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炭生灵,看看佛教徒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022-06-27 19:43: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6

费什么话?

灭鼠!

学佛学什么?

不杀老鼠?

教条主义!

鼠命归西去,佛祖心中留.

众生平等,皆具佛性,应互相尊重涂炭生灵。

楼主提到老鼠问题,在下只想把自己的实践提出供您参考。

我在农村居住过五年,初住时,房内鼠害严重。我的家什几乎都被占领、破坏,粮食更不用说。

从住进后,我每餐坚持在一个角落给老鼠施食,并说:请到这里来吃东西。半年后,有以下变化:

1、老鼠数量锐减,只剩下一窝,少生优生,而且经常跑到院子里阻止其他生鼠入内;

2、我的东西不再被破坏;

3、我家开饭时,老鼠闻香跑出来,到饭桌下找吃的,不避家人。

还有蚂蚁。蚂蚁经常成群结队上饭桌,时有误伤误死。我说:你们不要到饭桌上来,这里太危险,可以到别的地方吃东西。还在一固定地方为他们准备了喝水处。

大概半个月左右,蚂蚁不再上饭桌,以后我家的糖类都摆在饭桌上。

记得每次与这些小生命商量时,我的妻、儿都在一旁捂嘴笑,以为是天方夜谭。

佛教以「人」为本,所以不杀生戒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罪在佛教戒律里叫做犯「波罗夷」(极重罪),是不容许忏悔的根本大戒。打死老鼠、蟑螂等,叫做犯「突吉罗」(轻垢罪),是行为上的错误,罪过较轻微,透过忏悔可以消除罪业,透过行善也能将功折罪。好比将一把盐放在茶杯里,水的味道奇咸无比;若多添加一些清水,咸味就转淡了。
同样的,人有大慈悲、大愿力,就能抵过微细的罪业。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既有世间法,就不能不顾及社会人生的实际生活,那个村子的人的生计都受到影响了,那就应该想办法灭鼠。佛教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奉行戒律应当圆融通达,否则为教条所束缚,反而失去了佛法的精神。

佛教讲不杀生,这是绝对的,但也不是必然的。有时候一个坏人杀了许多好人,站在慈悲,站在维护公理和正义之下把这个坏人杀掉。杀了他之后,作为佛徒,有功,也有过,杀人终究要受罪业的果报,但相较之下,杀人的罪过比较轻,维护公理正义的积极功德是比较大的。

在佛经里,佛陀于因地修行时,曾为了救五百个商人而杀了一个坏人,所以杀生有时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慈悲。只是小乘佛教对于杀生的问题,往往宁可舍生也不去伤害虫蚁;反之,大乘佛教则会权衡轻重,为所当为。例如在国与国发生战争的时候,为了救国,他会挺身杀敌,或是为了慈悲救人,他也宁可自己担负业报而牺牲自己去杀生救人。
所谓「有爱则可平于天下,无爱则家庭不和」,所以在爱与慈悲之下决定许多事情,就如大乘佛教里所说的「饶益有情」。

因而佛教有句话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灭。」我人善恶业报夹杂,虽然如此,只要多培植善业,小小过失也就不具有大影响了。例如,一块田里,虽然杂草和禾苗生长在一起,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地去除蔓草,等到稻禾长大了,杂草被压在下面,也就不会影响收成了。

以上供您参考。

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我觉得你们村的人都应该出来外面见识一下。

佛只是向人传达了一种做人的态度——慈悲。这只是一个人心中的一种信念,不能用这种信念来衡量一切。

你说,佛是什么呢?当你们处于这种环境下,佛有没有出来拯救你们呢?对你,对你们村的人而言,到底是人命重要还是鼠命重要。

真搞不懂你们经都念到哪里去了。

下一篇:存在即合理下半句,“存在即合理″谬在什么地方?
上一篇:癞蛤蟆是国家保护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