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陕西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将军?

2022-05-28 11:53: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6

提到陕西的将军关麟征,除了古代的蒙恬、白起这些名将以外,近代的开国上将也是很有名,他们分别是李达、张宗逊、阎红彦。1、李达,陕西眉县人,开国上将军衔。毕业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历任我军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作为刘伯承元帅和小平同志的助手,李达将军参加了攻克襄阳、郑州等地的战役,建立晋冀鲁豫根据地,战功赫赫,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2、张宗逊,陕西渭南人,开国上将军衔。历任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长征、秋收起义、五次反围剿、解放青海、兰州、西安等战斗。3、阎红彦,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开国上将军衔。阎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曾在豫北战役中俘获孙殿英,参加鲁西南战役,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郑州战役、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同时还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但最后阎将军遭到迫害,饮恨自杀。

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共有多少人?

展开全部

1、程子华(1905—1991)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生。1926年入党, 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 军长,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政府主席、商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军事家,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入党。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

3、萧大鹏(1909-1931)江西雩都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六期,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东河办事处主任,红二十军军长。

4、赵一曼(1905—1936.8.28)四川省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 1926年入党。珠河县铁道北区区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5、谢冰莹(1906—2000)湖南省新化人,女,笔名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

6、胡筠(1898—1934.1)湖南平江人。 女,1925年入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6期学员。中共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6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军学校5分校女生团政委。

7、王良(1905–1932)四川綦江(今属重庆)人,字傅良,原名化陔。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红军第十、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

8、龚楷(?-1930)四川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六期,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长。

9、曾宪植(1910-1989.10.11)湖南湘乡人,女,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8年入党,邓颖超秘书,全国妇联副主席。

10、张瑞华(1909- )河南信阳人,女,聂荣臻夫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6年入党,中共华北局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处长。

11、黄杰(1910- )湖北江陵人,女,徐向前夫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8年入党,参加领导九岭岗暴动,纺织工业部人事司司长。

12、游曦(1908.3.26-1927.12.13)四川巴县人,原名传玉,女,1924年入团,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参加广州起义,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

13、陈伯钧(1910-1974.2)四川达县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4、刘型(1906-1981.8.7)原籍湖南醴陵,生于江西萍乡,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

15、邓萍(1908-1935.2.27)四川富顺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6年入党,领导平江起义,红三军团参谋长,军团前委委员兼红五军军长.

16、周维炯(1908-1931.10)河南商城(今属安徽金寨)人,1924年入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领导商南起义,红四军十一师师长.

17、段玉林(1900-1932.8)湖北石首人,黄埔六期,1926年入党,红六军二纵队司令员,红三军八师师长.

18、莫文骅(1910.1.7-2000.5.30)广西南宁人,黄埔六期,1930年入党,红五军团宣传部长,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十四兵团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宋绮云(1904-1949.9.6)江苏邳县人,原名元培,字复真,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中共邳县县委书记,在杨虎城部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

20、黄静汶(1906- )福建嘉义人。

21、周文在(1906-1994.4.10)江苏常熟人。

22、张赤男(1906.6-1932)福建长汀人,字尚书,又名希尧。

23、唐竣 (1896-1935)广西靖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即黄埔六期,1926年入党,红八军军部参谋处处长。

24、何莽(1905-1930.12)广西龙州人,又名子礽,壮族。

25、陈可福(1910-1931.2)广东南海人。

26、王诤(1908-1978.8.13)江苏武进人。原名吴人鉴,1934年入党。是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无经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

27、臧克家(1905.10-2004.2.5)山东诸城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六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写作学会会长。

28、胡兰畦:著名女社会活动家,她先是在上海、江西一带参加平民教育运动,之后参加邓演达的反蒋运动。

扩展资料:

辉煌历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校歌歌词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后来成为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

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

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军校改制,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在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是“黄埔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 。

后来居上的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时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悍将著称的黄埔第三期领跑者王耀武(时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越跑越慢”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时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在国民党空军系统内,黄埔生更是独占鳌头 。

抗战初期,为了培养更多的空军预备飞行人员,决定成立空军军士学校,出任教育长的是黄埔第一期的王叔铭 。王曾于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苏联深造,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 。1940年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 。

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国民党当局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

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高雄凤山维武路1号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台湾十二座所谓“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机构设置: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参考资料:中国黄埔军校网-黄埔师生文史馆

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下一篇:中华鲟鱼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上一篇:锹甲会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