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英语,你对英语感到很头疼嘛?为什么?

2022-04-19 21:18: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5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每一年都会遇到很多同学,有跟你一样的困扰,有感到头疼的,有想放弃的,有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的头痛的英语。尤其是那些努力后仍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的同学更是痛苦万分,万般焦虑。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英语学科让人头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词汇量大小学阶段比较完美的状态,最好有不少于500-800的词汇量;初中阶段一般要求达到1500的词汇量;高中的要求为3500;大学英语4级要求4500;6级要求6000;专业4级要求达到8000以上;专业8级要求达到1万或12,000以上。可以看出来,词汇量的要求是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同学是越来越没有精力来背单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发难以专注地去做背诵这样的事情。对于前期没有词汇量积累的同学而言,又会形成恶性循环,是越来越背不住单词,而词汇量又会严重束缚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发展,仅仅搞不定单词这一个方面,就足以使得一个学生头疼不已。

2.语法规则繁多虽然在各种语言的学习当中,英语是相对最简单的,但是在英语的语法规则名目繁多,很难短时间理清楚并深入其中,就算理解了,运用起来也很难做到得心应手。通常,要理解英语的语法规则,我们最好要弄清楚主语、宾语、表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足语这一类的句法成分知识;成分之上还有句法,常见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主谓一致、时态语态、各种从句、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繁杂的内容;成分之下还有词法,如名词词组相互之间的辩异、形容词词组相互之间的辩异、副词词组相互之间的辩异。琐碎的语言点,加上系统的语法体系,再加上实践当中的运用技巧,整个流程和环节,能够保证保质保量地去完成的人少之又少。

3.学习战线长除了复杂的语法体系之外,还有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均需要提高,也因此整个英语学习的战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结束至少长达13年,如果在读硕或读博的话,还有五六年时间要学英语,工作过后还有职称英语在等着你。英语真的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战线之长令人咂舌,头痛是应有之事。

4.母语的负迁移因素强一般而言,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受母语的影响,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主导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并增加了复习的次数。语言之间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况,尤其增加了二语习得的难度。从而使母语和二语之间形成相互干扰、相互阻碍。这种阻碍呈现三种表现形式:

1) 顺向负迁移: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2) 逆向负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消极影响。

3) 混向负迁移:即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既有顺向负迁移的存在,又发生了逆向负迁移。

这种复杂的相互迁移的状况出现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克服这种负向的迁移,需要时间的积累、正确的方法和系统深入的二语梳理。

常见的解决办法主要有:

1. 背单词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既有”法“也有”术“。可以借鉴正确的背单词的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坚定的意志,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搞定单词的人才能真正记得住单词。要有死记硬背的勇气和决心,要合理规划,何时何地背多少单词都需要提前规划好,要严格执行,坚持打卡。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合理的背单词的方法,单词讲的比较好的有新东方的赵丽,刘畅,刘一男,有道柏杨,但是记忆的方法与技巧应该是属于“术”的层面,意志坚定,不折不扣地去背诵,坚持常年如一日,才是“法’的层面,”法术“”法术“,法在术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足以成就一个英语高手。(可以参考我所发的关于背单词的小文章)

2.语法并不难,系统深入地梳理一遍两个星期足够了。语法学习一块,不光要做到系统深入,还要了解最基本功的知识,入门的基本功没有打好,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经常发现在高初中的月考和周考中越是高手,越容易犯基本功错误,笔者从事高中教育十几年,对此深有体会。而高校教育中,英语作为通识教育,语法一块儿已经不再深入,从而导致我们同学在四六级考试当中也仍然经常犯低级错误。解决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拿一本权威的语法书深入系统地研读一遍,把配套的习题再认真做一遍,我们就能够得到一个对语法的整体印象。这里我们推荐章振邦或赖世雄的语法书。有耐心的同学也可以好好梳理一遍朗文或剑桥英语语法。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语法,不推荐使用新概念教材。

3.制定好阶段性任务,阶段性任务完成,万事OK学习总是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必苛求亦不可轻言放弃。只要每一步都在计划当中,做什么事都心安理得。听力口语可以慢慢练、单词和语法可以考虑短期做一个小突击,当然,指望一次性突击就一劳永逸了,也是不可取的。听力练习必须长期熏陶,在听力实践中找到听感,但是,对于语法学习而言,尽量避免打长期的持久战,以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衔接不上。把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都放到你的学习网格中,按部就班的完成,形成良性反馈,自然就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4. 解决负迁移,尽量阅读与英美文化相关的书籍只有深入了解文化才能洞察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语言的学习本身也和认知以及心理有关系。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门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和环境,结合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很多语言现象就很容易明了。举例来说,中国人在写作时,喜欢在结尾抖包袱掀起高潮,但是老外就喜欢开门见山,明确立论过后再细致地论证。所以,我们同学经常写作时,洋洋洒洒万言,却总是不得要领。这种差异性正是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欧美国家属于海洋性文化,而我们的文化属于大陆农耕文化。远古时期,老外在捕鱼的时候,一看到有鱼的线索,就会走直线过去,在第一时间抓住鱼,兜圈子只会浪费时间,击不中要害,而我们的古人在狩猎时,应该充分铺设陷阱,诱敌深入,静待时机,到最后时机成熟时一击而中。这种做法的差异性积淀在我们的基因中,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要解决母语的负迁移问题,除了这里的文化介入,最好还要采取浸泡式学习,使自己完全沉迷于其中,等你再次走出来时,你会找到一片新的天地。此外除了阅读相关的书籍,还可以从网上搜集大量的视频来观看。

最后,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你。

下一篇:断线歌词,求《希望》陈慧琳国语版的歌词?
上一篇:钻戒订做,定制结婚钻戒一般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