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烈」斯烈

2022-11-02 11:14: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78

今天我们来聊聊斯烈,以下6个关于斯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斯烈多大
  • 日语所得斯烈说什么意思
  • 1942年,斯烈德尼半岛增设岸炮后还采取了什么行动?
  • 光复会的会员举录
  • 以斯烈国家是讲什么语言
  • 魏子都行义
  • 斯烈多大

    略 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为9.5%时,发生的爆炸最强烈.

    日语所得斯烈说什么意思

    所得斯烈

    日文:そうですね。意思是:

    1 是的,没错。

    2 如果拉长声调说,意思是“是吗。。,这个吗。。。”。表示在思考。

    1942年,斯烈德尼半岛增设岸炮后还采取了什么行动?

    岸炮从战争一开始就成功地封锁了德军最重要的港口——佩萨莫。1942年,斯烈德尼半岛增设一些100~130毫米的岸炮后,不仅加强了对佩萨莫湾出入口的炮火封锁,同时还采取了以下行动:在接近该海湾的航道上消灭德军的运输船和战斗舰艇,对出入海湾的护航运输队实施拦阻射击,炮击利伊纳哈马里港和港内船只等。德军因舰船遭受重大损失而不得不经常限制甚至停止使用利伊纳哈马里港,同时还需抽调兵力去对付斯烈德尼半岛的苏联炮兵。

    光复会的会员举录

    光绪三十年(1904),光复会成立之初,上海“复古会”、“对俄同志会”,东京“浙学会”、“军国民教育会”,其会员均加入光复会。在浙江,则由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等介绍商界、学界人士及会党领袖入会。其时,浙江会党有终南会、双龙会、白布会、伏虎会、平阳党、私贩党等,其会主入光复会,成员亦随之入会。绍兴以平阳党为光复会主要成员。稍后的大通师范学堂学生,多为光复会员。三十二至三十三年,秋瑾组织光复军,运动杭州浙江新军及弁目学堂、武备学堂部分学生起义,其多数皆参加了光复会。?蔡元培曾委托人密存光复会会员名录一份。以后陶成章也曾辗转携带一份。惜辛亥革命后皆不知下落。现将有资料可查的绍兴籍(含个别客籍)光复会员,按其入会先后,所作贡献及所存资料记载,分为三类,举录如下:本志《人物》卷立传32人:蔡元培 陶成章 徐锡麟 秋瑾(女)陈伯平 王金发 谢震 尹锐志(女)尹维峻(女)沈钧业 陈魏 孙德卿 王子余 周树人 陶冶公 陈威 许寿裳 裘吉生 陈仪 蒋尊簋 张伯岐 王晓籁 马逢伯 何燮侯 蒋智由 孙世伟 刘大白 周清 许铁崖 张载阳 斯烈 竺绍康生平事迹简介69人:孙晓云(1880~1965)女,字小云,上虞崧厦镇人。年轻时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至沪,结识尹锐志、盖仁志等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日,先入同盟会,又入光复会。宣统元年(1909),在东京与陶成章结婚。次年回国,参加光复会在国内的联络工作。武昌起义后,即与锐志姐妹组织女子光复军,参加光复上海之役。又组织女子剪辫队。民国元年(1912)1月,陶成章被刺于广慈医院,为防意外,怀抱幼儿避于贫民区。直至抗战时期才得与尹锐志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与关怀,常与宋庆龄、何香凝往来。1965年在上海去世。赵汉卿(1887~1950)名建藩,字叔屏,号汉卿,山阴临浦(今萧山)人。毕业于中国公学,早年参加光复会,曾任陶成章机要秘书。宣统元年创办《越报》、增刊《越恨》,反清言词激烈。绍兴光复后,与周树人、王铎中等创办《越铎日报》。陶成章被刺后,为纪念陶成章,与周树人、蔡元培、王子余等创办成章女校,并任校董。后任浙江军政府参议,在杭州主办《浙事新闻》。又历任福建龙溪县知事、浙江省自治会议代表、江苏电报局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随经子渊反蒋被捕,由蔡元培、邵力子保释,从此脱离政界,在上海银行工会任职,1950年去世。?陈挽澜(1887~1917)女,又名楣、沅,原名师敏,后改名挽澜,绍兴平水人。陈伯平之妹。能书、画、诗、文,誉称才女。由陈伯平介绍结识秋瑾等志士,遂由秋瑾介绍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瑾聘陈挽澜往上海,协办《中国女报》,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和革命联络工作。