儿哭得更凶,更加泣不成声,靖仇顿时乱了阵脚,一边擦泪水一边道:“拖把,拖把,哎呀,玉儿,你……你哭成这样干什么啊,我们来又不是来哭的,你……你再哭,我,我也哭了!”

    听到最后一句话,玉儿突然笑了,其实两人一直在有哭有笑,只是谁都不知道自己是这样而已。

    玉儿像是想起了什么,脱口而出:“死大黄,放开我!”

    靖仇没想到一见面听到的是这样一句话,下意识手一松,旋即抱得更紧:“你,你唬谁啊,你叫我放开就放开吗,我陈靖仇又不是**……还有,你不是也抱着我吗……”

    玉儿一怔,发现正如靖仇所说,笑道:“死大黄,你真是天底下最讨厌的人!”

    “哈哈……”靖仇笑了,“你在冰渊里面不是和我说过了吗?没错!我就是这个样子!哈哈……”

    说了好一会儿,玉儿才道:“靖仇,那你什么时候把我的魂魄找回来?”

    “这个……”靖仇面有难色,“拖把,你知不知道你的魂魄在哪里啊?”

    玉儿皱眉思考了一下,道:“如果你可以找到万灵血珠的碎片残骸,应该可以找到我的魂魄!”

    “好,我一定会找到的。”靖仇定定的看着玉儿,“玉儿,你等我。”

    “嗯。”玉儿点点头,“你要小心。”

    “哈哈,天下太平了,拖把,没人干的掉我啦……”靖仇听得此言,不由笑道。

    “死大黄,我为你好啊!”玉儿捶了靖仇一拳,“大黄,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把我的魂魄找回来,哼哼……”

    靖仇连道:“怎么会不找回来?我说过,你投胎成了母猪我也要找回来的!”

    “好啊,你……!”玉儿刚想一巴掌拍在靖仇头上,却迟迟下不了手。

    靖仇不再说话,抱着玉儿,再次享受了一下两人世界的安宁。“好了,拖把,我要走了。”靖仇怜惜地看着玉儿,“我一定会找到的,你放心。”

    “我相信你。”玉儿也看着靖仇。

    两人目光交接,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已经了然,知心,知己。

    “小雪,我好了,带我走吧!”靖仇最后握了握玉儿的手,消失在沙漠。

    玉儿望着靖仇消失的方向,轻轻道:“死大黄,靖仇,你不知道,我那次利用幻影和你见面,身上已经有了诅咒,那就是七生七世活不过二十岁……”玉儿不由轻轻啜泣。

    累死偶了,还有一些没打请大家见谅啊…实在累了……未完待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大声呼喊你回来全集」大声呼喊你回来电视剧全集的主题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小伙时代」小伙时代3之真爱永恒
    上一篇:「一剪梅剧情」一剪梅剧情简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