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笔顺,古代朝鲜为什么彻底去除汉字?

2022-05-02 07:48: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1

朝鲜的名字与朱元璋有一段渊源,当年朝鲜归顺大明的时候,那会儿他还叫做高丽,朱元璋表示新时代应该有新时代的气象,就不要继续叫高丽了,给叫个新名字——朝鲜,取得是“朝日之鲜”多好的名字啊,代表着大明对朝鲜的美好祝愿和期望脸的笔顺。这个典故渊源也是中国在当时东亚文化辐射区居于主导地位的明证。

如果大家经常逛博物馆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明清时期,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朝鲜与中国的书信——包括向中国讨封此类国书,一律都是中文汉字,而在今天的韩国朝鲜,人物墓志铭包括出土的文物也一律都是中文汉字,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为何如今朝鲜也好,韩国也罢,都不再全是中文汉字呢?

这就要涉及到近代史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东亚地区,我们中华的文明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的,被周边国家各种崇拜和模仿——日本的遣唐使偷偷摸摸画下了长安城的全部构造回到日本建了一个小小号的长安、越南自称小中华文章典籍服饰无一不是照搬中华、朝鲜作为中华藩属国,更是骄傲写在脸上年年派人来中国朝贡转身就去日本炫耀一番。

教科书上说得非常明确,古代中国在东亚建立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朝贡贸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加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影响周边国家的文化基因,通过不断宣扬国威,也满足了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愿望。但是到了近代史部分,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列强用鸦片和枪炮扭转了贸易顺差,动摇了东亚旧的朝贡贸易体系。

但说来可笑,当年中华文明强盛的时候,作为中华文明忠实小粉丝的朝鲜,当时朝鲜的最高统治者认为还是不能放弃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果被朝鲜文人和贵族一顿猛喷,君主很无辜,说我这也是想让子民们不要忘本啊,但由于上层的激烈反对不得不作罢。

此后,大清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亏,朝鲜沦为日本人的玩物,饱受蹂躏而大清这个宗主国无可奈何,伤透了心指望大清搭救的朝鲜君主李熙陷入绝望,恰逢此时百姓掀起朝鲜民族主义的思潮,李熙遂顺着下层百姓的意思,进行了将汉字排挤出上层社会,引进之前下层社会使用的本民族传统文字的改革。

朝鲜并不是个例,当大中华的朝贡贸易体系不再稳固之后,原来的收到中华文明辐射的那一批东亚汉字文化圈子开始发生变化——既然你已经不配做大哥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和你保持同步呢,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露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从来就是真理:

日本、越南、朝鲜先后在国内宣布废除汉字,宣布要弘扬本民族文化,甚至后来韩国还特地颁布法律“因为要弘扬本民族文化,所以如果有人敢在私下里办汉字补习班,那将收到严重处罚!”

下一篇:chus,红蛋水泡多肉夏天怎样叶插?
上一篇:借歌词,借你的耳朵听我说爱你,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