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节,明代人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2022-05-23 20:43:1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1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元宵灯节,又称作“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后来历经唐、宋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传统节日沿袭下来。不仅是在今天,在明代,元宵节对于官员来说也是一个“小长假”。在《明会典》中有记载: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以度佳节。今天就带大家和我一起穿越回明代过元宵!

《宪宗元宵行乐图》

这幅《宪宗元宵行乐图》现如今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明宪宗模仿民间欢度元宵节的场景,形象生动的给我们展示了宫廷之中的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图中分别展示了三个场景,明宪宗在其中也出现了三次,分别是放烟花、货郎走会和看百戏。

放烟花(1)

放烟花(2)

从两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太监和童子们在分发烟花爆竹,宪宗身着龙袍坐在殿上。画中的童子生动形象,有的手持爆竹,有的放在地上,还有胆小的童子双手捂着耳朵躲在后面,生怕被爆竹声吓到。除此之外,明代上元节燃放烟火的习俗,也是沿袭唐宋而来,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以至于明代历朝都有官员上书请罢上元烟火,因为不仅开销巨大,而且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由此可见明朝上元节的烟花之盛。

可以从图上看到,右侧的推车货郎和挑担货郎的货车上挂满灯笼,摆满了颜色各异的瓷瓶、瓷罐;左侧两个支好的货郎的货架上则摆放着葫芦、靴子、三弦等杂货;最左侧的货郎则是摆放着各种乐器,手里还敲着锣。走会则是各种类型的主题表演,有竹马戏、外邦朝贡和钟馗等等

看百戏

图中宪宗坐在左侧,欣赏各类演出,各种杂技演员做出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钻圈、倒立、表演魔术等等。图中一男子仅用一只脚撑起一根细杆,杆的顶端站着一个光头童子,他一手抓着杆子,一手摇旗呐喊,底下撑杆的男子则在吹笛子。演出的的右后方还有一座用松柏树枝扎成的灯棚,据说它是仿照玉皇大帝巨鳌的形状而建造的,因此称“鳌山灯棚”。

正是由于这等盛景,在《帝城景物略》也记述了明朝京师从正月八日至十八日,东华门外有“灯市”,“贵贱相还,贫富相易贸,人物齐矣。妇人着白绫衫队而宵行。……富者灯四夕,贫者灯一夕,又甚贫者无灯。”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了明朝的元宵节呢?

参考资料:

《明会典》

刘侗,于奕正:《帝城景物略》

单国强:明代宫廷绘画概述

蒲松年:故宫节令画勾陈

杨惠玲:“货郎儿”推拷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程世鹏

元宵灯节是定型与哪个朝代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生动地记述了南 宋时的灯会盛况。这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也 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种沿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不仅局限于在元宵前后赏灯,在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处处可以看到灯会的影子。
灯会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春节刚过,人们迎来的便是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个节日最 突出的景观,就是围绕张灯、赛灯、赏灯等一系列灯事活动而 展开,因而也称“灯节”。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关 于灯会的由来,民间还有许多传说。
关于灯会的起源,还有的人说源于晚唐时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随着商品经济、自然科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灯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书》上说:每当正月,綿亘八里,列为戏,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光烛天地,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由此可见,隋朝便形成了灯会。在隋朝,受佛教的影响, 元宵节除点灯笼之外,还特制一种灯轮,或称花树,轮上还挂 若干盏彩灯,是灯会的主要供具。隋炀帝一反其父的做法,将元宵灯节的规模、场面都提升 到空前的程度。《资治通鉴•隋纪》中写道:正月十五夜晚洛阳端门一带 “戏场默默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
声闻数十里,自昏至 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由此可见,我国 的元宵灯节在隋代已经基本定型。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国力强盛。元宵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则又称灯会、元宵灯会了。
唐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与民同乐,不仅是元宵灯节、灯会的决策者、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不仅自己微服逛街观灯,而且还允许皇亲国戚及臣僚观灯。元宵节各官署都要停止办公。711年元宵灯会,长安安福门楼门外的灯轮高达20丈,披饰 锦绣,镶嵌金玉,点灯5万余盏,如同一株高大的灯树,光焰四 射。
宫女千余人载歌载舞,成一代盛观。唐睿宗及皇宫婊妃们 均在门楼上观赏。唐玄宗时,这位颇有才气的皇帝更注重灯品的精巧、灯会 的排场和娱乐的多样化。《广德神异录》记载,每年灯节,玄 宗下令“大张灯彩,自禁中至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洞照 宫殿,荧煌如画”。
在元宵灯节之后,玄宗还“张临光宴,白露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掌握皇宫内营造杂活的尚方司工 匠毛顺,巧思独运,技艺精湛,用竹竿缚以彩绸,扎成灯楼12 间,高达150尺,缀悬珠玉金银,上扎各类兽形灯,或龙凤,或 虎豹,栩栩如生。

微风徐来,金玉交响,龙腾虎跃,光彩熠熠,闻者蜂拥而 至,流连忘返,无不盛赞其巧夺天工。诗人卢照邻的诗《十五夜观灯》生动地描写了元宵灯会的 盛况: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縟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由此可见,在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 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下一篇:天空的形容词,用什么形容词来修饰天空?
上一篇:雨水烧开后可以洗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