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简介」维瓦尔第生平简介

2022-11-02 04:24: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大海啊全是水
热度:168

今天我们来聊聊维瓦尔第简介,以下6个关于维瓦尔第简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瓦蒂简介
  • 有谁有巴洛克时期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简介吗?
  • 维瓦尔第英文简介
  •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 世界有名的音乐家简介
  • 急需威尼斯简介
  • 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瓦蒂简介

    首先更正一下,他的名字是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是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

    维瓦尔第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18世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赋予了慢乐章咏叹调的特征。大协奏曲《四季》(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3)首创独奏协奏曲,主要体现在小提琴协奏曲方面,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扩展了小提琴的音区,其中快速的经过句独树一帜。

    (4)发展了配器技术,首次把单簧管作为木管组乐器,乐队的很多特殊效果,如弱音器的使用、提琴的拨弦以及乐队的渐强和减弱处理都早于曼海姆乐派。

    下面是维瓦尔第的著名作品简介。

    《四季》:是维瓦尔第于1725年出版的作品,原为12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首到第四首,由于各有春、夏、秋、冬四个标题,于是便组合起来称为“四季”。每一首都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最特别的是他还写了四首十四行诗放在四首作品前与音乐作对照,描绘四季景致。维瓦尔第把18世纪之前无标题的抽象器乐创作转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四季》的内容大致如下:

    《春》:第一乐章,鸟儿们以欣喜的歌声迎接春天,春雷预告春天的消息;第二乐章,牧场上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沉睡;第三乐章,仙女们在牧笛声中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第一乐章,夏日炎热,人与家畜都昏昏欲睡;第二乐章,在雷声和狗吠中,人们惶惶不安;第三乐章,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冰雹摧残农作物,人们处在惊恐之中。

    《秋》:第一乐章,农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第二乐章,甜美的睡眠把人们带入美妙的境地;第三乐章,黎明时分,猎人们带着号角开始狩猎。

    《冬》:第一乐章,狂风大作,寒冷的北风吹过面庞,人们在发抖、跺脚和跑步;第二乐章,在炉火边,室内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冰天雪地;第三乐章,描写人们步行在冰上,不断滑倒又站起来的情形。冬天虽然寒冷、寂静,但它预示着新的开始。

    有谁有巴洛克时期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简介吗?

    你好,那个是他的姓氏。他的名字是Antonio Lucio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义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维瓦尔第英文简介

    Antonio Lucio Vivaldi (March 4, 1678 – July 28, 1741), nicknamed il Prete Rosso ("The Red Priest"), was a Venetian Baroque composer, priest, and famous virtuoso violinist. He was born and raised in the Republic of Venice. The Four Seasons, a popular series of four violin concerti, is his best-known work. His other compositions include over 500 instrumental concertos, sacred choral works and over 40 operas.Many of his compositions were written for the female music ensemble of the Ospedale della Pietà, an orphanage for poor and illegitimate children where Vivaldi worked between 1703 and 1740. Vivaldi also had some success with stagings of his operas in Venice, Mantua and Vienna. After meeting the Emperor Charles VI, Vivaldi moved to Vienna hoping for preferment. The Emperor died soon after Vivaldi's arrival, and the composer died a pauper, without a steady source of income.Well received during his lifetime, Vivaldi's music went into a decline until it was rediscover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Vivaldi's music is popular with modern audiences.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世界有名的音乐家简介