皖案后避走外地。宣统三年(1911),参加攻克上海、杭州之役,又参加女子北伐队,担任救护工作。民国成立后,随丈夫到广州铁路医院工作,民国6年(1917)去世。王振汉(1872~1926)女,原名王淑德,又名贞姑,绍兴柯桥王增卿长女。光绪十四年(1888),在东浦与徐锡麟结婚,支持徐锡麟奔走革命。三十一年,与秋瑾结识,加入光复会。同年冬随徐锡麟赴日,登记名为“徐振汉”。半年后回国,生子学文。三十二年十一月,又随徐锡麟到安庆,帮助筹备起义。三十三年五月初,带儿学文离安庆由沪转绍。三日后皖案发,王振汉被清政府通缉,由锡麟四弟徐锡骥帮助化装逃往日本,历经劫难。民国成立后回东浦。王金发督绍时,亲至东浦慰问振汉母子,并发给优厚的抚恤金。民国3年(1914),徐锡麟所办热诚学校遭火焚,王振汉将抚恤金2000元银洋悉数捐赠,重建校舍。由于逃亡期间伤感过度,致双目失明且多病,15年去世。吴惠秋(1886~1977)女,原名吴珉,后改名惠秋,吴兴县浔溪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浔溪女学读书,是秋瑾的学生。因抗婚离家,被秋瑾收留带回绍兴,住在和畅堂秋家,由秋介绍入光复会,成为秋瑾的机要秘书和得力助手。皖案发,即协助秋瑾处置起义计划及枪械等,沉着应变。初六日,秋瑾成仁后,吴历尽艰险逃赴上海,由徐寄尘帮助学医,以护士为掩护进行革命联络工作。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上海之役作救护。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竞雄女学任教。1949年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曹钦熙(1870~1908)字荔泉,绍兴东浦人。为许仲卿师长。许仲卿出资助徐锡麟,多受钦熙影响。光绪三十一年(1905),大通学堂成立之初,徐锡麟聘钦熙任总理,入光复会。不久随徐锡麟往北京,赴东北考察,帮助徐筹划武装起义。皖浙起义失败,曹遭清政府通缉,避走乡间,不久因忧愤致疾死。许仲卿(1880?~1907)原名克丞,字仲卿,绍兴党山村(今属萧山)人。父许在衡,为绍兴巨富,与徐锡麟交厚。许仲卿以徐锡麟为父执,由徐锡麟介绍入光复会,出资协办热诚学校及大通学堂,为徐锡麟捐纳道员。徐锡麟、秋瑾牺牲后,许受株连,惊恐致疾,未久去世,年二十余岁。陈子英(1883~1950)原名浚,又名志军、志骝,绍兴东浦人。与徐锡麟一起参加反清活动,加入光复会。同办热诚学校,任体操教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徐锡麟捐官留学日本,求入陆军学校不成,改学政治。皖案后,被清政府通缉,逃往日本。宣统二年(1910),回绍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参与创办《越铎日报》,后出任丝绸银行行长、县议会议员等职。民国22年(1933)起担任东浦镇(乡)长。姚麟(1869~1909)字定生,嵊县人。清末秀才。早年在嵊县城内开设新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留日,结识革命志士陶成章、龚宝铨等,参与反清革命,加入光复会。三十一年,应邀在绍兴大通学堂任教,三十二年任总理。又在绍兴创办震旦蚕业女校,自任校长。是年冬,离绍赴沪任光复会浙江旅沪学会文牍。曾参加保路运动,并准备举事。因革命受挫,同志相继遭难,姚麟忧愤交集,宣统元年(1909)五月九日(6月26日)晚,含恨自沉于嘉兴锦带河。程毅(1888~1909)字翘仙,河南怀庆府修武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入上海中国公学,结识秋瑾,入光复会。秋瑾聘为大通学堂教员,暂代学监,协助秋瑾筹备起义。皖案后,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程毅与秋瑾同时被捕,鞫讯数次,受尽酷刑,宁死不吐,定“监禁五年”。宣统元年(1909)夏,卒于狱,尸出,鳞伤遍体,见者酸鼻。黄怡(1883~1918)字竞难,小名宝书,又名春篪,绍兴斗门镇杨望村人。黄柏卿次子,因岳家在东浦,得以结识徐锡麟,加入光复会,并资助创办大通学堂,在校任教职。秋瑾接办大通学堂后,黄怡出任校长。皖案后,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遣学生与黄怡等从后墙逃出,在墙外泅河时,腹部中弹,幸免一死,逃避至沪,后养伤隐匿在家。辛亥革命后,曾在斗门经营酒坊。民国7年(1918)因旧伤发作去世。龚宝铨(1886~1922)字味荪,嘉兴人。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陶成章、徐锡麟创办大通师范学堂,皖、浙案后被清政府通缉,避往日本、南洋等地。