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甲午战争的三处细节)

2022-11-13 06:39:4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2

  作者:我方团队作者张嵚

  晚清对外败仗极多,中日甲午战争,却尤其叫多少国人败到锥心:面对一个变革比中国要晚,国土比中国小,看上去”蕞尔小邦”的日本。

  号称经过洋务运动”升级”的清军,坐拥北洋水师等精锐,却是开战后大败亏输,被人家从朝鲜一路打回来,拿刺刀逼着签下《马关条约》,一笔割出数亿白银与宝岛台湾。

  清朝面对”后辈”日本,输到体无完肤。为什么,会输到这样惨?

  其实,抛开惨烈的战场和相关人物的功过,单看甲午战争前后,三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就足以深深体会,惨败背后的痛苦病根。

  甲午战争开打前,赫赫有名的北洋水师,顶着”亚洲第一”的荣耀光环。

  甲午战争惨败后的一百多年里,为了”北洋水师是不是亚洲第一”的问题,好些学者也吵得唾沫横飞。

  但没争议的是,北洋水师的一样必须用品,确确实实不是亚洲第一:燃煤。

  蒸汽机铁甲舰时代,战舰需要烧煤驱动,再强大的战舰,倘若燃煤不给力,开到海上照样做活靶。

  一块燃煤的优质与否,直接关乎舰队的生死存亡。

  如此大事,巅峰时期的北洋水师,也曾相当给力:

  1893年之前,北洋水师的燃煤,主要是开平矿务局的五槽煤,这种每吨价值五两白银的优质燃煤,以”烟少火白”著称,甚至被欧洲人当做”上品”。

  不但长期畅销各国,更为北洋水师提供强大动能,助推舰队一次次华丽亮相。

  但到了甲午战争前夜的1893年,情况却来了个悲催大反转:

  原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去世,新任总办张翼,是个外香骨头臭的角色。

  身为李鸿章的心腹,张翼上任后就垂涎于五槽煤的巨大利润,借着国际市场上五槽煤价格暴涨,玩命向外倒腾,就连特供给北洋水师的五槽煤也断了去换钱。

  那北洋水师烧什么?

  张翼十分想得开:烧劣质煤呗。

  别看这种煤含烟多动力差,烧多了还损坏锅炉,可你堂堂北洋水师,不要在乎这些细节嘛,能烧不就行了?

  于是从1893年起,哪怕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愤怒揭露,痛陈”换了煤”的北洋水师”续运之煤仍多散碎”的惨状。

  但张翼仍然不为所动,甚至还回怼丁汝昌:想找优质五槽煤?你可以自己去煤堆里翻嘛。

  为什么如此嚣张?

  因为张翼这个”倒煤”生意,肥的可不止是自家腰包,六部官员还有王公大臣,甚至国子监的诸多”清流”们,全都从中拿暗股,年年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哪怕北洋水师喊破了喉咙,朝廷大员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怜”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只能烧着劣质煤奔向甲午战场,然后以老牛拉车般的速度,面对日军炮口。

  背后有这样一条喝北洋水师血的食物链,”倒煤”的北洋水师,又怎样才能打赢?

  甲午战争,大清向日本正式宣战,是在1894年的8月1日。

  但只要看看大清”宣战谕”之前的相关电报,恐怕就要在天雷滚滚后,提前发一声无奈叹息。

  本文地址:

下一篇: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火警(正确报火警的方法你知道吗?)
上一篇:燕国是现在的哪里(燕国故都——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