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症状」脊髓灰质炎症状和主要传播途径

2022-11-03 04:25:1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趴菜
热度:60

今天我们来聊聊脊髓灰质炎症状,以下6个关于脊髓灰质炎症状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骨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 脊髓灰质炎不同时期症状是怎样的?
  • 婴儿患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 婴幼儿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 脊髓灰质炎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 骨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脊髓灰质炎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肌肉瘫痪,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8-12天。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其中瘫痪型症状最为典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下降、多汗、咽痛、咳嗽、流涕等等症状,持续1-4天。在瘫痪前期,患儿会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的疼痛,在活动和变换体位时加重。进入瘫痪期,在起病的2-7天左右可出现不对称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尿便功能障碍者少见,最常见的是脊髓型瘫痪,多为不对称性的单侧下肢迟缓性瘫痪,近端肌群比远端肌群发病早,有可能会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病人会出现抬头坐起和呼吸的困难。较少见的是延髓型、脑型和混合型,在瘫痪后1-2周进入恢复期,肢体远端的瘫痪肌群开始恢复,逐渐上升至腰部轻症1-3个月可以恢复。如果因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而持续性瘫痪,1-2年内仍不能恢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不同时期症状是怎样的?

    1.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2.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3.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4.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婴儿患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

    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

    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复。

    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婴幼儿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l年半恢复。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8~12天,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2.瘫痪前期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3.瘫痪期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4.恢复期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5.后遗症期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脊髓灰质炎流行特征与疾病症状是怎样的?

    1.流行具有世界性

    此病的流行具世界性,第一批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在英国,此后各地均有发生。我国1882年开始有病例报道,后逐年增加,其中1959年在南宁一次流行发病率高达150.6/10万。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问世使发病率明显下降,大部分国家疫情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灭。据全国AFP专报系统监测结果,自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

    拿我国来说,使用活疫苗以前,城市发病率要高于农村许多倍,广泛服用疫苗后,城乡发病率基本相等。本病终年可见,而以夏秋为多。可散发或流行,流行时以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及不发生瘫痪的轻型为多。发病者多为5岁以内的孩子,要占90%以上,其中,成人很少见。近年来由于开展减毒活疫苗接种,发病年龄有逐年升高趋势,成人患者有所增多,且使用活疫苗后,发病季节曲线亦变得不平稳,原3~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已不科学,流行的病型由过去常见的Ⅰ型转为以Ⅱ、Ⅲ型相对多见。

    2.潜伏期症状

    潜伏期在3~35天。

    3.前驱期症状

    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腹泻或便秘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的症状。

    4.瘫痪前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而进入本期,故有双峰热之称。也可不经过前驱期而直接至瘫痪前期。此时若让患者坐起,患儿需双臂后伸支撑身体才能坐立,称为三脚架征,患者坐在床上屈膝,不能用下颌抵住膝部为吻膝征阳性,此两体征为该病的特点。此外,出现感觉过敏、拒抚抱、多汗等症状。

    5.瘫痪期症状

    多在病程的2~7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且瘫痪范围逐渐扩大,随体温降至正常,瘫痪症状稳定。此期因病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脊髓型

    这种类型较为常见,下肢多为不对称性软瘫,其次可出现上肢瘫,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声音低微、缺氧等膈肌及肋间肌瘫痪的表现。

    脑干型

    延髓及桥脑易出现病变。有颅神经损伤时可出现面肌麻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呼吸中枢麻痹的表现为呼吸浅弱、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缺氧。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和休克。

    脑型

    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等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6.恢复期症状

    四肢远端小肌群首先恢复,其次为大肌群,肌力的恢复需1年左右。

    7.后遗症期症状

    一般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脊髓灰质炎症状」脊髓灰质炎症状和主要传播途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表现
    上一篇:「滑精和早泄的区别」滑精和早泄的区别,我与地坛 教案,中国农业银行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