民国初年,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陈燮枢(1874~1958)字赞卿,又作赞钦,绍兴东浦人。早年在东浦坐馆教书,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协助徐锡麟办热诚学校,加入光复会,结识王金发等革命党人。曾任龙山法政学堂校长。绍兴光复后,任浙江临时议会议员、第一届众议院议员等,曾与杭辛斋等组织“研几学社”。解放后,致力于撰写辛亥革命史料。著有《辛亥绍兴光复见闻纪略》等。秋誉章(1873~1909)又名应奎,绍兴和畅堂(原籍福全山)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在大通学堂任教职,并入光复会,支持其妹秋瑾筹划起义。秋瑾就义后,誉章辗转藏匿于乡间。三十四年,外出谋生。宣统元年(1909),在天津去世。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又名斯年,绍兴皇甫庄人。徐锡麟学生,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徐留日,皖案后,被清廷通缉。后回国任绍兴府中学堂舍监,被排挤回乡教书。绍兴光复后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教务长,旋任《民兴日报》编辑。民国元年(1912)7月10日溺死。鲁迅有《范爱农》一文和《哀范君三章》。王心湛(?~1950)原名省三,绍兴下方桥人。全家结识平阳党人竺绍康、王金发等人,加入光复会,以开设绸缎庄资金资助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丁拜尧、陈楚青回绍主持讨袁斗争。事败,陈等7人被捕,王逃离赴沪,从章太炎学,后在沪任绍兴稽山中学分校语文教师。卢钟岳 字迎仙,诸暨人。大通学堂肄业,为徐锡麟所器重,加入光复会。由徐资助留学日本,学习警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结业,应徐召回国入皖,适逢徐锡麟起义牺牲,卢被清政府逮捕至狱审讯,不久释放。蔡元康字国卿(清),绍城笔飞弄人。蔡元培堂弟。光绪三十年(1904)冬,经蔡元培介绍入光复会。三十一年二月回绍,提议劫钱庄助军需之法,后不实行。辛亥革命后曾任山东高等审判厅厅长、杭州中国银行经理等职。黄介卿绍兴斗门镇杨望村人,黄柏卿之弟。由秋瑾介绍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大通学堂司帐。光复后,任绍兴军政分府总务科长,并协助王金发办大通陆军学校,为校董。后因王金发案牵连逃亡。袁世凯死,黄出任龙泉县知事。黄柏卿 绍兴斗门镇杨望村人,黄怡父亲。支持黄怡资助徐锡麟开办大通学堂,并入光复会。光复后,曾任绍兴军政分府财政科长。黄竞白又名宝箴,绍兴斗门镇杨望村人。黄柏卿长子。光复会员和同盟会员。光绪三十一至三十二年,曾与黄怡一起支持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光复后,任绍兴军政分府文书。后随谢飞麟参加讨袁斗争。民国时,曾任国民党党史馆馆长。徐伟(1876~1943)字仲荪,绍兴东浦镇孙家溇人。徐锡麟二弟。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光复会。三十三年六月,从日本回国,在汉口被清政府逮捕,监禁三年。辛亥革命后,从事教育工作与学术活动,曾组织国学研究会,并在上虞县春晖中学任教。徐锡麒(1878~1955)字叔荪,徐锡麟三弟,曾一同留日,加入光复会。皖案后,遭通缉。辛亥革命后曾任绍兴民团局长、商会会长等职。徐锡骥(1883~1953)字季荪,徐锡麟四弟,曾一同留日学制药,加入光复会。皖案后帮助徐锡麟夫人王振汉化装逃往日本。辛亥革命后从事药业。沈锡庆(1884~1936)字庆生,绍兴东浦人。徐锡麟表侄,曾助徐办热诚学堂,并加入光复会,后留学日本习司法。皖案后,徐锡麟弟徐伟被捕,沈营救甚力。辛亥革命后,曾任永嘉、吴县、上海等地方法院院长及浙江、江苏、湖南等省高等法院审判推事。许一飞绍兴城内人。大通学堂早期学生,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大通学堂体育教员,与秋瑾一起筹划起义。二次革命时,参加谢飞麟组织的讨袁斗争,与黄介卿、黄竞白等负责策动绍兴、余姚一带会员发难,因事泄未成。范文济 字伯昂,绍兴城内锦麟桥人。范文澜兄。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入大通学堂,任学生分队长,光复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秘书。