    贝多芬、莫扎特、舒曼、大施特劳斯、小施特劳斯、 肖邦、海顿、舒伯特、马赫、李斯特、 比才、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 布里顿、车尔尼、德彪西、狄盖特、福斯特、 格什文、格里格、西贝柳斯、柯达伊、卡尔·奥尔夫、 罗西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威尔第、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 普契尼、帕格尼尼、维瓦尔第、韦伯、斯美塔那、 圣桑、马勒、穆索尔期基 详细介绍: 世界著名音乐家介绍(http://club.yelige.net/dispbbs.asp•;boardid=18&id=6206)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08:49 --音乐资料:世界著名音乐家介绍 贝多芬 (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属于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强烈影响的一代人,自由和个人尊严的憧憬哺育了他。时间、地点和个性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对新世纪的脉搏最为敏感的艺术家。他创造了一个英雄时代的音乐,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 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于德国莱茵河流域的波恩,他的父亲和祖父是当地的选帝侯马克斯•弗雷德里奇的宫廷歌手。这个家庭是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嗜酒成癖,使贝多芬很早就被迫接过了抚养母亲和两个弟弟的担子。十一岁半,他在宫廷教堂里担任了助理风琴手,一年后,成为宫廷乐队的古钢琴手。十七岁那年,他访问了维也纳。在那里他有机会为莫扎特演奏,他用莫扎特给的一个主题作了辉煌的即兴演奏,使得莫扎特对朋友说:“注意他,有一天他将名扬全世界。”几年后,选帝侯出钱安排他在维也纳跟海顿学习。他在二十二岁时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城市,以后再也没有回来。不幸的是,上了年纪的海顿看不惯年轻的贝多芬那种暴烈的气质和独立的精神。当贝多芬和其他名家研究音乐时,其中一位最学究气的宣称:“他什么也没学到,他不会用正统风格写出任何东西来。” 这时候,他在维也纳的贵族家庭中受到有势力的赞助者的欢迎,这些赞助者的名字出现在他的作品的献辞中,其中有李希洛夫斯基亲王、洛布科维兹亲王、拉祖莫夫斯基怕爵,等等。这些音乐内行和一般人一样,被贝多芬那种有强烈个性的即兴演奏、他的丰富乐思、他对这些乐思的新颖处理手法以及其中蕴藏的激情所深深激动。在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年轻的天才成为热情的反叛者,他把王公们称作“高贵的乌合之众”,并迫使他们把他当作平等人和朋友来对待。 正当年轻的小鹰要展翅高飞时,命运在最脆弱的地方打击了他:他开始失去听觉。他面对这苦恼却无能为力,这对他的骄傲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他接受了医生的错误劝告,于1802年隐居到维也纳郊外一个名叫海利根施塔特的避暑胜地。他精神上的痛苦和对生活与创作的愿望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是艺术,是她留住了我。呵!我认为,在我还没有完成交给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离开这个世界,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就这样,我在熬过这痛苦的生活,真痛苦呵!” 生活拒绝给他欢乐,但艺术将给予他,他振作起来,表现了斗争的愿望。“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有多美!”贝多芬战胜了自身的混乱,结果使他相信人是能够战胜混乱的。这成为他的音乐中的英雄主题: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平静、从平静到凯旋和欢乐的发展过程。 在贝多芬的余年,他为了表达所追求的理想,达到完美的境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当时的音乐家和批评家可能会对他思想的大胆吹毛求疵,但他的胜利是确定无疑的。不断增长的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响应了他那种强有力的音乐、他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是平静的,但他与同事和朋友却无休止地争吵。他越来越多疑、易怒,在最后几年他完全耳聋时更是如此。他与出版商的复杂交易、他的烦恼的爱情、他与侄子卡尔的令人痛苦的关系,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极为紧张的内心生活。但是他精神世界的不断发展,却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并为音乐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逝世时,维也纳的学校停课致哀,两万多维也纳人参加了他的盛大葬礼。 作品风格 贝多芬是音乐最高级的建筑师,他的天才在奏鸣曲-交响曲的思想结构形式中得到了表现。他的速记本显示出他构想的乐思是怎样一步步地最后形成的,也显示出他将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时付出了多么艰卒的劳动。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在贝多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鸣曲,无论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被恰当地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都是贝多芬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他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成高耸云天的大厦。 贝多芬认为交响乐是向人类致词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响曲(英雄)》中,贝多芬的风格成熟了。这个作品最初是题献给拿破仑的,他认为拿破仑是革命精神和人类自由的体现。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对他不报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从刚刚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题有献词的一页,改写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人们普遍认为《第五交响曲》是交响乐的原型,它具有一部交响曲所具有的一切。《第七交响曲》在多方面的感染力可与之匹敌。《第九合唱交响曲》奏出了贝多芬最后期的深刻音调,它的终曲中,由人声唱出了席勒那著名的《欢乐颂》,那是响彻云霄的时代预言。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09:12 --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幼年的巴赫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崭露锋芒。巴赫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堂里担任歌手。从1708年开始,巴赫一直担任乐师,并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写作技巧十分高超,作品的内容也十分深刻。他以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乐》和《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精雕细刻的音乐技艺以及作品中深刻的哲理意蕴使他成为乐坛的巨人。