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班制度

2022-11-13 06:04:2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9

古代官员上班制度

在影视作品中常会有这样的场面,官员们每日迎着早晨9点钟的太阳上朝,和皇帝讨论一番后在踏着中午11点的阳光回家吃饭,可是官场上的作息时间真的是这样的么?

其实,古人们上班的时间可要比现代人的严格多了,现代人上班一般都是“朝九晚五”,而古代则要求“闻鸡上朝”,也就是说天只要一亮,官员们就要准备去上朝了。

早在诗经中就对这种作息时间有了记载,《诗经•齐风•鸡鸣》中写到“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大体意思是公鸡已经打鸣了,上朝的人已经到了,东方的天已经放亮了,朝堂之上已经忙碌起来了。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古代官员上朝时的痛苦。

官员们上朝的方式也让人大跌眼镜,除了年纪大的一品大员外,基本上很少有人会被赏赐骑马或者坐轿。所以,不管你官居何位,一到上朝的时候都得变成“步兵”。

更要命的是天不亮就来上班还没有丝毫照明措施,明朝魏忠贤当权期间下令废弃路灯,不想清朝竟然承袭了这一习惯,给出的理由好像是为了消弭火患。最后弄得百官是“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相传还发生过有的官员在雨夜上朝时因无照明而跌入御河中溺死的事,实在是可笑至极。

这种步行上班导致身亡的事情只会发生在“无灯一族”的身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大臣是“有灯一族”。清朝的亲王、堂部级别的大臣就可以见光T,他们上朝都是有专门的人提着灯指引,直接送到朝堂的“等候室”。另夕卜,军机处、奏事处,各部衙门的递奏官和各省的提塘官,他们都是可以特许给灯的。因为他们送来的各种文件或许就是皇上今天在朝堂之上要讨论的内容。

那些“无光”上朝族就只能集结在东华门外,像等公交车一样等待着远处的灯火。能赶上这趟灯火的自然可以马上入宫上朝,赶不上的也只好等下一班了。

就算你安安全全来到朝堂上,该站在什么地方你也不一定能弄得清。每一种朝会都有不同的站法,个人的升职降职也会引起站位的变化,这些都有专人来记录,但是有时候专人记录也会出错,这就需要自己多长点记性了。

京官早朝确实辛苦,但是这退朝之后的饮食待遇还是不错的。好歹也是皇上亲自请客吃饭,“御膳房出品”更是少不了,可以说紧张了一上午的官员,终于可以吃个踏实的午饭了。

京官上朝如此,地方官亦是如此。只不过地方官上班要比京官上朝晚一些。早晚以升旗击鼓为号,署官们就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地到自己的岗位上准备。

官场作息最怕的就是迟到,但是同样是迟到,待遇却可以天壤之别。两首描述军机处“章京”迟到的诗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别。一首是描述“红章京”的:“玉表金钟到卯初,烹茶洗脸费工夫。薰香侍女披貂褂,傅粉家奴取数珠。

马走如龙车似水,主人似虎仆如狐。昂然直入军机处,突问中堂到也无?”另一首是描述“黑章京”的:“约略时光到卯初,劈柴生火费工夫。老妻被面披貂褂,丑婢墙头取数珠。马走如牛车似碾,主人似鼠仆如猪。蓦然溜到军机处,悄问中堂到也无?”

除了对“上班”的时间要求严格之外,古代对官员的休假也是非常严格的。那时候的官员并不像现在一样,有什么“五一”“-一”之类的大小假期,放假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就拿宋朝为例吧,宋代官员所休之假大致分为:定期例假、节日假期和婚丧病事假三大类型。

其中定期假和各种节日假的休假方式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一般会采取“朝假”和“休务”两种。“朝假”即为皇帝不上朝,官员不必赴殿朝参,但需值日办公;而“休务”则是指官员不必值日办公,可在家或自由休息。

下一篇:2020122815431053
上一篇:2020122815294793