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哪年结束 计划经济为什么走不通

2022-10-22 14:58:43 发布: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
热度:108

如果在撒哈拉沙漠里实行计划经济,沙子都会短缺。——米塞斯

什么是计划经济?是指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计划经济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掌门人米塞斯早在1920年,就对计划经济有过深入的研究。米塞斯认为:"如果没有自由市场,在缺乏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就没有价格制度,也就不能进行经济计算,这就会导致中央计划者永远无法正确计算复杂万分的经济体系的运作,进而必然导致计划体制的失灵和经济的低效率,因此中央计划经济不存在可行性。"这个认识在之后100年时间里,深刻的影响了这个世界。

米塞斯认为计划经济有三大缺陷。

1.计划经济没有价格激励,创新和互助都会走向衰竭;2.计划经济的决策者,不用承担破产、退场的后果,因此其错误将会不断扩散;3.计划经济的成果分配,是靠中央计划的强令,而不是价格贡献,其结果……

米塞斯还形象的说过:"如果在撒哈拉沙漠里实行计划经济,沙子都会短缺。"

米塞斯的学生,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对计划经济有过进一步的研究。

哈耶克认为:"如果计划经济存在合理性必须具备不可能具备的两大条件:

1、计划者必须是全知全能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计划者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有人把计划者比喻成象棋大师,认为其他对弈者在智力上都不如大师,所以,只要计划者比被计划者聪明,计划经济就是可行的。这里,他没有看到人会犯错误,计划者也一样,而且相对于市场分散决策,计划经济的集中决策一旦失误,就是大失误,甚至是致命的。并且,计划者再聪明,也还是人,面对许多问题,诸如天灾和人祸,他和普通人一样会束手无策的。所以,说什么“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也是有限度的,且一旦失误就是集中力量犯大错,要出人命的。2、计划者必须没有自己的利益,没有自己小集团的利益,也就是在计划时,要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这本身就是个幻想,因为计划者是人,是人就有个人利益,就有家人的利益,就有朋友的利益,就有小集团的利益。人要不为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团谋利益,那就不是人,而是神,只有神才看不上人所追求的利益。2

幸而长期阻碍中国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92年时已经结束。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后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

温故而知新,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心中只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我们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健康。

下一篇:四和大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四个大成语是什么成语
上一篇:并列结构的四字成语 并列式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