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怎么算 高中物理

2022-03-22 06:43:0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6

速度-时间图像(v-t)

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动摩擦因数,v轴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此题以沿着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有两点注意:

1.图像的曲线(此题中是直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的位移的’大小’

2.直线的斜率(曲线的倒数,‘倒数’高二数学会学,如果你现在是高一暂时别看)就是加速度的大小,斜率(倒数)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分析:

此题中物体从A‘减速’到B然后又返回,所以v-t图像是速度是从16减小(匀减速)到0,然后变成负数(反向)向下匀加速。

受力分析

物体受到3个力,自己的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沿着斜面方向的是重力的分力=mgsin(θ),和滑动摩擦力f=μ*mg*cos(θ)

在整个过程(上去下来)中,重力的分力是不变的,但是滑动摩擦力会变:

向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向下(和重力相同);向下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向上和重力相反。

解题

第一问要求AB的距离:其实就是曲线和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也就是从0秒到2秒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S=0.5*2*16=16(三角形面积二分之一底乘高,不是那个什么加速度公式。。)

L=16m

后面的看不见:说一下你问的滑动摩擦因素:

向上运动时0-2秒:曲线的斜率是-8,表示加速度a1=-8m/s^2。大小是8,方向向下。

-mgsin(θ)-μ*mg*cos(θ)=a1*m=-8*m (注意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可以把m约去(质量m未知。。)

gsin(θ)+μ*g*cos(θ)=8

从而计算出滑动摩擦因素μ=(8-6)/8=0.25N/Kg

动摩擦力除以正压力就等于动摩擦系数。 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有些材料间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小于1.即动摩擦因数小于1,有些材料间的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大于1,即动摩擦因数大于1,实验测得橡皮与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1<μ<4,铟与铟间的动摩擦因数1.5<μ<2.0.将金属放在1.33×10~1.3×10-3~1.3×10-4Pa的真空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除去表面污物,冷却后测定动摩擦因数可达5~6

下面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有些材料间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小于1.即动摩擦因数小于1,有些材料间的摩擦力与正压力间的比值μ大于1,即动摩擦因数大于1,实验测得橡皮与金属间的动摩擦因数1<μ<4,铟与铟间的动摩擦因数1.5<μ<2.0.将金属放在1.33×10~1.3×10-3~1.3×10-4Pa的真空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除去表面污物,冷却后测定动摩擦因数可达5~6.(数据摘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第7页“摩擦因数”条)

下一篇:三寸莲,传说中的三寸金莲是怎么样的?
上一篇:华为定位服务,华为手机支持北斗导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