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潜伏期延长是指

2022-11-04 05:30: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大海啊全是水
热度:90

今天我们来聊聊潜伏期,以下6个关于潜伏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潜伏期是什么意思
  • 潜伏期什么意思
  • 潜伏期名词解释
  • 潜伏期的名词解释
  • 如何划分“潜伏期”和“活跃期”?
  • 潜伏期的意义包括什么?
  • 潜伏期是什么意思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潜伏期

    1.概念: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数小时,如细菌性痢疾;有的长达数年,如AIDS,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通常所说的潜伏期是指常见(平均)潜伏期,如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最短为8天,最长为30天,常见潜伏期为18天。

    2.影响因素:

    潜伏期的变动可能与进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繁殖能力以及机体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有些传染病病人在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而具有传染性,如麻疹、水痘等。

    3.意义:

    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⑵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一般以平均潜伏期加1天~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科按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或检疫;

    ⑶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⑷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⑸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1]

    2性心理的潜伏期

    潜伏期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性心理发展模型中列出的5个阶段之一,该阶段处于口腔期(第一阶段)、肛门期(第二阶段)、性器期(第三阶段)之后,而处于生殖期(第五阶段)之前。潜伏期(5岁至青春期前) 此个阶段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 这个阶段的特色,是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例如学校的 课业,良好的习惯,意识到男女间性别的差异,将自己局限在与自己同性的团体中,没有表现,故称之为潜伏期。

    3肝炎潜伏期

    所谓“潜伏期”是指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在临床出现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人体一旦感染了肝炎病毒,并不一定在临床上出现特有的症状,甚至少数患者丝毫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性以及被感染个体的免疫力。甲肝的潜伏期一般在2~6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到6个月(一般在3个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输血后的潜伏期为15~50日(平均约为8周)。潜伏期的长短显然与输血量,即输入的病毒量有关。非输血后散发性丙肝的潜伏期尚待确定;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可能相当于乙肝的潜伏期;戊型肝炎潜伏期一般为2~9周,平均为6周。可见,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而甲型肝炎的潜伏期较短。

    另外,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至血清中出现病毒标志物也需要一段时间。甲肝病毒感染后,在潜伏期末,血及尿中有低浓度的病毒,临床症状出现后,血清中一般可检测到其特异性抗体(抗—HAV IgM),于发病后12~24周转为阴性。粪便中出现甲肝病毒较血中早,黄疸出现前2周或3周粪便中就有病毒排出,潜伏期末粪便中病毒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需1个月(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可出现HBsAg,2个月时达高峰,急性肝炎HBsAg约存在3个月(1~20周),如HBsAg在6个月内不能转阴,则为慢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故接触肝炎患者后,如果马上抽血检验,即使感染了病毒也呈阴性,需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病毒。[2]

    4间谍潜伏期

    指在组织团体,或国与国之间,政党之间,为了今后能够达到某种目的,而在对方阵营设置的人员或机构,在没有接受任务时,称为潜伏期。从事任务时即为活动期,增加暴露的机会!

    潜伏期什么意思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

    潜伏期名词解释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不同的潜伏期长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几小时,有的则长达数年。但同一种传染病有固定的潜伏期。

    潜伏期的名词解释

    如果是医学上,可能可以这样通俗理解:

    已经感染致病体(如细菌,病毒等),人体并无病症表象,但致病菌(病毒)处于休眠或发展期的那个阶段。

    如果指某人,或某事,就是指存在某种情况,因为有意的回避,而不为人知的那个阶段。

    如何划分“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和活跃期的主要区别如下:

    1、潜伏期:宫缩逐渐加强,宫颈管消失至宫口开大到3厘米。一般需要6~8个小时。如果产妇的第一产程超过16小时,则被认为是异常。

    2、活跃期:宫口开3厘米至开全,先露部进入中骨盆。此期产妇约持续4-8小时,>8h活跃期延长。当先露部进入骨盆后,产妇开始感到有向下屏气的迫切要求,然而,当宫颈未开全时应避免向下屏气。以防宫颈撕裂和浪费体力。

    当子宫开始有规律的收缩一直到胎盘娩出都算是自然分娩的全过程,是真正分娩前的一个漫长前奏,不同的人分娩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一产程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这是整个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产程。

    扩展资料:

    潜伏期意义:

    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进一步追查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⑵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一般以平均潜伏期加1天~2天,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科按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或检疫;

    ⑶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⑷根据潜伏期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⑸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病例成簇出现,并常形成暴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伏期

    潜伏期的意义包括什么?

    潜伏期的意义包括疾病溯源、采取预防措施、评价治疗效果等。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入侵人体以后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

    1、疾病溯源,根据潜伏期的时间,查找判断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踪到疾病的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

    2、预防观察时间,根据潜伏期的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在潜伏期内对症预防,确定医学观察时间。

    3、评价治疗效果,采取预防措施以后,在潜伏期结束后,传染的疾病量明显减少,考虑预防措施有效。

    如果潜伏期的时间比较短,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暴发流行。

    潜伏期或隐蔽期

    隐蔽期是指从致病刺激物侵入机体或者对机体发生作用起,到机体出现反应或开始呈现该疾病对应的相关症状时止。在传染病通常称这一阶段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例如,猪瘟是5—8天,猪丹毒平均为3—5天,炭疽是1—5天,破伤风7—15天。但有些疾病,如强烈的机械创伤或电击等,几乎没有潜伏期。在这一阶段中,机体动员保护性装置的作用和致病因素进行斗争,若保护性作用充分时,其后即不致表现出疾病的症状,而且不发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隐蔽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潜伏期」潜伏期延长是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白带常规检查结果」拉萨白带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上一篇:「艾茜凯」艾茜凯是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