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大庆的蒙古族是怎样过千灯节的?

2022-07-05 21:03:1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38

千灯节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与之相适应的节日民俗也随之 传入灯节。佛教在我国传播已有2000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对蒙古族的社 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龙江蒙古族的祭“明干珠兰”(千灯 祭),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逝世忌 日,每年的这一天夜里,黑龙江蒙古族同胞都要点燃很多“珠兰”(佛灯)来纪念,故称“千灯节”。
掌灯以后,以户为单位进行祭祀,用荞 麦面做一个方形灯盘,盘中荞面呈地垄形,垄沟里每隔3厘米插一根 佛灯草做灯捻,每一根灯捻为一灯,然后在灯盘垄中放置黄油或植物 油。每盘灯捻的数量多少不一,一般都按佛教习俗做108个灯,也有 按蒙古族习俗做99个灯的。
除了这一盘大灯,还要做一些一个捻的 小型单灯,放置在窗台、门旁、仓房、马棚、牛棚、羊圈、勒勒车、大门口、 路边等地。盘灯做好后,放在桌子上,全家动手把灯捻燃着,然后给灯 磕头,拜毕,全家守灯,直到油燃尽熄灭为止。同天夜里,寺庙也要举 行庙会,庙堂里灯火辉煌。
喇嘛们排着队到大街上放灯,寺庙附近的 蒙古人,带上自己做的“珠兰”,也到庙里祭拜。把“珠兰”点燃后放在 寺庙院内任何一个地方,整个寺庙院内、庙堂、墙垣到处都是“珠兰”, 简直成了灯的海洋。

灯节上为什么必有走马灯?

每当月十三“上灯”开始,市面上就 开始出售各种不同形状的走马灯了。什 么是走马灯呢?《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 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 团不休,烛灭则止矣。”走马灯,最常见的是用秫秸杆或竹扎成方形架子。形似小 舞台,中央有竖柱,柱卜安装一把伞,即风轮,伞下轴身竖柱用细铁丝悬插戏剧人 物、纸人纸马,然后点燃蜡烛,靠火苗热气直嘘风轮伞,伞转了则人物也跟着转。
舞 台前口空白,讲究的还做成垂檐和栏杆的旧戏舞台状,从正面可看人马舞动;其 他三面棚白纸,透过白纸可以观影,武将骑兵,不停旋转,遂像奔驰、追击之状,构 思巧妙,引人人胜。据载,宋代已有走马灯,称之“马骑 灯”。范成大《上元节物诗》中有“转影骑纵 横”句,自注“马骑灯”。
《宋人马灯图》画面 中桌上即画有与现在民间走马灯无异的 扁方形走马灯。走马灯所表现的内容多 是历史战争题材和武将人物。走马灯中, 兵怪人物旋转不定,反复登场退场,来去匆匆,成了北京的一句俗语——像走马灯 ;似的,也被用来比喻历史上人物的兴衰成 败,朝代更替,人生苦悲。
走马灯“其物虽 微,颇能具成败兴衰之理,上下千古,二十 四史中无非一走马灯也”(《清燕京岁时记》)。

下一篇:红太狼头像,有哪些烧脑恐怖的推理题?
上一篇:乌鱼汤的功效,黑鱼汤怎么做好吃?比较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