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子的拼音,大禹手里拿的像铲子的东西是什么?

2022-06-27 21:23:1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1

在绘画或者雕塑中铲子的拼音,大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形似于“铲子”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先秦时期常用的农具,叫“耒耜(读音为“垒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耒耜是货真价实的“上古神器”。

严格的说,耒和耜是两种工具。耒就是用一根尖木头棍,再加上一段短横梁制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翻土。耒的用法和现在的铁锹、铁铲很相似,用尖端插进土地,再用脚踩横梁,就可以翻土了(如果怀疑尖头不能翻土,可以想象一下猪八戒的铁耙子)。后来经过改进,出现两个尖头。而耜就是把耒的两个尖头变成扁头,主要作用也是翻土。

但由于两者的作用和形制差不多,后来就把耒耜合称了,而耒耜就是后来犁的前身。不过汉朝的许多学者认为耒耜是一种工具。耒是工具的上半部,也就是木柄,而耜是下半部,也就是铲头,材质为木、骨或者金属。但随着耒和耜的出土发现,这种说法被推翻了。

耒耜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人最常用的农具。所以在后世的许多典籍里,人们也经常用耒耜来代称农具,或者代替农耕。比如三国邓艾屯田的时候,就“身被乌衣,手执耒耜”,这和大禹的形象还挺像。再比如韩愈有诗句“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甚至在清朝,谭嗣同还说“始起而夺其农民之耒耜”。而耒也变成了汉字的一个偏旁,许多和农具、农耕有关的汉字都是耒字旁,如耕、耘、耙、耗等。

而大禹最大的贡献就是治水,所以手执耒耜翻动土地也就成了大禹的象征。

铁锹是主要的劳动工具之一,在我们当地,管铁锹叫铁锨。

说起这个铁锹来,根据用途的不同,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要安装手柄(把)才能正常使用。生火搭碳的叫碳锨,挖坑翻土的叫圆头锨,平地装土的叫方头锨,还有煤矿用的叫大头锨。

之所以叫锨,安了柄(把)除了用起来方便外,它是人体力量通过这手柄末端传递到首端,也就是铁锹留有装柄的位置处,这样或铲、或翻、或掏、或端起来,都是借助人的臂力作用。这铁锨的“锨”字也有了“掀”、或“揳入”的意思,这也许当地人把“铁锹”叫铁锨的原因吧!

铁锨的叫法在当地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约定成俗的叫法。即使二三岁的孩子,你要逗他玩,你说去把铁锨拖来,他他不给你拿个扫帚过来。如果要铲个荒草,收拾地埂,农民一定是既拿锄头,又带铁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你要用到铁锨了,如果冷不丁说,把铁锹拿过来,人人都会楞神,还会说这是那来的洋名字。也有淘气鬼,非整根铁撬(铁棍)不可,因为这铁撬、铁锹,字音不准,就会当成同一物件。

把铁锹叫铁锨,在家乡不但一代传承给一代,就是外地来做生意的,也把铁锹叫铁锨。当地有一对来自四川绵阳做小五金零售批发的,十年年前是逢乡赶集日,他最看好来钱快的就是常用的农具,价格也便宜、种类也齐全。起初当地人说买铁锨,他夫妇俩会楞神,手指才明白,原来要的是铁锨。现在只有你说那铁锨多少钱,他俩会随口而出,铁锨带把30元,不带把15元。连外地人都把铁锹叫铁锨了,看来当地方言转化力也不小啊!

下一篇:日本军衔,日本的军团编制跟国际上的对比?
上一篇:调教bl,有谁能推几本好看的耽美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