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为什么不救岳飞,为什么秦侩一定要害死岳飞呢?

2022-07-04 02:48: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67

首先包拯为什么不救岳飞,帮你纠正一下,秦桧不是秦侩。秦桧为什么一定要害死岳飞呢?

咱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宰相秦桧,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宋高宗赵构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岳飞岳元帅你会怎么办?

单是一个秦桧,一国宰相,可能害死岳飞吗?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得到什么报应了吗?皇帝有没有严惩秦桧?如果你是赵构,你会让岳飞被秦桧害死吗?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斗不过秦桧吗?

建议你翻一下《宋史》看看秦桧怎么死的,死前的封号是什么,死后的封号和谥号是什么。如果你懒得翻,我告诉你。秦桧临死之前,宋高宗赵构给了他一个建康郡王的封号,死后追封申王,谥号忠献。两宋历史上谥号忠献的人只有赵普、韩琦、张浚等人。其他人你可能不知道,宋朝开国元勋、宰相赵普你知道吧?秦桧死后,赵构在秦桧墓碑上题下“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八字,视秦桧为大功大忠之臣。对于秦桧来说,堪称生受崇敬,死备哀荣。

如果你是秦桧,你对岳飞会不会手下留情呢?或者效仿赵普,支持岳飞“黄袍加身”逼宋高宗赵构退位让贤?

咱们先看看参与谋害岳飞的人都有谁吧?

王俊、万俟卨、秦桧、王氏、张俊这四个“人”是跪在岳王庙旁谢罪的人。

我认为直接间接谋害岳飞者共9人,有主谋赵构、秦桧,有帮凶张俊、万俟卨、何铸、罗汝楫,有共犯王贵、王俊、王氏。这些人有的是岳飞的战友,有的人是岳飞的上司,有跟岳飞其名的中兴四将张俊,有岳飞的下属。岳飞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除了韩世忠帮岳飞的儿子说了句公道话,几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岳飞说话的。

岳飞一共有三大罪名——逗留淮西、支援不力;指斥乘舆、冲撞皇上;暗通部下、意图谋反。在我们看来,这些罪名不是莫须有,就是秋后算账。但是,在封建社会,这就是死罪。岳飞有没有逗留淮西、支援不力呢?的确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岳飞又不会瞬移,不会料事如神怎么支援才得力?岳飞有没有指斥乘舆、冲撞皇上呢?不止一次,作为不忘初心的忠臣、直臣,指责一下赵构不思进取,只知守成,不是罪吧?包拯跟宋仁宗赵祯吵架,吐沫星子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了。区别是什么呢?包拯是文臣,岳飞是武将。宋朝就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杀士大夫的传统。最重要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得国就不正,他是靠武将夺权,欺负孤儿寡母登上帝位的。赵匡胤可没有冲撞过皇帝,显得比岳飞忠心的多。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宋高宗赵构心胸狭窄,曾经经历过苗刘之变(苗傅、刘正彦),对武将及其不信任。特别是岳飞曾经干涉立储。这是宋高宗永远的痛。赵构的儿子赵旉在苗刘之变后被惊吓病死,赵构一直生不出儿子。提一下赵旉曾经被苗傅、刘正彦立为皇帝,让赵构退位、他们两个人也是主战派。

当然,他们后来被勤王军打败了。赵旉也死了。如果你是赵构,你会怎么想?

“暗通部下、意图谋反”有没有呢?莫须有,下属都站出来揭发岳飞了,岳飞能说什么?只能说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了。

岳飞,很明显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皇帝,家天下。

最后问问大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我们知道的“包青天”,实指北宋名臣–包拯。

《宋史.包拯传》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包拯:

一、“阎罗包老”

包拯在朝,刚毅果敢,那些贵戚宦官听到他名字都心生畏惧,不敢胆大妄为。比如:当时宦官权势豪门贵族争相筑造庭园台榭,侵占惠民河岸,致使河道堵塞,碰上京城发大水,包拯下令把河岸上的建筑物通通拆掉,还把违反搭建法令的官员通通告上朝廷。又比如:按照旧制,凡是诉讼的人是不可以直接上公堂的,包拯则大开正门,让那些有委屈的人到正堂诉说是非曲直。老百姓对包拯评价极高,还编成顺口溜“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广为传颂。

二、“包拯峭直”

包拯性格严峻正直,他厌恶官吏做事严刻,为政务求敦厚。比如:他虽然痛恨坏人,但也倡导用宽恕的眼光看他们。他不会轻易附和别人,不会用伪装的甜言笑脸讨人欢喜。平常无私人信件,绝无私交、结党之事。

三、“笑比黄河清”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虽地位显贵,衣服、器用、饮食却同百姓一样。在端州当官的时候,端州盛产砚台,过往太守经常借进贡之机敲诈端砚数量,包拯下令只造足够进贡数目的端砚。任期一年满后,他没拿过端州一方砚台。他还经常嘱咐家人“我的后代子孙当官,如果有贪污犯罪,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也不许葬在祖纹中。”

下一篇:什么叫市盈率,市盈率在股市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裤子磨亮了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