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是什么意思,心理学中适应性偏见是什么?

2022-06-19 14:58: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6

可以认为偏见是什么意思,适应性偏见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我们先分享一则故事,帮助你理解。街道上有一个乞丐,好心人A路过的时候给了乞丐10块钱,从那以后,好心人A每次路过都会给乞丐10块钱。有一天,A路过的时候没有给钱,结果,乞丐很生气,指责A道,你为什么不给我10块钱,A解释说我的妻子生病住院了,我赶时间。其实,这个事件中涉及了一个心理学概念——适应性偏见。

适应性偏见是一种惯性变化心理,是以时间为转移的。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喜好、兴趣和对事物的态度会随着拥有的时间而发生态度的变化。

正如上面的例子,乞丐每天从A那里得到10块钱,时间久了,他会觉得习以为常,不再认为这是件好事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在难受、痛苦的环境中待得久了,也会感觉习以为常,不再觉得苦痛难当,这也属于适应性偏见。

很多时候,我们会大大低估身边的人的适应能力。一方面,适应性偏见让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另一方面,也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让我们原地踏步,缺失了对事件的激情和新体验。就个体而言,这种偏见还会阻碍人体产生更多的安律酮,减少一个人的幸福体验。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常规,完成情绪和情感的转移,即喜新厌旧。在很多人看来,喜新厌旧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喜新厌旧可以完成情感的转移。

个体心理学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这种感觉虽然被定义为一个负面词汇,但是,它同样具有实际意义。比如,它能够激发人的想象能力,鼓动人们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卑感。由此看来,适度的自卑能够让人追求更多的美好事物,改善当下不利的环境因素,不断地调适和修正自己,以求达到一种心理补偿。

这种心理补偿是不间断的,一旦在一定时段和环境下停止的话,人们就会感觉心理饥渴,这样,就会不断的透支自己心理和实际物质能力的储备,而透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枯竭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瓶颈期。

“喜新厌旧“恰恰给这种心理补偿提供了一个更新的环境平台,在不断的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后,人的内在反应就会反生变化,心理补偿也会有更多契机得到催化与实现。

人的天性是追求优越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出生那一刻起就有追求优越的行动了,比如,用哭声来吸引关注,赢得吃喝、传递各种本能讯息。渐渐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追求优越感也会随之发展,寻求关注能力也增长了。

而喜新厌旧的心理状态能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追求优越的空间和可能性,比如,一个人原本只能在一种兴趣爱好上面专注,随着对旧事物的厌烦,他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到了另一个领域,而在这个新领域中,人追求优越感的本性又会迸发,继而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打破适应性偏见,做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可以拓宽我们的专注领域,实现自我价值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对男性好像带着偏见是什么心理?

在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几个外国老太太的长寿生活,很特别的一点是,这几位老太太无一例外的是单身,他们几个人是闺蜜。于是底下有人评论道,“长寿的秘诀是远离渣男。”这个算偏见吗?不算,但是底下还有男性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因为他把“远离渣男”理解成了“远离男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围和概念。如果是后者,的确是有带偏见。那么,为什么有人会对男性带有偏见呢?

童年印象:不和的父女关系早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最早是柏拉图提出来的,他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和家庭教育决定着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只不过当时没有人重视。

几千年以后,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受早年经历的影响,却奠定了心理学界精神分析的基础,并成为影响后代心理学派的基础理论。

在弗洛伊德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他的学生荣格和阿德勒,以及后来的温尼科特、拉康等人,都提出各自的观点,补充和完善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这其中,包括了父爱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成长过程中有父爱的滋润的孩子,要比一般的孩子聪明,在数理化方面成绩要好得多,性格也更果敢,男孩子较具有责任心和男子汉气概,女孩子则较独立。而父爱对女儿的主要影响,其中一项便是两性关系。它与心理健康、婚恋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一生的幸福。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3-6岁时儿童的性生殖器期,这一阶段的儿童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恋父、恋母情结,这些情结最终走向是压抑了,还是消失了,取决于父亲与女儿之间的互动是否把握好了度。荣格则认为,父亲是女儿认识的第一个异性,与这个男性的关系,最终会成为她将来的男女关系的基石。

成长过程中,父亲形象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过早性行为、药物滥用等高风险的行为,也将使得女儿成年以后对男性更加挑剔的同时,又表现出更多吸引男性注意力的行为,并且,她可能会倾向于与那些对亲密关系感到不适的男性交往。这是因为,她虽然极力避免与这样的男性建立关系,却又被潜意识的父爱情结所掌控而强烈的被这样的男性所吸引,但同时,她又不喜欢这样的男性。

如果父亲的一些特质让女儿感到强烈的不满、反感,甚至是厌恶,比如懦弱、嗜酒、家暴,她会避免与同样拥有这些特质的男性交往,而倾向于选择具有与这些特质相反的,并能弥补或超越父亲的男性。在这种情况下,她并非对男人有偏见,只是接受不了与心中那个糟糕的父亲一样或类似的男性。

但如果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父亲的虐待、遗弃,那么,她很有可能认为男性都是暴力的,不负责任的,从而拒绝男性,尽管她内心其实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

感情受挫:过度概括,造成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过度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的表现形式,其具体表现为,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等,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它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疫情期间,因为几件女性当众发泄情绪的事件,而说成是闹事的都是女的,但实际上,蒋逸文、刘韵杰、袁克勤等卖国、辱国的男性比比皆是,还有暴力袭击,细数起来甚至比女性更多。又或者,看了一个对日本女性夸赞的视频,就开始批评中国女性的不好,但实际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这就是过度概括下带来的认知歪曲。