沈光烈字伯明(伯民),绍兴张墅村人。受教师蔡元培、徐锡麟影响,入光复会。绍兴光复后,曾任绍兴军政分府教育科长。沈克刚(?~1911)字佑子,绍兴城内凰仪桥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孙德卿等在开元寺同善局设秘密机关,后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时参与组织光复军,参加光复上海之役。因与友人王某试验枪械,枪弹误中腹部而死,国民党追为辛亥革命烈士。任元炳(1875~1943)字葆泉,号谷寅,绍兴东关(今属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由陈赞卿介绍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出任绍兴县议会议长。民国30年(1941)绍兴沦陷后,拒不出任东关镇维持会长。张光耀(?~1941)字伯涛,绍兴城内秋官第人。大通学堂琴歌教员,光复会员。民国30年(1941)绍城沦陷后,被日本侵略军作为反日嫌疑犯杀害。平智础 绍兴清凉桥人。与陶成章交好,入光复会。参加攻上海之役。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于潜县县长。徐乃普 字伯循,绍兴东浦人。徐锡麟族侄孙,清末秀才。协助徐锡麟创办热诚学校并任教,由徐介绍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大通学堂学习。次年起,任热诚校长达三十年之久,民国26年(1937),因年老引退。张月楼字之梁,绍兴城内西小路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在府学堂教书,与徐锡麟同事,曾与徐办《越郡公学》等,由徐介绍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县立第一小学校长。王叔梅(1875~1941)字述曾,绍兴城内西营人。由蔡元康介绍入光复会。皖案后避走奉天。辛亥光复后,任绍兴县自治委员,此后历任福建、绍兴等地教职。民国30年(1941)在湖南辰溪去世。俞英崖(1877~1955)名骏,字英崖,绍兴容山人。曾任大通学堂教员,由蔡元康介绍入光复会,不久又经蔡元培介绍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吉林延吉县知事。民国7年(1918),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任职。后曾经商。“九·一八”事变后回关内谋职,后回绍兴任稽山中学教员,曾在绍兴县修志馆工作。庄肇先 字莼渔,绍兴城内太平桥人。与蔡元培同学,由蔡介绍入光复会。秋瑾主持大通学堂时,常有往来。?丁拜尧 原名丁嘉樨,字拜尧,绍兴马鞍人。曾留日,后加入光复会。与王心湛为友,并结识竺绍康、王金发等人。辛亥革命后,曾参加谢飞麟组织的讨袁斗争,回绍主持起事,事败避走。裘文高(1887~1909)嵊县石璜镇后白竹村人。原为乌带党首领,后与竺绍康王金发结识,共誓反清光复起义,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裘文高不待期约起义,事败,退入仙居。九月,率起义军与清军战于白竹村。宣统元年(1909),被捕就义于嵊县。裘小高 (1888?-1909)裘文高弟,随同起义,被捕不屈而死。张岳云 (?-1909)嵊县人。裘文高助手,曾偕裘投入清营,充当哨弁,以酿事被斥归乡。后与裘文高一同起义,被捕,不屈而死。陈楚青(1891~1914)名炯,号斯乔,嵊县友谊乡陈村人。青年时就读于浙江武备学堂,参加光复会。曾赴广东、北京、汉口等地联络会党。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任王金发办的大通陆军学校校长。2年,参加讨袁斗争,3年5月在上海被捕,就义于杭州。张竹笙(1875~1921)即张竹生,又名鸿,绍兴漓渚小步村人。姑母系秋瑾亲戚,得与秋瑾相识,受秋瑾影响较深,后加入光复会。宣统二年(1910),离家投身革命。辛亥革命期间,曾任作战参谋,都督府顾问,在沪说降清海军战舰。光复以后获嘉禾奖,投身京沪杭铁路建设。后改任萧绍清丈沙田总局局长、杭州官产科科长(管理修葺西湖风景区名胜古迹)、钱江义渡局局长等职。胡士俊(1878~1929)字啸郊,号笑樵,法名孝修,嵊县广利乡宋家墩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与谢飞麟、周志由等组织“大同学社”,立志反清抗洋。三十一年后,与王金发、竺绍康等赴绍兴大通学堂任职,加入光复会。