他的音乐在风格上虽然还与复调音乐的旧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他积极地发展了主调和声思维,从而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巴赫的音乐具有哲理性,但他的作品中的哲理性是与抒情、写景相结合,因而他的音乐使人听来更亲切、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巴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音乐吸收了前几个世纪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并为日后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的出现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09:26 -- 柴科夫斯基 (Piotr Ilich Tchaikovsky,1840~1893) 生平简介 柴科夫斯基生在俄罗斯一个边远省份里的沃廷斯克,是一个政府官员的儿子。他十九岁时毕业于彼得堡的法学学校,并在司法部供职。二十三岁时他辞去公职,进了新成立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三年就完成了学业。校长安东•鲁宾斯坦推荐他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勤奋地致力于作曲,创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柴科夫斯基的性格敏感,草率的婚姻又加剧了他的不幸,几乎要使他精神崩溃。这时一位仁慈的女赞助人梅克夫人出现了。她资助他到国外去,直至恢复健康;也使他摆脱了教学工作,开始了一个多产的创作时期。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之间通过通信结成的友谊。此后,柴科夫斯基的名声逐渐传开了,他成为第一个以其音乐吸引了西方趣味的俄国人。他在最后几年的通信中吐露出他不再报有幻想,怀疑自己不再有东西要表达了。但他还是创作出两部最好的交响曲。在他刚刚完成《第六交响曲》即《悲怆》时,突然染上霍乱去世,时年五十三岁。 很少有作曲家像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那样能代表十九世纪末的情绪。他属于这样一代人,他们看到自己的信仰已经破灭,而且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表现了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说:“他是我们所有人中最彻底的俄罗斯人。”在同胞的眼里,柴科夫斯基是一个民族艺术家,在他的音乐中他把俄罗斯的因素摆在很有分量的位置上。“因为简朴的俄罗斯风景、夏天漫步在俄罗斯田野和森林里,或是晚间在草原上的散步都能感动我,我会被一阵热爱自然的思潮所攫服,茫然的躺在地上。”同时,在创作音乐时,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被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迷住了,他把这些都吸收到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而继承来的民间旋律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打上了个性鲜明的印记。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09:42 -- 德沃夏克 (Antonin Dvoark,1841-1904) 捷克民族我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出身乡村小商之家。曾在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3年,1862年入布拉格国家剧乐队演奏中提琴并从事创作。后辞掉乐队职务,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和演出活动。曾获剑桥大学荣誉音乐博士学位,并出任纽约音乐院院长,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他的音乐与捷克人民的生活与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紧密相关,第一部成功作品既是为合唱和乐队写的爱国主义《赞歌》作品音乐语言通俗易解,形象鲜明生动。脍炙人口的交响乐《新世界(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既抒发了他对美国生活的感受,又表达了他在异国作客时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0:44 -- 比才 (Geoges Bizet,1833-1875) 法国作曲家。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曾获罗马大奖。比才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先驱,对法国和欧洲的歌剧创作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是他创作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作品,而最后一部歌剧《卡门》则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这部最优秀的作品是法国歌剧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歌剧的杰作,并直接启发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其它作品还歌剧《采珍珠者》、《唐•普罗科皮奥》及双钢琴组曲《儿童游戏》,钢琴曲《半音变奏曲》、《夜曲》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1:06 -- 布里顿 (Benjamin Britten,1913-1976) 英国作曲家。早年就学于格雷莎姆学校,开始学习音乐。1930年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从本杰明学习钢琴,从艾尔兰学习作曲。1935年至1939年,主要为电台广播、戏剧、电影作曲。1939年赴美国。1942年回国后,作为钢琴家在英国各地演出并继续作曲。代表作有:合唱《一个孩子的诞生》、《圣诞颂歌的典礼》、《春天交响曲》;器乐曲《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女声和竖琴而写的声乐作品《颂歌的仪式》;歌剧《彼得•格兰姆斯》等。此外他还为中国古诗谱写了首歌曲。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1:18 -- 勃拉姆斯(Jkhannes Brahms 1833•1897) 德国作曲家。他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那宏伟的四部交响曲中《第一交响曲》被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小琴提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乐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1:39 -- 车尔尼 (Carl Czerny,1791-1857) 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幼年从父学习钢琴.1800年从贝多芬学钢琴并受胡梅尔和克莱门蒂的影响,钻研他们的教学法.15岁起开始做钢琴教师,曾教过李斯特等一些优秀的钢琴家.作为人民服务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创始人,蓍有系统性很强的在批钢琴教学用书,如,,,以及论蓍等.作曲作品体裁广泛,包括弥撒曲,交响曲,协奏曲,序曲,三重奏,合唱曲,歌曲等,已出版的将近千首.他还把许多其它类体裁的名作改编为钢琴曲.如以罗西尼歌剧和的序曲改编的由8架钢琴组成,每架钢琴四手联弹的大型钢琴曲.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1:51 -- 德彪西(Claude Deb ussy,1862-1918) 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开创者。