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读音,汉语中“衣裳”中的“裳”是指?

2022-05-23 03:13:1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7

汉语中“衣裳”中的“裳”是指衣裳读音?一.服装的起源从服装的起源来看,“据称于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衣裳’”。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史称黄帝拱手垂裳而治。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指出,“在山顶洞人(作者按:据今3万年前左右)之前,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或更早时候(伏羲所处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是否也有过某种形式的服装?……所说‘衣其羽皮’、“而衣皮苇’,指的是把自然形态的兽皮,鸟羽和草茅之属,披围到身上。聊以改善赤身露体的情况,此为近实的推测,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倘若真的以为发明了衣服,则值得商讨”。

二.衣和裳“衣其羽皮”,“衣皮苇”,衣毛而帽皮、披毛而饰尾等,是远古原始人的“服饰”方式。在没有人工制造的材料制作“衣服”之前,远古人用动物毛皮等“制作”“衣服”、“帽子”。特别是在出外狩猎时,或许要披(穿)动物毛皮,或许也会用动物尾巴做伪装性装饰,以便有机会麻痹或接近动物,使狩猎更容易成功。类似这种用来遮蔽身体的东西,就是最初的“衣”。所以《说文解字》中说“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释名》说“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裳,《說文》解释为“下帬也”。《释名》说“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又曰裙裹衣也,古服裙不居外,皆有衣笼之”。

三.“裳”或许是”衣”发展出来的。杨雄《方言》的解释“裳”很有点儿意思,他说“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方言》释“帬”为:绕衿谓之帬。

段玉裁作注《说文》,解释“帬”说,“然则绕领者,围绕于领,今男子妇人之披肩,其遗意”。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在《易》象体系中,乾为衣,坤为裳。这让我们能够想象远古人类最原始的制作蔽体之物的方式。那就是类似于将两块带有花纹的兽皮(乾有“虎”象,如虎皮)一前一后“贴”上人的前身和后背,然后用一定的如绳类物件在肩部和身体两侧连接起来(或先连好而后“穿”)。用以蔽体或说寒。后世有一些地方还有一种“贯头衣”,其制作方式就很像这个做法(参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饰资料”部分)。

那么,要遮住下体怎么办?那就得用四片甚至五片类似的材料。因为人有两条腿。每条腿一前一后各需要两片,也许裆部还有一片。当然,这已经是我们以今天的生活经验对古人的推测了,在远古人类那时,或许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因为要连接那么多片兽皮之类的东西,对远古先民来说,实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相比之下,他们更会选择用一皮兽皮之类物件围绕下体的简便办法。这就是“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

垂衣裳,这就容易裸露出身体。那么,不管是出于伪装、遮丑,还是出于防寒、装饰,在脖子上、腰身上围一圈儿动物皮之类的东西作辅助,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前述《方言》对“裳”“帬”的解释,就显得形象而准确。绕衿谓之帬。“衿”,有“衣领”“衣襟”的意思。围绕于“领”之上的,就有点类似于现今的“披肩”“围脖”“围巾”之类了;围于衣襟部位的,大致就和现在的“围腰”“围裙”相当了,甚至由此发展为后来的裙子之类。

下一篇:小猫的品相由谁决定,选猫时如何为猫咪检查身体?
上一篇:耳郭读音,儿童语言迟缓的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