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四,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

2022-06-20 17:38: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0

朱允炆失踪成千古之谜朱老四,到底结局如何呢?有出家为僧,云游四海的说法;有顺江出海,亡命海外的说法;还有举火自焚,以身殉国的说法。但牧渔君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被朱棣所杀,真相被焚火掩盖而已,故而变成历史悬案。

一、传说中的几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曾经,有人出来说,梅艳芳跟本没死,而是隐居在不丹的一个山村。五台山也有顺治皇帝的传说。建文帝出家一说就是此类传言。人们很难接受一个大人物或名人的生命也会如凡人一般脆弱,总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死了,于是后世人们在传说中把他复活,继续讲述他的话题。皇帝出家,不问俗事,恐怕他做不到。人生大起大落,举手投足也更凡人不同,即便遁入红尘,也一样难以把自己演绎成一个和尚。朱棣当年给全国僧人造册登记,不过也是为了追杀原逃亡的旧臣而已。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其实,不但史料没有记载,恐怕听起来也不合常理。皇帝出逃不是百姓逃荒,出去就要做充分的准备。郑和宝船出海,动辄上万人的情况看,建文帝要是出逃毕竟也要有足够的船、食物、护卫。这种规模燕军没有发现?即便躲着燕军走的,百姓没有发现?如果真的出逃了,民间有这么多议论,朱棣还会把尸首厚葬,不是掩耳盗铃吗?

二、最大可能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当时被燕军所杀,然后放火掩盖真相靖难之役的起因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引起,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打到南京城下。起初,燕王朱棣势力不大的时候,朱允炆派兵围剿,曾嘱托臣子“勿负朕杀叔之名”。前线打仗的将士就蒙圈了,到底是该杀还是不该杀呢?朱棣在这个时候的性质已经是叛逆之罪了,但毕竟还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当年汉武帝派兵追杀太子刘据时,君不见太子死后,汉武帝杀光了追杀太子的人。但你打败了他,抓了回去,你让皇帝怎么处理呀?杀了,不就坐实了“杀叔之名”,不杀,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正是这个口谕救了朱棣。明军打仗不敢杀,不敢抓,后来等朱棣有了机会,反过来就把明军打得落花流水了。

受益最大的是朱棣自己,他看懂了这个局,燕军的将领很有觉悟。于是反过来兵临南京的时候,属下意会到老大的心里想法。破城之日,宫内斩杀朱允炆,然后放火焚尸,也就看不出是被谁杀了,对外一致说朱允炆放火自焚。朱棣心领神会,面对着烧焦的尸体,掩面而泣,当众说:你叔叔怎么会把你怎么样?何苦如此呢?你看,他不死,燕王朱棣清君侧之后,怎么办呢?还回去做燕王?不可能,朱允炆必须死。你说这攻打内城的将士给朱棣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呀?明知亦不问,论功行赏。

朱允炆下落成谜,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博弈和心术博弈的产物。其实朱家的坟里埋的就是朱允炆,否则,朱棣怎么跟他爹交代。

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有多恐怖?

明朝巅峰时期的军事实力是可以吊打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

明朝巅峰军事实力要分两个阶段,因为不同的状态下,巅峰军种不一样,所以有三段巅峰实力。

第一阶段:永乐年间——宣德年间。

在这个阶段,蒙古残余势力还会时不时捣乱,朱棣的战略战法学于蓝玉,极其擅长突袭,一般朱棣对蒙古都是骑兵对骑兵。

在靖难结束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为了延续骑兵的威力,他在全国各地修建苑马司,挑选精良战马,以为骑兵的根本,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意外得到边外降丁骑兵三千人,以为基础,操练兵马,这就逐渐形成了三千营。

同年,朱棣又将火器进一步推广在自己的军队中,一切规制模仿三千营,这就逐渐形成了神机营,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

当然,不止是朱棣,朱元璋在位期间又训练了一批能战之士,朱棣以此为本,形成了五军营,至此,明朝三大营齐备。

朱棣完成的三大营可以说无解,装备精良,攻防一体,可以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

这套体系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神机营向前靠拢:

他们准备火铳,火炮,针对着冲击而来的敌人进行第一波打击。当时他们的敌人大多都是骑兵,换句话说,在这第一个步骤里,骑兵成为了活靶子,伴随着巨响,士气受损,群马惊厥,前锋必然受挫,这个时候就可以来到第二个步骤了。

第二,骑兵上场:

第一波火器轰炸结束,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骑兵迅速出击,朝着敌人的阵地猛冲,一般情况下,敌人都会措手不及,军队陷入混乱,一旦军队建制毁败,首尾不能相顾,必大败。

第三,步兵登场:

到了这第三阶段,敌人基本已经残了,步兵们上前解决残敌,做好补刀和俘虏的准备。

这就是朱棣的三大营战法,可以说凭借着三大营的装备和先进的战法,永乐大帝可以说是横行天下。当然,其子朱高炽以仁为主,并不喜欢战斗,所以他是个过渡期,但他所在时期,三大营威力一般无二。

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更是亲自率领三千铁骑,大败兀良哈数万部队。

当然,一方面肯定是朱瞻基指挥有方,另一方面,便是他所率领的铁骑都是精兵,所以带来的影响力和威力不同凡响。

一直到了正统皇帝朱祁镇,土木堡之变,京师三大营精锐消耗殆尽,二十余万军队全部丧于瓦剌之手。

其实,在这第一阶段里,主要是赢在装备和战法的先进性,但是战法和装备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朱祁镇少了战法,才导致了土木堡大败。

第二阶段:万历年间

万历皇帝虽然懒了一点,但是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期他还有申时行等,也算过得去,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个时候出现,经济恢复,也算短期有了巅峰。

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万历三大征,把明朝的军事实力推上了巅峰,介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规模相对较小,我们这里着重说一下朝鲜战役。

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丰臣秀吉便起了侵略中国之心,起了14万军队,入侵朝鲜。

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14万人,明朝怎么也得相似的兵力吧,很不好意思,明朝只出了四万部队,其中还包括了戚家军,辽东部分军队。这只数量较少的明军不仅没有被打败,反倒击败了日本的军队,原因就是大明军队的火器,太过于先进,出现了佛郎机。

当时明朝与葡萄牙有一些争端,所以就在一次战争中俘获了一些佛郎机炮,明朝经过仿造之后,有了自己的佛郎机炮,并且明朝十分变通,把子母铳准备好,中国火器可以说已经是连发,放进去直接就能射,可以说给日本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在李如松的合理指挥之下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是役,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

中国军事再一次凭借高端火器达到巅峰,大败日本,大败葡萄牙,几乎站立于世界不倒。

下一篇:庄家,股票为什么要有庄家,散户怎么办?
上一篇:空条承太郎死亡,什么是死亡?死亡是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