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2022-05-10 13:18:2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0

公元前500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一个神奇的时段,我国正处于春秋,在这个时段(后称为轴心时代)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他们独立发展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

也是在这个时段,出现了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哲学论点。

“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物也不断地再变成火,变化的思想必然会在他的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后来人称他的哲学为变的哲学。

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引用自百度百科)

哲学家提出的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供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后人推演了他的这种观点,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随时在变,人类的语言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因为,你在说一个放在面前的东西,你还没说完,那个东西都不是你说的那个东西了……

所以,就提出了相对论,提出了静与动的辩证关系,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不敢说话的情况了。

河流是绝对运动着的,但是相对河床和人类的短暂记忆,是相对静止的,今天踏入的河流,和昨天踏入的河流,从绝对运动角度看,不是同一条河流。从相对静止的角度看,确实是同一条河流。

这就是辩证法,运动和静止还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沧海桑田之变化,就是明证。

所以,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看世界,不要整天只看见问题的一面,而不考虑问题的其他方面。

否则,就像赫拉克利特那样,放着王位不坐,去庙里修行了……

下一篇:lexico,高手帮忙翻译,要求语句通顺
上一篇:铲形币,清朝的银元值多少钱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