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2-06-01 19:33:1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7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
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使所有种地的农民都分得了田地,就是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斗争地主是使用的办法,‘耕者有其田’是目的。

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争阅土地改革法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历史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目的:改变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宝成、鹰厦铁路以及康藏、青藏、新藏公路,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成就: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2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3 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4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5 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
6% ;6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7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下一篇:苹果手机连电脑,苹果手机怎么连接到电脑?
上一篇:恩恩怨怨是什么意思,职场里的恩恩怨怨是如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