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胤怎么读,囊萤夜读的车胤,长大后怎么样了?

2022-04-03 00:58: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6

很多人可能对“囊萤照读”的典故很熟悉车胤怎么读,主人公车胤勤奋苦读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很多读书人效仿的榜样。可是对于车胤的人生经历及最终的结局,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那么车胤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车胤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车浚曾担任东吴的会稽太守,父亲车育官至东晋的吴郡主簿。车胤自幼聪慧机敏、相貌不俗,以识人见称的南平太守王胡之看到他后,曾惊奇地跟车育讲:“贵公子虽然年幼,但将来必定会光耀足下门户,务必要让他专心读书,日后必大有作为。”车育听后,心中甚是高兴。

要说车胤也的确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不用父亲的督促,便每日里勤奋苦读。可是车家虽然世代为官,但家中却是极为清贫,甚至连灯油都限量使用,所以车胤为了能在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捕捉到数十只萤火虫,然后将其盛入白色丝袋中,用它们发出来的光芒读书。车胤不舍昼夜地苦读,再加上天资聪颖,最终成为一个博闻强识、学富五车的大才子。

成年后的车胤不仅满腹才华,而且相貌英俊、机敏聪慧,每次出行或与人谈论时,经常能起到万众瞩目的效果,由是名气越来越大,极受当地士人的赞赏、钦佩。权臣桓温在做荆州刺史时,因为听闻车胤的名声极大,便征辟他为从事,并对他极为器重。后来,车胤又陆续担任桓温的主簿、别驾、征西长史等职,在帮助他出谋划策的同时,渐渐地在朝廷中打开知名度。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见《晋书·卷八十三》。

魏晋南朝名士常以放旷不羁、潇洒风流自诩,超级喜欢宴饮、长啸和谈论玄学,车胤自然也不能例外。据正史记载,在桓温手下任职期间,无论是什么名义的聚会,车胤必定会参加,并屡屡在其中成为焦点,以至于车胤缺席的场合,众人都会略带遗憾地说道:“车公没来,这场聚会甚是无趣。”

等到车胤入朝为官后,宰相谢安每逢游集之日,便会摆设筵席恭候车胤,由此可见他的性格(“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引文同上)。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意图篡位称帝未果,病死在姑孰,车胤随即被孝武帝征拜为中书侍郎,封关内侯,由此进入朝堂做官。孝武帝喜好儒学,经常跟车胤探讨“六经”中的义理,并在亲自讲解《孝经》时,让他从事选取文句的工作,被时人视作莫大的荣耀。

车胤因为才学、品行备受孝武帝的赏识,接连被拔擢为侍中、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吏部尚书等职,进封临湘侯,并多年兼任国子博士之职,在朝堂内外的知名度很高,在宰相谢安离世后,被视作“清流派”官员的代表。然而没多久,车胤便因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的逼迫,最终丢掉身家性命。

司马道子是孝武帝的亲弟弟,在将宰相谢安赶出朝堂后,接替他执掌朝政(谢安不久离世)。然而孝武帝与司马道子都嗜酒如命,经常无法理政,所以实权便落到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手中。司马元显掌权期间,不仅排除异己、紊乱朝纲,而且飞扬跋扈、骄矜放荡,引起很多正直朝臣的反感,尤其以“清流派”官员的代表、吏部尚书车胤为甚。

此时,由于司马道子不甘心大权旁落,跟儿子之间矛盾很深,在这种情况下,车胤便与御史中丞江绩一起,准备向司马道子告发司马元显。不料计划尚未实施,便被人举报给司马元显,后者闻讯大怒,逼令车胤自杀,时在隆安四年(400年)。车胤自杀后,朝廷内外非常痛惜(“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

下一篇: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上一篇:快递手机号查询,快递可以用手机号码查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