不理论哪个群体,哪里人都是良莠不齐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

但是,总有人在某些情境下,作出以偏概全的判断,不论男女。尤其是对于感情受挫的人而言,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内对异性抱有敌意。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女人都贪慕虚荣”。

前者是由于在感情上遭遇渣男,一时接受不了现实,而做出的一种回避性结论,使自己暂时与这段不愉快的经历隔离起来,情绪得到短暂的释放与缓解。后者则不一定是因为感情受挫,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找不到对象而发酸,推卸责任。但两者都属于过度概括。而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从容产生怨愤、敌意等消极情绪,忽略了自身的成长。

恐男:性侵、强奸、家暴等社会负面信息的后遗症恐男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对男性,或者男性气质的一种恐惧或排斥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看到男性的时候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并主动回避。这种回避主要是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敏性牵连”,一种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对害怕的人或物会产生“草木皆兵”的心理泛化。

这和当代社会经常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后,一些言论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举几个影响力较大的例子。

1.性侵案、强奸案。身为一个女性,被强奸本就是一个受害者,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然而,有些人却总是隔着屏幕主观臆想,各种受害者有罪论,“苍蝇不叮无缝蛋”等网路暴力接踵而至,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更可笑的是,发生这样的可怕事件,没有想到要去好好教育儿子,而是一天到晚给女性灌输怎么保护自己的思想,试问男女力量悬殊,面对面的时候,谁赢?难道所有女性都得化身张伟丽?

2.家暴。很多女性被家暴之后,为什么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以至于有的被活活家暴致死,有的被逼杀人。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潜意识里的厌女症和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接警员不当一回事,要么认为是私事,要么认为女人被打很正常,才会一次又一次酿成悲剧,人们最多同情几句女性,就渐渐遗忘了。

3.N号房事件。偷窥女性、偷拍女性隐私,并以此作为盈利手段,弄得女性出个门都人心惶惶,焦虑不安。没有切断犯罪源头,女性小心再小心,还是中招了,以至于女性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4.PUA。这是一种以恋爱结婚为名,对女性进行精神控制和精神摧残的不耻行为和手段。而且这种人很难一下子被辨认出来,因为他们太善于伪装了。尽管他们不一定把自己伪装成成功人士,但他们一定会把自己伪装成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而他们前期大多是一副很有主意、很有能力的样子,到了一定阶段,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开始各种索取钱财与精神摧毁。PUA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狡猾,这也是令许多女性恐男的主要原因之一。

压迫与反抗:厌女症下,矫正过枉的伪女权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真的要严格讲究起来,其实是到了明末清初,程朱理学被曲解之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这种畸形认知盛行不过几百年,但是深入骨髓,甚至有些女性自己也是厌女症的成员之一。说几个代表性例子。

1.出轨。男人出轨骂小三(女的),女人出轨骂女人。男星出轨,没多久就又回到屏幕前,女性出轨,被一棍子打死永无出头之日。无论事情前后原因,谁对谁错,最后被骂得最惨的永远是女人。周扬青发分手信,只是陈述事实,并没有毁谤任何人,有男人说“这种女人太狠了”,有女人说“干嘛这样毁人名声呢”。绿地女子出轨高管,丈夫处心积虑想毁掉她,有男人说,“干得好!”驰名双标,在任何时候永远不过时。

2.婚姻。有愿意和妻子一起分担家务的吗?有,但是不多。更多的是既不想分担家务,又不想出彩礼,只想找一个免费的生育机器和免费保姆。一提到彩礼就像好斗的公鸡,要求女人什么都要平均承担,就问一句,“男人承担生孩子不?”

3.红颜祸水论。“俞敏洪说的是对的”这句话一直被某些自卑的、不负责任的男性拿来使用,而且是不分场合。但凡用点心,都能读出“女性决定社会发展水平”这句话背后的涵义——世界是个相互共同体,社会是所有群体一起缔造的,如果社会的发展水平是又某一个群体决定的,恰恰说明了另一个群体的无能。但凡聪明点的男性,都不会认同俞敏洪的话,就像某兄弟说的“难道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全是女人创造的”。

4.自嗨与贬低女性。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好人坏人,都是良莠不齐,因为几个和老外交往的女性就将所有女性一棍子打死,自己却幻想着别国女性想嫁给自己。但凡看到一点点视频,就试图引发性别战争,但凡有点空间,就到处倒苦水,弄得男人很悲情没有一点男子汉气概,整天叫苦连天,另一边却是就业上因为经济利益引发的性别歧视——不愿意招收女性员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的独立意识慢慢的觉醒了,产生了女权,本质上是打破男权社会制造的枷锁,解放女性。但是,有一些女性因为之前受的委屈过多,同时也因为个人成长经历的缘故,矫正过枉,什么都要跟男权杠上一杠,连个姓氏也要争。实际上,真的没必要,因为无论你跟谁姓,最终都是男权的姓。真正的女权,追求的是男女平等,而不是厌男主义。但也因为这个问题,一些极端自卑的大男子主义,开始对伪女权进行嘲讽,冠以“中华田园女权”之称,并多次发表言论,说中国女人德不配位,中国女人的地位空前的高?空前的高?国家领导人有多少女性?用人单位有多少因为产假不愿意用女性?出现问题不去反思,反而是各种以偏概全的指责和推诿,这种可悲注定造成男女之间更大的冲突,如此,所谓的厌男情绪产生不足为奇。

所以,对男性好像带偏见这种现象,是历史、社会和人共同造成的,不是个体现象。人要多反思,才会进步。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下一篇:简单高效的驱蚊方法,蚊子多,有什么好的方法驱蚊?
上一篇:微信投诉电话人工服务,淘宝投诉卖家电话怎么转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