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那些让人垂涎的金银珠宝?

2022-10-16 10:59:11 发布: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
热度:119

这个世界对西藏蜂拥而至的兴趣,大概就是从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开始的吧?“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香格里拉”,被这本书描述成为一个圣洁的谜一样的世外桃源,于是乎,许多人受其启发,号称要陶冶情操,感悟心灵,纷纷踏足西藏等地,掀起了半个多世纪的寻找香格里拉热。

前几年,120万字的长篇小说《藏地密码》,则借着一个寻宝故事,吸引了许多人重燃对藏文化的兴趣。当然,其自身也成了超级大IP。

这倒是让我想到,这类神秘文化的寻宝之旅,本来就是许多类型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它可以结合不同的文明形态、一直口口相传的未解之谜,各种炫目的野外生存技能,再加上一点悬念、一点特效,很轻松就构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了。

这种寻宝故事,就像是东方的印第安纳·琼斯历险记。

《夺宝奇兵》之类的寻宝兼探险的故事,不管东西方文化,都百看不厌。我们可以跟着主角的步伐走遍世界上最诡异、最神秘、最不可能到达的角落,与主角一同呼吸,一同紧张,一同经历刺激。这都是我们庸常生活当中所无法体味的。

当然,所谓历险,那需要这个目标足够诱人,标的足够大,这样的历险,才有可信度。夺的“宝”是什么,为何会引得天下人的觊觎,这就全赖作者们发挥想象力了。如果把“夺宝”的内涵扩大,这个“宝”,并不完全指的是金银珠宝或者财富,很可能包括解答某种文明的谜团的钥匙,可能是事件的真相;它也有可能是某个武功秘籍,号令江湖的权杖,重整江山的龙脉,拯救地球的最后希望……而且,同一个宝藏,每个人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

简单来说,这个“宝”,值得无数人为之前仆后继,最终殊途同归。

所以,通往宝藏之路的,一定是尸骨累累。主角及他的伙伴们,总能光环加身,逢凶化吉;而那些不受主角光环保护的敌人小喽罗们,则一路用尸身铺垫着他们往前走。

但真以为找到了宝藏就能全身而退吗?哪有这么简单!但凡诱惑极大,却又千百年来安然无恙的宝库,多多少少是被邪恶加持过的;不属于你的东西,得到了你也罩不住,反而会坠入黑暗。

这其实是一个悖论。以寻宝为母题的艺术作品,只要有点追求,都不会让主角在把宝藏里的财富搜括一空之后,从此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总是想着拿金银珠宝的配角们,一定会死于贪婪。而有良知的主角,则必定会进入宝山之后空手而回;他们能得到的,只有作为财富的磨难。——顶多加上一个路上结伴而行的美女。

写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各种各样的影视经验都涌上心头。确实,不管是《古墓丽影》、《夺宝奇兵》、《盗墓迷城》,还是《寻龙诀》,或中国的武侠小说里追寻天下无敌的武林秘籍,这些夺宝故事都明示我们,天上掉下来的钱,是守不住的;真正能得偿所愿的,都是那些无花插柳的人。想要真相的可以得到真相,想要救赎的可以得到救赎,想要钱的,只能却得到死亡。

比如在《藏地密码》里,面对可以买下半个国家的帕巴拉神庙的财富,主角卓木强巴是没放在心上的,他想要的是找到自己一直在研究的“紫麒麟”;女主角唐敏也没放在心上,她想了解的是哥哥精神出问题的真相;而法师等人,也对财宝不感兴趣,一路追寻过去,也不过是想更好的保护神庙。而反派人物纷纷折戟沉沙,就是因为贪念太多。

实际上,寻找宝藏这种事,不管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付出了多少劳动、懂得多少武艺、跋涉过多长的路,最终还是被视为一个不劳而获的故事。在寻宝队伍抵达终点后,十有八九,宝藏所在的山洞、神殿或者地下宝库,都终将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婪,而坍塌,毁灭,化为齑粉,把那些让人垂涎的金银珠宝,彻底埋进历史当中。这样怅然若失的结局,才是这些财富最好的归宿。不是吗?

下一篇:这座陵墓虽被盗仍完好,真乃奇迹也!
上一篇:坐高铁可以带矿泉水进站吗(坐高铁可以带矿泉水进站吗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