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紫瑶是谁,中国古代历史上是谁建了北京城?

2022-06-27 12:43: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3

北京叶紫瑶是谁,古称燕蓟之地,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不过在这3000多年中,应该分为三次建城史。

第一次,西周。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灭商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西周初年,周武王还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也就是说,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东周时,燕国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

第二次,辽金时期。

契丹统治者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不久,便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

因为这个陪都位于它所统辖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

女真人攻灭辽国后,又在北京建立了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

中都建设于辽南京的基础之上,是一座4000多米见方的城市,它的西北城角位于今羊坊店附近,东北城角坐落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周围,西南城角踞今凤凰嘴村,东南城角则立足今北京南站一带。

如果将大定、贞祐年间(1160年—1215年)的金中都图与今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区的一部分。

第三次,元朝。

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是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建设的元大都所奠定下的,忽必烈以位于今天北海琼华岛旁的金代行宫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的都城,并命设计师刘秉忠主持规划。

刘秉忠选定今天鼓楼一带为北面的中心点,与南面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棵被称为“独树将军”的大树相连,画出了一条直线,作为建立宫殿的中轴线。

1267年新城开始动工,到1272年基本完成。

建成后的元大都东西长6700米,南北长7600米,略呈长方形。

今天的长安街是它的南城墙位置,北土城是它的北城墙,东到朝阳门,西至阜成门。

元大都城图呈现出一棋盘状整齐的城市街道格局,东西、南北向各9条大街构成了全城的主干道,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住区,各居住区内又由若干条胡同平直分割。这一街道格局自此一直保留至今。大都城与中都旧城相隔400米,被称为北城,原来的中都就称为南城,南城逐渐衰落,到明朝时最终被废弃了。

此后,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又向南移了800米左右,重修后的北京城为长方形,西北处因为太平湖的存在形成一个斜角。

元大都的建成,标志着北京城址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粱河水系上来,为日后北京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这一辈子活着,到底是为了谁?

人既然活到世界上來了,不想继续活下去了,一切勉谈了。人活在世界上一切为活而为之,辛苦伴随人一生,是自然规律,是人的好伙伴,以辛苦同行,以辛苦为伴,以辛苦为荣,以辛苦为幸福,人活得有精神,有意志,有理想,有干劲,有创新,有发明,有成功,有成就,有荣誉,有同情者,有援手有成果,辛苦和困难被奋斗赶跑了减少了,走远了。舒服和幸福越來越靠近了,越來越多了。人一生就是为自己为家人为他人,也就是为国人,为人类生活得更舒服更美满更幸福,在与辛苦、困难进行艰苦斗争,通过所有的人,一代一代的人的努力,不断改变改善生活条件,早日实现幸福美满的生活。个人辛苦是为了实现自已、家人、国人和人类幸福大目标而奉献

下一篇:李仲达,曹仲达的画风有什么不同?
上一篇:小龙虾吃米饭会长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