不久,随徐锡麟赴日,又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参加皖浙起义的光复军,失败后被通缉,避居山泽。宣统三年(1911),在嵊县起义。光复后,曾任嵊新茧捐委员等职。民国2年(1913),参加讨袁斗争,从上海运送炸弹到绍兴瓦窑头,准备举义,事泄失败。4年,再度辅佐谢飞麟讨袁。5年,袁世凯死,胡在杭州六通寺削发为僧。俞丹屏(1872~1942)名炜,号载熙,嵊县卮山乡前岗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在杭州武备学堂肄业,后加入光复会。三十三年,协助秋瑾发展军界的光复会员,并在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金陵之役。民国元年(1912)后,任省稽勋局局长及八十九团团长、混成旅旅长,授少将衔。5年,袁世凯死,俞离开军界经营实业。童杭时(1877~1949)字暄甫,号愚隐、枕溪,嵊县下王村人。曾入绍兴府学堂求学,深得徐锡麟赏识,介绍入光复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任浙江法政学校校长。2年,参加讨袁斗争。后赴日学习法政,获学士学位。6年,回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从事立法工作,此后一直在司法界工作。历任最高法院民庭庭长、福建高等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参与重组光复会,为副会长。童济时(1886~1943)又名德淼,字济川,号渠轩。与其兄童杭时均为绍兴府学堂学生,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随徐锡麟联络会党。三十二年,留日学习警监。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5年(1916),参加讨袁斗争。后长期在司法界作,曾代大理院院长。盛钟彦(1879~1913)字雨村,嵊县广利乡藏岗村人。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稽勋局局长,参加讨袁斗争。后被浙督朱瑞杀害。周亚卫(1889~1976)又名信文,字振家,号普文,嵊县普义乡白泥墩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杭州弁目学堂,秋瑾介绍入光复会,并参加皖浙起义的准备联络工作。徐、秋遇难后,周潜回杭州,仍返新军,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考入北京陆军大学。5年,与尹锐志结婚。此后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任职。35年12月,与尹锐志、童杭时等在重庆重建光复会,任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全国一届政协委员。马忠老(1881~1914)又名彝良,嵊县春联乡马仁村人。光复会员。参加光复杭州之役。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都尉官。讨袁斗争时在嵊县助马逢伯举事。裘绍(1887~1920)字继美(济美),嵊县雅璜乡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浙江弁目学堂学习,由秋瑾介绍入光复会。皖浙案后被清廷通缉。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杭州、南京之役,后参加讨袁斗争,在去广东任护法军职时,在福建遇难。胡春霖(1876~1928)又名竞思,字亦安,嵊县广利乡宋家墩村人。清末秀才。参与组建大同学社,后入大通学堂。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总务科长。过显臣(1882~1935)又名樟根,外号“小铜匠”,嵊县宅前村人。与竺绍康、张伯岐知交,被介绍入光复会。参加清风岭拦路劫车,营救张伯岐。辛亥革命后,任镇海要塞炮台台长,后升任军事委员会上校侍从副官。余冠澄(1883~1942)字镜波(金波),嵊县剡源乡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新军标统,参加光复杭州之役。随王金发组织绍兴军政分府,历任团长、师长。俞芝祥(1872~1952)字景朗,嵊县中南乡苍岩村人。清末秀才,绍兴知府熊起蟠招为门下士。与徐锡麟结识,资助徐创办大通学堂,入光复会。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执法处长,后历任绍兴、义乌、东阳等县民事长、县长。