作品常取材于诗、画以及自然景物而着意于表现其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他根据马拉美同名诗歌的意境所作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和为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改写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都充分表现了他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重要作品还有钢琴曲《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水中倒影》,管弦乐曲《大海》、《夜曲》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2:06 -- 狄盖特 (pierre Degeyter,1848-1932) 法国工人作曲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城,后入法国籍,定居里尔。年轻时曾在里尔教堂唱歌,后一直当工人(家具制作工、雕花工、制模工),参加过工人运动。1887年起任里尔“工人之声“合唱团指挥。业余创作歌曲,作有工人歌曲20余首,代表作是1888年6月为工人诗人欧仁 .鲍狄埃所作”全世界无产者之歌“-《国际歌》的普曲。其它还有狄盖特作词的《起义歌》、《前进,工人阶级》;自己作词的《共产党之歌》、《儿童支部》、《红色圣女》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2:37 -- 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97) 美国作曲家。没受过正规训练,自学成才。曾在家乡匹茨堡仓库任保管员,并在业余男声五重唱团任歌手。黑人工人歌曲对其影响甚大,以歌曲《噢,苏珊娜》走红,共创作歌曲近200首。多数作品旋律简洁流畅、感情质朴深沉,略带伤感色彩,流传甚广,几可视为民歌。如《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故乡》、《老黑奴》、《主人长眠冷土中》、《美丽的梦神》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2:51 --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的音乐中含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人们知道他的音乐是怎样构成的、它向什么地方发展以及它怎样达到目的,但它的美妙的音响和完美的风格,它的深刻和优雅却难以分析和用笔墨来形容。在音乐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人们一直认为,是莫扎特教会了乐器歌唱。莫扎特把过去时代伟大声乐艺术中的抒情性融入他精美的器乐形式之中。莫扎特的音乐灵感既不来自民歌,也不来自大自然。他的音乐是室内的音乐,深奥而微妙,它植根于两个音乐城市——萨尔茨堡和维也纳——的文化。 生平简介 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以十八世纪最闻名的音乐神童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从六岁开始,他的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带着他和他的姐姐南内尔在欧洲巡回演出,演出地点包括巴黎、伦敦和慕尼黑。十六岁他回到萨尔茨堡时,老的大主教去世,新的大主教更加严厉专横。莫扎特屡次和大主教发生冲突,最后终于递交辞呈,与之公开决裂。莫扎特在二十五岁时来到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1782年,莫扎特违背父愿,和康施坦莎•韦贝尔结婚。康施坦莎是个平凡的女子,但莫扎特一直深深地依恋着她。1786年,莫扎特根据洛伦佐•达•庞特写的脚本创作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在维也纳和布拉格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达到了他事业上的顶峰。莫扎特次年又与达•庞特合作,创作了歌剧《唐•璜》,然而当时肤浅的观众却难以理解这部作品。莫扎特最后几年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为了维持日常的生活,他忙于教课、演出和写作,常常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他贱价出卖作品还不免常常负债。他的创作减少了。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鼓足力量作出了最后的努力。他创作了歌剧《魔笛》。1791年12月,莫扎特在写作《安魂曲》的当中与世长辞。当时他的妻子正患重病,家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葬礼极为简陋,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他被葬在一个贫民的墓地里。在一阵暴风雪过后,他的墓地已经永远地找不着了。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3:12 -- 李斯特 (Liszt Ferencz. 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早年即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同时也从事创作与评论。他的绝大部分创作都明显地反映了对祖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李斯特极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充分发挥出钢琴的演奏技法和独奏音色,使钢琴音乐不仅具有室内乐抒情小品的诗情画意,还具有交响性的宏伟气魄和辉煌效果。他同柏辽兹一起倡导新型标题音乐。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从而扩大了管弦乐的表现领域。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曲《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大量练习曲,钢琴小品名曲《爱之梦》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3:30 -- 格什文 (George Gershwin,1898-1937) 美国现代派作曲家、爵士音乐钢琴家。早年即开始流行歌曲创作,1919年后开始创作歌剧和器乐作品。他的音乐成功地吸收了黑人舞曲及爵士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配器风格特点,深受人们欢迎。主人作品有《蓝色狂想曲》(钢琴与爵士乐队)、《第二狂想曲》;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F大调钢琴协奏曲》;取材黑人生活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歌剧《波吉与贝丝》等。是美国流行歌曲作曲家代表之一。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3:42 -- 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3:54 -- 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音乐派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一位获得欧洲声誉的作曲家。9岁开始作曲,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上,他把西欧的音乐技术和19世纪浪漫乐派肖邦、舒曼、瓦格纳等人和声特点,与挪威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北欧音乐风格。他为易卜生诗剧《培尔 . 金特》配乐中,《索尔维格》的旋律就和挪威民歌有着血缘关系。作为音乐家中的抒情诗人,格里格被称为“北欧的肖邦”。主要作品有乐曲:序曲《秋天》、《培尔 . 金特》组曲,弦乐组《从霍尔贝格时代》;钢琴曲:《e小调奏鸣曲》、《抒情曲 》10册;合唱《在南方一座修道院门前》;戏剧音乐《西古尔德 . 约萨法尔》等。 -------------------------------------------------------------------------------- --发布时间:2004-11-19 23:14:08 -- 肖邦(Fredric Chopin, 1810-1849) 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 我的生活……是一首没有开始但有悲伤结尾的插曲。 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 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中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

