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明朝是否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2022-04-27 14:28:1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4

若要给明朝冠以“最”字,当之无愧的是“最腐朽的大一统王朝”。原因如下~~除了封建王朝都有的弊端,明朝还有其它封建王朝不具备的几个特点大国无疆:1.最疯狂完善的特务机构。2.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宦官专权。3.对待士子文人最暴戾的手段。4.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皇帝殆政。5.人数、封号最多的皇室宗亲及他们的相关俸禄。以上五点,都需要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剥削才有可能维持!所以我说,明朝百姓是大一统王朝里最为可怜悲惨的!而《那些事》的写手明月却视而不见,丧失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应具有的起码良知和底线!

至于“骨气”,明朝的确担当不起。明粉们的“不称臣不纳贡守国门死社稷”,用错了对象。1.“不称臣不纳贡”~大一统王朝里,明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统一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也先只是一部,但差点攻占北京。所以周围都是小弟,此说法是自己贴金,不值一晒!2.“守国门死社稷”~朱棣是因为北京是其老巢,当然比南京安全,故而不会坐南。崇祯可是议和南迁的想法、行动均实施了,但被“愤青”般的大臣发现阻止。而最后崇祯的自尽,是明粉们故意忽略了当时的形势。如果了解李自成对待朱氏皇族的血性手段,正常人都不会抱有任何幻想。所以崇祯不得不死,但的确可悲。再考虑到崇祯的优柔寡断猜忌反复本末倒置,实称不上明君,这与“死社稷”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也相差太远!

最后,明朝的贡献也不应忽视~元朝的统治,使传统儒家文化有边缘化的趋势。如果元的国祚再延续百年,则传统文明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明朝是中华传统文明又重回正规。虽然“八股”流毒至深,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在本世纪初,北京中关村以庞杂的电子产品市场闻名,这里的商铺多充斥的是摄像机、电视、DVD等电子产品,多数都是组装,很少有是中国发明创造的,而老外对中国当时的印象,则是“勤劳的‘模仿’之国”。

但到了数年前,除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也驰誉世界,出售廉价电子产品的租户逐渐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新科技企业,虽然也有留下来的老租户,但新旧并存现象,也让人们意识到了中国变化之快。

某位在中国和硅谷工作的投资者说过,他在硅谷还总是碰到以为中国只会copy他们点子的人,但现在这种想法已经落伍,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在模仿中国。在眼下,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过去正在并存,而更让世界越来越关注的,是新生企业主推动的(新)中国,人工智能、基因研究、无人机等与日俱增的实力,在一些方面正在改变着全球科技的未来。

在国内,智能手机的支付已经是家常便饭,大街上停满数百万辆的“智能”自行车,这些到来之快让人都感到吃惊,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批科技公司突然冒出,有专家曾说,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不同以前,很快能够成为独角兽和“十角兽”。

在如今消费之外的中国科技领域,许多西方人也在使用中国制造产品,在如今,中国的创新者和投资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中庸”,两千多年来,无论“仁义礼智信”,还是“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始终涵盖统领于中庸思想的规范之下。

实践证明,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在刀光剑影的混乱时代,还是在和平昌盛时期,成功者始终是受其支配的,并能传承至今、扩展世界,说明它是一种颇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文化,更是一种引领思想能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良好文化。历史的车轮虽然碾碎了封建君主专制,但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依然闪耀着他的煜煜光芒,人们在曾经某个时代的盲目批判和否定之后,又重新审视它的可贵和魅力。日本、韩国的强盛不是在印证这些吗?中国现在的重新崛起和富有魅力的大国风范不是也在展示着儒家文化和中庸之道的巨大力量吗?

研读过儒家文化的都知道,不论是孔子的以“仁爱”治天下,还是孟子的“兼爱”、“非攻”,强调的都是平和思想和文化,以及孟子提出的“人有辞让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明辨是非的能力)、羞恶之心”也在说明一种道德层面很高境界的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理念和中庸之道,使得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历经磨难中能够绵延不绝,虽然曾经一度饱受外族欺凌,但在1840年以前,虽然不同皇权统治下的好坏结果不同,但中华民族始终在世界上有着大国风范和自己的文化标志和特征(如,现在社会,同样是亚洲人,但通过言谈举止就可以立即分清日本人、韩国人,因为他们有着特有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而中国人则没有固定的可以区分的特有模式。此前则不同,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标准以及文明精神,而这恰恰就是孔孟学说的中庸之道,被我们遗弃批驳之后荡然无存,而使一些人的自律、仁爱、善良、宽容、厚德、良知等修养素质不知所踪,相反,儒家文化却被日本、韩国视为至宝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素质较高的民族,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骨子里渗透的就是我们的儒家文化)。

举个例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很坚决,对于不诚信的人会遭到毁灭性的口诛笔伐,使人们很在意大众的评价,从而自觉地“三省吾身”,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而现在,一些人任性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善良诚信等道德素养丧失不少)。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没有丧失语言和部分风俗习惯传统的国家,所以能坚强生存下来。但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人们感觉不信任、不安全?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失了儒家文化和中庸之道,很多人缺失是非观念、仁爱之心、克己之能,缺乏了统一的道德衡量标准和良知(如:疫情期间,很多人不顾《人民日报》等党媒多次正向引导,残忍血腥遗弃、虐杀无辜流浪狗,偏激残忍画面让人恐慌,竟还有一些人围观叫好——人之祸,却对无辜动物毫无悲悯之心),这也就是近几年很多人呼吁重振传统文化的原因(幸好国家最近发布了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

现代社会,即便法律很完善,但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和诉求,只能是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要想彻底改变,必须要有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良性行为方可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去影响人们的心智和言行。正如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那什么决定态度?这就是人的精神和信仰追求,信仰追求又是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不同效果。所以,制度法律是人们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而激发人们向善或向恶的言行举止就要靠文化,就要靠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才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

那么,儒家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它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儒家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数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二战后的日本、韩国,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儒家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很高。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儒家传统文化。

说明什么?

儒家传统文化和中庸之道也是现代社会的济世良方。

儒家文化是以仁治天下,强调的就是“仁者爱人”博爱思想和尊重生命的和谐思想,但“杀身成仁”的毅然决然体现的却是大度中的坚韧和刚强的民族气节(历览古今,多少民族英雄在危难之时无不如此)。

而恰恰是儒家文化遵循了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的心理调整历程,所以才能历久而弥新。

儒家文化也恰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纵观5000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文化显然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良好印证和实践,汉民族从未侵略过任何国家,而且能一再容忍感化凶残民族的恶行,并始终以仁爱之心、平和之态帮助着世界苦难的国家或人民,显现着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大国风范。

正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儒家文化教化万民是在用许多人们乐意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人们在任何艰难中始终坚持精神信仰,使人们在哪怕一个人独处时也都能以慎独的道德修养表里如一;使人们在为人处世时能够设身处地地以别人为中心,与人为善、舍己从人、谦虚谨慎、厚德载物并恰到好处,并在大是大非前绝对坚持正道原则,不走中间路线,而且并不像现在人们认识的拘泥、死板。

儒家文化讲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重的是自律厚德、善良仁爱。道德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

儒家之道也是这样,并且时刻闪烁着良好道德文化的真善美境界。

愿我们都能做顺道有德、仁爱自律、善良平和之人,弘扬儒家文化精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社会精神文明道德标准,提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拼搏。

下一篇:火柴可以托运吗
上一篇:武林外传网游吧,武林外传顶尖高手武功怎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