徐吟秋(1885~1967)女,又名秀英,字湘筠,昵称“三娘”,嵊县黄泽镇人。徐家与竺绍康素有往来,由竺介绍识秋瑾,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随秋瑾进入大通学堂,帮助掌管文书校务。曾伪装送殡,秘密运武器回嵊,并参加讨袁斗争。谢莲英(1894~1951)女,又名里隐,嵊县新市乡江夏村人。谢飞麟独女。少年时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后进北师大,毕业后留学日本,抗战前夕回江夏村,抗战后曾任县妇女会理事长。裘振邦(1887~1970)字树香,嵊县崇仁镇一村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参加光复杭州、南京之役,攻打天保山时受重伤致残。陈成(1891~1973)字志赓,嵊县城内人。追随王金发、谢飞麟,入光复会,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参加讨袁斗争。后任遂昌县长、立法委员等职。陈大夏(?-1911) 字士辛,绍兴人。辛亥革命前在上海办爱国学校,因“苏报案”被牵连。后在上海任中学教职。宣统三年(1911)参加光复军,参与光复松江等地战斗。因内部遭忌被杀。王秉璋(?-1917)字伯常,绍兴里王村人。早年参加光复会,辛亥时参加光复南京之役。后参加反袁斗争,随蒋尊簋在宁波谋独立,事未成被害。沈仲九 绍兴人。光复会员。留日学生,陈仪内弟,随陈仪工作多年。孙采臣 绍兴人。早年与许仲卿等一起参加光复会。参加光复杭州之役。赵镜年 绍兴人。早年与许仲卿等一起参加光复会。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卞鹤书(1867~1925)嵊县显潭乡山墩村人。王金发的姨表兄,随王参加革命,由王介绍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府禁烟局长。马德先(1867~1945)嵊县广利乡人。乌带党成员,后加入光复会。随胡士俊入大通学堂学习,一直随胡工作。胡去六通寺为僧后,马德先回乡务农。史萼庆(1868~1950)嵊县广利乡人。原为王金发家的管帐,后随王参加革命,加入光复会。民国元年(1912),任绍兴军政分府花捐局干事。周仲贞(1870~1933)字毓奇,号小颠,晚号复园老人。嵊县开元镇五村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曾与同宗族人开办开元蒙学堂、工艺学堂、农学社。三十三年,与徐锡麟结识并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曾任绍兴军政分府盐茶局文牍科长,委查浙东盐场陋规。后又改任绍兴批验所监事长。徐琛(1883~1938)字献琛,又字颐臣,嵊县广利乡人。王金发的小舅父,光复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绍兴军政分府盐茶局长。

    以斯烈国家是讲什么语言

    魏子都行义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九李昌龄传 郑清之赞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传曰:李约为兵部员外郎,尝舟行,与一商胡舟檝相次。商胡忽病革,邀约相见。既至,乃以一夜光遗约,且以二女为托,女皆绝色。明日胡死,财宝数万,一舟之人,莫不窥觊。约乃悉籍其数,寄之于官,一女立为配,乃殓。当殓之时,复以所得夜光含之,人无见者。其後,胡属来理财宝,约请官发,视夜光在焉,一时士夫,莫不称叹。魏子都暮行,逢一书生踣於道左,言苦心痛。子都下马,为之抚摩。俄顷遂卒,视其囊中,乃有一卷素书,十饼黄金。子都为卖其二,以办葬事。馀八枕其脑下,素书置之其傍。後数年,有从子都问屍所在?子都引至墓下。既而发开,金书俱在。子都声名,由是大振。此皆前辈盛美,载之方册,铿鍧炳燿,汤人耳目,固非负他货财,愿他身死者之所能行也。然亦不可不略举一二,庶皆知戒。永嘉有徐辉者,以贾贩为业。尝在丹阳,贷一大驵钱,一千馀贯。未及偿而驵死,遂默不言。驵家不知,亦不复索。其後,辉生一子,颇聪俊,辉切爱之。八岁乃病,召医市药,所费不可胜计。久而货财耗尽,病犹未较。病子一日,忽语辉所亲尼湿师曰:我欲归去。尼曰:此汝家也,父母如此爱汝,汝复何归?子曰:我乃丹阳人也。昔徐公贷我钱千缗,幸我死不偿。今故托生其家,自来取之耳。言讫遂绝。又有白元通者,尝欠东市杨筠见钱五贯四百文,未偿而筠忽死,遂昧其事。死後,乃生筠家为驴。一日,筠子乘之入市,忽作人语:我乃白元通也,只为欠尔父见钱五贯四百文,遂至如此。今南市卖麸家,亦欠我钱,正如其数,可速卖我於彼,得钱偿尔债便了也。