    急需威尼斯简介

    威尼斯(威尼斯语Venezsia、意大利语Venezia)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海边的小岛和邻近一处半岛。威尼斯有很多运河,有水乡的美誉。威尼斯中心旧市区街道狭窄,是行人徒步区,禁止汽车进入,是欧洲最大的无汽车地区。2004年人口271251人。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当时,意大利北部遭受伦巴底人(Lombards)的侵略,许多难民逃到威尼斯岛避难。在8世纪中,威尼斯人抵抗贝宾三世(Pepin III)的帝国扩展,而附属于拜占庭帝国。过后,威尼斯逐渐发展强大。当拜占庭帝国没落之时,威尼斯的自治权渐增,最后取得独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国 (9世纪至18世纪),由威尼斯公爵(Doge)统治。威尼斯共和国在当时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势力,是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艺复兴时代重要的商业(尤其是香料贸易)与艺术中心。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国的拿破仑侵占,失去了几百年来的自治权。稍后,拿破仑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干波佛米奥条约(Treaty of Campo Formio)把威尼斯交于奥地利。奥地利当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仑与奥地利签署伯勒斯堡条约(Treaty of Pressburg),从奥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并把其纳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国内。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威尼斯又再次归奥地利统治。1866年,威尼斯成为现代意大利的一部分。

    1966年11月4日,大潮涌入潟卤古城,圣马可广场陷入水深1.2米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无家可归,并摧毁无数的艺术作品。且当年淹水次数高达100多次。

    19世纪之时,一条铁路长堤把威尼斯主岛西北部与意大利半岛连接起来,为威尼斯带来一座本身的火车站。20世纪时,又加建了公路长堤和停车场。威尼斯主岛西北部因而成为使用铁路和道路通往威尼斯的入口处。然而,威尼斯市内禁止车辆进入。

    威尼斯市内道路狭窄,运河交错。步行外,水上交通是主要的代步方法。其中,“贡多拉”(gondola)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传统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现今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

    威尼斯的国际机场,马可波罗国际机场,建在威尼斯对岸的意大利半岛大陆上。

    旅游景点:

    1987年,威尼斯及其潟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

    广场

    * 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 圣保罗广场 (Campo San Polo)

    教堂

    * 圣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宫殿

    * 公爵府(Palazzo Ducale)

    桥梁

    * 里奥多桥(Ponte di Rialto)

    * 叹息桥 (Ponte dei Sospiri)

    外岛

    * 穆拉诺岛 以穆拉诺玻璃闻名于世。

    * 布拉诺 (Burano)

    * 托切罗岛 (Torcello)

    * Lido

    * San Michele

    * Sant'Erasmo

    * San Lazzaro degli Armeni

    * Vignole

    著名人物

    * 马可波罗(1254-1324): 旅行家

    * 提香(1477-1576): 画家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 音乐家

    *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1671年6月8日 - 1751年1月17日):巴洛克作曲家

    * 加纳莱托 (1697-1768) : 画家,画作以描绘18世纪的威尼斯风光主题知名。

    * 路易吉·诺诺 (1924-1990) : 现代音乐作曲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维瓦尔第简介」维瓦尔第生平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杨家将」杨家将评书
    上一篇:「同班同学2」同班同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