筠子如其言,两日驴死。然则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岂遂己乎?  赞曰:  子胥报德,捐金於濑。季札许剑,冢木是挂。在亡虽殊,我心匪懈。寄命托孤,名节攸赖。欺死之人,蝇蚋所嘬。干求不遂,便即咒恨。  传曰:不知愧耻,惟务干求,自非廉士。若以不遂,而便即咒恨,尤小人也。乌得韩昌黎责己待人之说,范忠宣责人恕己之说,而告之哉?昌黎曰:君子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恕。重以周,故不怠;轻以恕,故人乐为善。忠宣曰:吾平生所学,惟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乃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也。又尝戒其子弟曰:人虽至愚,至於责人则明;人虽至明,至於恕己则昏。尔曹但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圣贤地位,不患不到。事干求者,能晓此乎?求之世间,其不手干求者,诚亦鲜矣。请为更举一二,庶皆知愧。扈郎中褒,尝语人曰:昔知蘇州吴县,蘇州士夫,寓居者众,其於请求,莫不皆尔。惟致政大监富严,三年未尝有一事相委。丘太博舜卿亦言,尝知洪州新建县。洪之右族,多挠官政。惟致政郎中王述,安贫杜门,衣食不足,未始告人。二公廉节,可谓过人,贤矣哉。  赞曰:  是心无欲,如水之平。一或有求,波浪勃兴。视彼从违,起吾爱僧。少咈其意,怨怒相乘。盍亦反思,欲窒忿惩。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传曰:为人而偶至失便,亦其灾也,其可便说其过。若说其过,即是幸灾乐祸,况太上明以戒人,是可为乎?昔何申锡将拜命,忽得疾遂死。妻哭之恸,其嫂有姓赵者,从其旁沮曰:尔夫生平之日,恣游妓馆,视尔旁若无人,何必如是耶?妻自此即爱歇,不复追忆。一夕,赵氏忽梦申锡曰:死生有命,何可笑人。尔亦只馀四年,死时更不如我。赵氏惊觉大惧,及期果然。盖死之时,其夫远出未归,庶生二子,皆亦痴幼,真不如也。李熊最能文,笃於孝而敏於行,乡里称之。无何得疾,一剂之失,遂至不起。妻虽有孕,儿犹未生,举家惊忧,罔知所措。其妹婿有何时者,乃扬言於外曰:此郎平日自称善处置事,此时为我处看。识者闻之,莫不薄其为人。越明年,其身亦死。 然则见其失便,是可说乎?我之为人,果无过乎?  赞曰:  孟明一眚,终以霸秦。四十九非,蘧得日新。跬步有失,未足观人。从而下石,奚其不仁。是谓乐祸,灾及其身。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传曰:晋侯使郤充徵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郤子登,妇人笑,郤子怒。成公二年,遂有伐齐之举。郭子仪病甚,百官造省者踵至。姬侍满前,未尝屏去。及卢祀至,则悉屏之。或问其故,子仪曰:彼外陋中险,左右一见,必至笑侮。异日得权,吾族无遗类矣。子仪卓识,其与顷公,便自万远。又如平原君美人,笑躄者槃跚行汲而被诛;赵县人笑孟尝君为眇小丈夫而被杀。此皆前车覆辄,为可戒者,惜人莫悟。人之有立,在乎器识,初不在於体相。体相虽劣,而器识有馀,其可轻乎?昔卢携风貌不扬,语又不正,呼其名携为彗,盖短舌也。尝以文上尚书韦宙,韦氏子弟辄肆轻侮。宙曰:卢虽人物不扬,观其文章,有首有尾,异日必贵。其後,卢果策名,立登廊庙,奖拔京兆,至为福建观察。王冀公钦若神貌疏瘦,举止山野,复赘於颈。尝以文谒钱公希白,希白颇蔑视之。适有术者在坐,乃惊叹曰:此乃人中之贵,何可轻也?公曰:中堂内,便有此等宰相乎?术者曰:第恐不免,事不远矣。不数年,果登台辅。孙文懿公亦风貌不扬,尝赴试京师,诣县乞判凭卖田。邑尉李昭言戏曰:似君人物,有几人耶。是年,文懿以第三人及第。不数年,判审官。是时,昭言方以选人赴调,一见大惭乃归。侯元功亦貌陋形劣,初预荐乡人,以年长貌丑不足敬,轻薄子作纸鸢画其形於上,引线放之。元功适见,乃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曰: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未表名纵。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纔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侯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是年登第,位至执政。然则见他体相不具,是可笑乎?  赞曰:  圣人践形,不以貌具。尊足者存,盲心是惧。未知鬷蔑,或失子羽。美好长大,智族为辅。指不若人,奚必知恶。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传曰: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此特小人忌前,非君子之所敢为也。王文公旦久疾不愈,上命肩舆入禁中劳勉,数四曰:卿万一不讳,使朕以天下事付之何人?公曰:以臣之愚,莫若寇准。上曰:柰刚褊何?公曰:若他人,则非臣所知。准遂大拜。吕申公乞致事,上曰:卿既不可留,谁可代者?公曰:陛下必欲用英俊经纶之士,臣所不知。如欲图任老成,镇静百度,周知天下良苦,无若尧佐。陈遂大拜。钱枢密若水,喜汲引士类,孜孜靡倦,後进多出其门。欧阳文忠脩喜推毂贤士,未尝有忌前好胜之心。苗待制时中为司农丞,体量梓州路常平役法第事,书成上之,荐能吏十有馀人,後皆进用。杜祁公衍历知州提转安抚,其有文学政事,殊行绝德,虽不识面,未尝不随能引用。孙中丞抃与唐介具中复,初不相识,但闻其劲正,遂力荐之,及为御史,皆有风力。章邭公与文潞公,初不识面,但闻其磊落,一见即力荐之,其後出将入相,果有过人。张忠定咏与张希颜,声迹莫闻,但因殿直范延贵言其桥道驿传皆完葺,田莱垦辟,野无堕农,肆无赌博,市易不争,更鼓分明,乃大笑曰:希颜固能史,天使亦好官员。即日同荐,後皆有称。若诸君者,其於才能,肯抑之乎?  赞曰:  天之生才,将使用世。所贵先达,崇奖後继。祁奚举讎,祐甫拔滞。治功斯立,国事以济。嫉贤忌能,鲜不阶厉。埋蛊厌人。  传曰:按《玄都律》,过满二千七百为一害,害者家出巫男觋女。然则生为巫觋,已是先世。获罪之人,今於此生,又复为人,埋蛊厌人,即是益重其过,异日从坠,又岂今世之比乎?当知沦入三恶,其速如箭,真所谓呜呼哀哉者也。昔简州知郡季南寿,被摄至阴司,断一阴狱。其狱乃熙州巫王自成,发遣鬼兵,残害高震家二小口,又残害张元家数头牛畜。南寿惟律书断云:王自成辄行邪法,残害生人,及诸牛畜,合以铁杖决脊,送下无间,备受众苦。无间罪毕,又当配为外道孤魂,一家子孙,悉令沦坠。所有门户,亦当磨灭。然则埋蛊厌人,是可为乎?又有起心而使之为者,则罪又当重於巫也。按《妖怪录》,昔吕用之伏诛军人,发其中堂,得一石函,内有一枚铜人,长可三尺,身被桎梏,口贯长钉,背上疏列高骈乡贯阊里,官品姓字,为厌胜法,是以高骈每为,用之所制。呜呼,高骈既为,用之所制,用之奚为,而又及於戮乎。当知埋蛊厌人,未必果能害人,适所以自速其祸,戒哉。  赞曰:  巫蛊之兴,汉几中绝。信惑左道,其祸斯烈。传奕试咒,胡僧反蹶。守用鬼兵,凝之死越。矢激则反,祗自作孽。用药杀树。  传曰:用药杀树,太上书以为戒者,不欲伤物之生也。是以辛灵以扶正草木,而能得仙;高柴以方长不折,而孔子特称其行。然则用药杀树,不获罪乎?不闻伊钵龙王以伤损树叶,而堕入龙趣;太一洞龙以发怒伤稼,而谪受马形乎?大抵大道好生,虽一物亦不可辄伤其生,况树木中,亦有圣人托生其中。如《水经》所载,伊尹生於空桑是也。又有修行错路,精神飞入其中,如《业报经》所谓韩元寿化为木精是也。又有中含灵性,无异於人,如钱师愈所斫松根是也。又有窃树起祸,而先为树神所知,如钱仁伉所窃牡丹是也。上文数事,姑置勿论。请以钱师愈、钱仁伉二事言之,庶皆知戒。昔东峡山飞来殿,有一古松。大观间,为皇城使钱师愈从者斧其根,脂遂流溢。越明年,殿直钱吉过寺,夜梦一老叟告曰:吾非圆首方足,特植物中含灵性者,昨被钱师愈者,斧吾膝,取脂代烛,今尚流血。幸君为吾告长老,令急补治,庶几不为盲风摇撼,得终天年,拜赐不浅。吉黎明遂行,不及告及,见县令钱录,因与言之。銶至寺验视,与吉所说无异,急为涪之。元师府检校司徒钱仁伉所居,与中军都虞侯金沼相邻。沼家有一本牡丹,每花开无虑三百馀朵,色丹如血,稜如金含,加以缾子顶上,各有丝纹,一一如自然蛱蝶之状,真奇品也。每开必张宴,伉必与坐。一夕,伉乃洪饮击剑,裎服中单,背负大蓝,腰插匕首,逾墻而入,窃取而归,沼不知也。当窃取时,空中有声,细如蜂蝇曰:一花三百朵,含笑向春风。明年三月裹,朵朵断肠红。明年花开,沼乃张宴,伉亦与坐,一见大怒。既归,以刃决肠而卒,果符诗中之语。呜呼,钱伉为花而死,神已先知於窃花之时。然则用药杀树,是可为乎?  赞曰:  仁及草木,王业兴周。荟蔚朝隮,诗人隐忧。天壤生植,和气所游。非理戕贼,无异断沟。社栎见梦,寓言匪浮。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九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斯烈」斯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小泽玛利亚作品」这个韩国演员叫什么名字?演过哪些电影
    上一篇:「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一季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